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425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包括:步骤S1、预先在系统中设置产品在每个工序的生产节拍,得到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步骤S2、在产品的每个工序都进行人工或自动扫码,通过扫描每个产品识别码来记录每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步骤S3、系统根据记录所得的前后两个产品过站时间计算出当前工序的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下一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1–当前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步骤S4、同一产品每个工序的损耗时间ΔT=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主要是通过扫码的方式记录时间,自动计算出每个产品实际的工序的间隔时间,进而统计出所有产品在该产线上所有工序上的工时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线上的管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
技术介绍
对工时损耗进行统计是生产线的重要管理方法之一,通过工时损耗统计可以得知哪个生产环节存在工时损耗以及损耗的程度等数据,为后续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数据基础。现如今生产上对产线工作时间损耗的计算都是采用专门的人工记录,这种传统方式只有当产线停止作业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引起重视并记录停线时间,而且专门的人工记录方式具有诸多弊病,根本无法精确、全面地统计出产线真正工作的时间,进而无法得到实际的工时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主要是通过扫码的方式记录时间,自动计算出每个产品实际的工序的间隔时间,进而统计出所有产品在该产线上所有工序上的工时损耗。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包括:步骤S1、预先在系统中设置产品在每个工序的生产节拍,得到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步骤S2、在产品的每个工序都进行人工或自动扫码,通过扫描每个产品识别码来记录每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步骤S3、系统根据记录所得的前后两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计算出该工序的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下一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1–当前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步骤S4、同一产品每个工序的损耗时间ΔT=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可包括:步骤S5、判断ΔT是否为正数,若是,则将该ΔT纳入规定时间段内该产品整条生产线的总体工时损耗进行统计。进一步的,所述产品识别码为贴在每个产品上且能表明产品身份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为当前工序的起始时间或结束时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扫码的工具为扫描枪或固定在工作台面下的扫描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在系统预先设置每个工序间的生产节拍,并通过扫描每个产品识别码来记录每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从而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实际生产间隔时间,进而算出同一产品每个工序的损耗时间,最终统计出所有产品在该产线上所有工序上的工时损耗。由于所有的计算工作均由系统自动进行,扫码操作由生产线上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容易,不仅准确,而且全面,克服了传统统计方法的弊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包括:步骤S1、预先在系统中设置产品在每个工序的生产节拍,得到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步骤S2、在产品的每个工序都进行人工或自动扫码,通过扫描每个产品识别码来记录每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所述产品识别码为贴在每个产品上且能表明产品身份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所述过站时间以当前工序的起始时间或结束时间为佳。扫码的工具则为扫描枪或固定在工作台面下的扫描装置。步骤S3、系统根据记录所得的前后两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计算出该工序的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下一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1–当前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步骤S4、同一产品每个工序的损耗时间ΔT=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步骤S5、判断ΔT是否为正数,若是,则将该ΔT纳入规定时间段内该产品整条生产线的总体工时损耗进行统计。现举例说明:步骤S1、如某产品的生产线上包含“外观检”和“性能检”2道工序,预先测量正常速度的操作员在该2个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假定外观检为20S,性能检为25S并将其作为标准工时,该标准工时即作为系统中设置产品每个工序生产节拍的依据,得到“外观检”工序的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为20S,“性能检”工序的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为25S。步骤S2、在产品的每个工序都进行人工或自动扫码,通过扫描每个产品识别码来记录每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以“外观检”工序为例,操作员扫描第一个产品时间点即过站时间T1为:9:00:00,扫描第二个产品时间点即过站时间T2为9:00:30,扫描第三个产品时间点即过站时间T3为9:00:55。步骤S3、系统根据记录上述过站时间计算出“外观检”工序的第一个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1=T2-T1=30S,和第二个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2=T3-T2=25S;步骤S4、系统根据ΔT1、ΔT21和ΔT22即可算出“外观检”工序的损耗时间ΔT1=ΔT21-ΔT1=30S-20S=10S,ΔT2=ΔT22-ΔT1=25S-20S=5S。步骤S5、由于ΔT1和ΔT2均为正数,因此应将该ΔT1和ΔT2纳入规定时间段内该产品整条生产线的总体工时损耗进行统计。以上是“外观检”工序的损耗统计,“性能检”工序同理计算,累计“外观检”和“性能检”两工序的工时损耗,即可统计整条生产线的总体工时损耗。由此,还可以快速找出损耗异常点,得出瓶颈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在系统预先设置每个工序间的生产节拍,并通过扫描每个产品识别码来记录每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从而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实际生产间隔时间,进而算出同一产品每个工序的损耗时间,最终统计出所有产品在该产线上所有工序上的工时损耗。由于所有的计算工作均由系统自动进行,扫码操作由生产线上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容易,不仅准确,而且全面,克服了传统统计方法的弊端。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预先在系统中设置产品在每个工序的生产节拍,得到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步骤S2、在产品的每个工序都进行人工或自动扫码,通过扫描每个产品识别码来记录每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步骤S3、系统根据记录所得的前后两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计算出该工序的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下一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1–当前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步骤S4、同一产品每个工序的损耗时间ΔT=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时损耗的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预先在系统中设置产品在每个工序的生产节拍,得到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步骤S2、在产品的每个工序都进行人工或自动扫码,通过扫描每个产品识别码来记录每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步骤S3、系统根据记录所得的前后两个产品当前工序的过站时间计算出该工序的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下一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1–当前产品的该工序的过站时间Tn;步骤S4、同一产品每个工序的损耗时间ΔT=实际生产间隔时间ΔT2-预设生产间隔时间ΔT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时损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摩尔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