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847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包括板式的机翼及机身,所述机翼上设有机身卡槽,所述机身通过穿过所述机身卡槽与所述机翼进行拼装,所述机身的尾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尾翼调节器,所述尾翼调节器与机翼的尾翼相抵,用于调节所述尾翼的角度。还包括L型材及防撞头。该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使用ABS/PC/碳纤维板材做机翼和机身,兼顾耐撞和飞行稳定性;通过尾翼调节器调整尾翼角度,通过调节机头重量,可获得不同的飞行效果通过尾翼角度和机头重量的调整,可变性较强,适应不同玩法。

An adjustable plane model for plat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
本技术涉及飞机模型
,特别涉及一种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
技术介绍
投掷型航模,也叫手抛航模,就是将航模象纸飞机一样抛出,任其滑翔的一种航模。参见图1A、1B及1C所示,现有技术方案一般使用泡沫(EVA或EPP)做机身101及机翼102a、102b,通过简单拼插粘接成型为成品。现有航模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通常采用泡沫材质作为机身机翼,容易损坏,即使是使用EPP泡沫,虽然较难以损坏,却因为材质软,机翼软趴趴,刚性差,不能大力投掷,稳定性差;(2)现有航模机身机翼靠胶粘接,可靠性差;(3)现有航模无任何可调节翼,只能通过投掷手法调节飞行姿态。这种航模不利于对于飞行的理解、也不耐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以解决现有的投掷式航模样式单一、玩法单一、稳定性差、容易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包括板式的机翼及机身,所述机翼上设有机身卡槽,所述机身通过穿过所述机身卡槽与所述机翼进行拼装,所述机身的尾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尾翼调节器,所述尾翼调节器与机翼的尾翼相抵,用于调节所述尾翼的角度。较佳地,所述机身及机翼通过设于所述机身两侧的L型材进行连接及固定,所述L型材的一个垂直面与所述机身贴合,另一个垂直面与所述机翼贴合,使得所述机身及机翼相互垂直。较佳地,所述机身及机翼通过螺丝与所述L型材进行连接及固定,或所述L型材与所述机身及机翼通过胶粘进行连接及固定。较佳地,所述尾翼调节器包括尾翼调节部及旋转轴,所述尾翼调节部上设有旋转轴孔及支撑部,所述旋转轴孔与所述旋转轴匹配以安装至所述机身的尾部,当所述旋转轴旋转时,所述支撑部于所述机翼的尾翼的不同位置相抵以对尾翼施加压力使其变形为不同的角度。较佳地,所述尾翼调节器还包括紧固螺丝,当所述旋转轴旋转至不同位置时,通过所述紧固螺丝固定所述尾翼调节部。较佳地,所述尾翼调节部包括两个夹面,两个夹面对应位置处设有所述旋转轴孔并通过所述支撑部连接,安装时,两个夹面分别安装至所述机身的尾部的两侧并通过旋转轴连接。较佳地,两个夹面相对的一侧设有防摩擦面。较佳地,所述机翼的头部还设有可拆卸连接的防撞头。较佳地,所述防撞头具有若干重量不同的型号及/或通过不同材质、重量的紧固螺丝与所述机翼的头部进行组装。较佳地,所述机翼及机身的材料为ABS、PC或碳纤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ABS/PC/碳纤维板材做机翼和机身,既有很强的刚性也保持弹性,兼顾耐撞和飞行稳定性;(2)使用L型材作为加强梁,利用其外侧的两个平面(通过螺丝或胶粘)固定机身和机翼:极大增强了机身和机翼的刚性,确保机身与机翼的垂直,进一步确保了机身面、机翼面的水平度;(3)通过尾翼调节器调整尾翼角度,尾翼调节器可以旋转和固定,并顶住尾翼,因旋转角度尾翼所受的力,力越大,尾翼越往上翘,由于材料自身的弹性,尾翼一直贴在尾翼调节器的支点上;(4)通过对防撞头的更换(或更换不同材质的紧固螺丝),调节机头重量,可获得不同的飞行效果;(5)通过各种零配件的组装让使用者体验到DIY的乐趣;(6)通过尾翼角度和机头重量的调整,让使用者深刻的理解飞行的原理并增强可玩性。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的航模组件示意图;图1B为现有的航模组件组装过程示意图;图1C为现有的航模组件组装后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机翼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机身结构示意图;图2C为优选实施例的机身与尾翼调节器组装后示意图;图2D为优选实施例的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组装后整体示意图;图3为优选实施例的L型材结构示意图;图4为优选实施例的尾翼调节器结构示意图;图5A为优选实施例的尾翼调节器进行一种角度调节的示意图;图5B为优选实施例的尾翼调节器进行另一种角度调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如图2A~2D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包括板式的机翼21及机身22,机翼21上设有机身卡槽211,机身22通过穿过机身卡槽211与机翼21进行拼装,此外,机身22的尾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尾翼调节器24,尾翼调节器24与机翼21的尾翼212相抵,用于调节尾翼212的角度。优选地,参考图3所示,通过设于机身22两侧的L型材23进行连接及固定上述的机身22及机翼21使其相互垂直。具体安装时,本实施例中提供的L型材23的一个垂直面与机身贴合,另一个垂直面与所述机翼贴合,使得机身22及机翼21相互垂直。L型材23不仅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还起到作为整个航模的加强梁的作用,从而提高拼接后的航模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机身22及机翼21与L型材23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螺丝孔,通过螺丝穿过螺丝孔实现机身22及机翼21分别与L型材23进行连接及固定。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L型材还可与机身及机翼直接通过胶粘进行连接及固定,且L型材设置为包含两个互相垂直的垂直面即可,垂直面的具体形式可参考图2C,也可变形为其他形式,这里对垂直面的具体形式不做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垂直面具体形式及其与机翼及机身的连接固定方式。具体在进行拼接时,再次参考图2A~2D所示,首先准备机身,然后在机身上安装L型材作为加强梁,再再机身上安装尾翼调节器24,最后,将机身安装至机翼上的机身卡槽处,同时固定机翼与L型材。拼装过程简单,且拼接后的整体结构十分稳固。优选地,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的尾翼调节器24包括尾翼调节部241及旋转轴,尾翼调节部上设有旋转轴孔242及支撑部243,旋转轴孔242用于与上述的旋转轴匹配以安装至机身22的尾部,当然,机身的对应位置处也设有轴孔,使得旋转轴穿过机身轴孔与旋转轴孔实现尾翼调节器与机身的可转动连接。当调整以使旋转轴旋转时,则支撑部将会与机翼21的尾翼212的不同位置相抵以对尾翼212施加不同的压力使其变形为不同的角度。具体参见图5A及图5B所示,通过旋转旋转轴使得支撑部逐渐旋转从而对尾翼施加不同的压力,使其变形为与机翼主体呈不同角度,从而实现尾翼角度的调节。这里的尾翼调节器可以旋转,并顶住尾翼,因旋转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尾翼所受的力,力越大,尾翼越往上翘。由于材料自身的弹性,尾翼一直贴在尾翼调节器的支点上。具体地,上述的尾翼调节器还包括紧固螺丝,当调整上述的旋转轴旋转至不同位置时,通过紧固螺丝进行紧固,从而固定尾翼调节部,进而实现尾翼角度调节后的角度固定,调整过程简单,锁紧及紧固方式易于操作,锁紧效果较好。优选地,再次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的尾翼调节部包括两个夹面,两个夹面对应位置处设有旋转轴孔并通过上述的支撑部连接,安装时,两个夹面分别安装至机身的尾部的两侧并通过旋转轴连接。也即,两个夹面将机身夹在中间,并通过连接的支撑部用于与机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的机翼及机身,所述机翼上设有机身卡槽,所述机身通过穿过所述机身卡槽与所述机翼进行拼装,所述机身的尾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尾翼调节器,所述尾翼调节器与机翼的尾翼相抵,用于调节所述尾翼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的机翼及机身,所述机翼上设有机身卡槽,所述机身通过穿过所述机身卡槽与所述机翼进行拼装,所述机身的尾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尾翼调节器,所述尾翼调节器与机翼的尾翼相抵,用于调节所述尾翼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及机翼通过设于所述机身两侧的L型材进行连接及固定,所述L型材的一个垂直面与所述机身贴合,另一个垂直面与所述机翼贴合,使得所述机身及机翼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及机翼通过螺丝与所述L型材进行连接及固定,或所述L型材与所述机身及机翼通过胶粘进行连接及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拼装可调飞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调节器包括尾翼调节部及旋转轴,所述尾翼调节部上设有旋转轴孔及支撑部,所述旋转轴孔与所述旋转轴匹配以安装至所述机身的尾部,当所述旋转轴旋转时,所述支撑部于所述机翼的尾翼的不同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奇正信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