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叶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3952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风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扇叶调节装置。所述扇叶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轴和扇叶夹,所述扇叶夹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能够带动所述扇叶夹绕所述转动轴的转轴轴线转动,所述扇叶夹能够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位置,以能够根据需求来调整扇叶的螺距,从而能够将风扇控制在效率的最高点,显著地降低能耗。

Fan blade regul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vehicle fan, and discloses a fan leaf adjusting device. The fan blade adjusting device comprises a rotating shaft and a blade clamp, the fan blade clip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and can rotate relativ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rotating shaft can drive the fan blades to rotate about the axis of the shaft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fan blade can clamp around itself. The rotation axis is rotated to adjust the positio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adjust the fan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pitch, thereby the fan control is at the highest point of efficienc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叶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扇叶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车辆的节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车辆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为此,油耗法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此,出现了一种PWM(脉宽调制)冷却风扇。PWM冷却风扇可以根据整车的运行状态,提供相应的转速。由于这种冷却风扇的转速控制范围广,优化了传统高低冷却风扇存在冷却效能过剩的情况,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虽然PWM风扇可以降低能耗,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1)扇叶的定位状态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冷却需求的增加,仍需提高风扇转速,无法将风扇转速控制在最高效率点;2)车辆高速行驶状况下,车辆的自然进气量大于风扇吸气量,冷却风扇反而会降低自然进气量并增大行驶阻力;3)扇叶不可更换,无论何种损坏,均需整体更换;4)风扇扇叶数目较多,重量较大,能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扇叶调节装置,以能够根据需求来调整扇叶的螺距,从而能够将风扇控制在效率的最高点,显著地降低能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扇叶调节装置,所述扇叶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轴和用于连接扇叶的扇叶夹,其中,所述扇叶夹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能够带动所述扇叶夹绕所述转动轴的转轴轴线转动,所述扇叶夹能够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扇叶调节装置中,由于转动轴能够带动扇叶夹绕转动轴的转轴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扇叶转动进风(扇叶夹上装配有扇叶时),而扇叶夹则能够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位置,这能够相应地改变扇叶的螺距,即改变扇叶相对于进风流的状态,也就是,改变扇叶的迎风面相对于进风流的倾斜状态,例如,从迎风面和进风流呈某一夹角状态调整至迎风面基本平行于进风流,例如,在车辆高速行驶状况下,可以调整扇叶,使得扇叶的迎风面与自然进气流场基本平行,此时,可以使得该风扇停止转动,即可在满足冷却需求的条件下,有效降低有风扇引起的进气阻力和行驶阻力,这样,能够根据需求来调整扇叶的螺距,从而能够将风扇控制在效率的最高点,显著地降低能耗。进一步地,所述扇叶夹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扇叶夹通过定位轴承设置在所述定位柱上。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柱一体形成在所述定位套的外周面上。另外,所述扇叶夹为多个,且围绕所述转动轴周向均布,其中,所述扇叶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多个所述扇叶夹传动连接,以同时带动多个所述扇叶夹同步调整位置。进一步地,在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扇叶夹绕所述转动轴的转轴轴线同步转动的同时,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使所述扇叶夹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位置。另外,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推拉杆、固定轴承和驱动杆,其中,所述推拉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轴承的内圈,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轴承的外圈,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扇叶夹,在所述驱动杆随所述扇叶夹绕所述转动轴的转轴轴线转动时,所述推拉杆能够沿自身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扇叶夹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来调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推拉杆的轴向方向和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为空心轴,所述推拉杆从所述空心轴的一端穿入,并从另一端穿出。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扇叶夹之间为球铰接。另外,所述扇叶调节装置包括电机,所述转动轴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包括扇叶并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扇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扇叶固定设置在所述扇叶夹上。如上所述的,通过该扇叶调节装置,可以改变扇叶的螺距,即改变扇叶相对于进风流的状态,也就是,改变扇叶的迎风面相对于进风流的倾斜状态,例如,从迎风面和进风流呈某一夹角状态调整至迎风面基本平行于进风流,例如,在车辆高速行驶状况下,可以调整扇叶,使得扇叶的迎风面与自然进气流场基本平行,此时,可以使得该风扇停止转动,即可在满足冷却需求的条件下,有效降低有风扇引起的进气阻力和行驶阻力,这样,能够根据需求来调整扇叶的螺距,从而能够将风扇控制在效率的最高点,显著地降低能耗。最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所述的冷却风扇。这样,如上所述的,该车辆的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而能耗则显著降低,同时,显著地降低排放,以符合排放标准,对大气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扇叶调节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并未显示其他部件,显示了扇叶夹通过定位轴承设置在定位柱上;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扇叶夹设置有扇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定位套。附图标记说明:1-转动轴,2-扇叶夹,3-定位柱,4-定位轴承,5-定位套,6-推拉杆,7-固定轴承,8-驱动杆,9-内圈,10-外圈,11-电机,12-扇叶,13-球铰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扇叶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这种优选结构仅用于说明该扇叶调节装置,但并不对该扇叶调节装置构成限定,也就是,该扇叶调节装置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可以对该扇叶调节装置的结构进行多种变形和替换。结合图1和2所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扇叶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轴1和扇叶夹2,扇叶夹2用于连接扇叶12,如图4所示的状态,其中,扇叶夹2连接于转动轴1并能够相对于转动轴1转动,例如,扇叶夹2的转动轴线不平行于转动轴1的转动轴线,换句话说,扇叶夹2相对于转动轴1径向布置,例如,两个转动轴线可以相互倾斜,也可以垂直(如图1所示,并在下文详细说明),同时,转动轴1能够带动扇叶夹2绕转动轴1的转轴轴线转动,这样,扇叶12固定安装在扇叶夹2上后,转动轴1转动即可带动扇叶12绕转动轴1转动进风,而扇叶夹2能够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位置,用于扇叶12是固定在扇叶夹2上的,这样,扇叶夹2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调整位置时,则相应地调节扇叶12的状态,也就是,调节扇叶12的迎风面相对于进风流的夹角状态。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转动轴1能够带动扇叶夹2绕转动轴1的转轴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扇叶12转动进风(扇叶夹2上装配有扇叶12时),而扇叶夹2则能够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位置,这能够相应地改变扇叶12的螺距,即改变扇叶12相对于进风流的状态,也就是,改变扇叶12的迎风面相对于进风流的倾斜状态,例如,从迎风面和进风流呈某一夹角状态调整至迎风面基本平行于进风流,例如,在车辆高速行驶状况下,可以调整扇叶12,使得扇叶12的迎风面与自然进气流场基本平行,此时,可以使得该风扇停止转动,即可在满足冷却需求的条件下,有效降低有风扇引起的进气阻力和行驶阻力,这样,例如,在需求特定风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扇叶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扇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轴(1)和用于连接扇叶(12)的扇叶夹(2),其中,所述扇叶夹(2)连接于所述转动轴(1)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轴(1)转动,所述转动轴(1)能够带动所述扇叶夹(2)绕所述转动轴(1)的转轴轴线转动,所述扇叶夹(2)能够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轴(1)和用于连接扇叶(12)的扇叶夹(2),其中,所述扇叶夹(2)连接于所述转动轴(1)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轴(1)转动,所述转动轴(1)能够带动所述扇叶夹(2)绕所述转动轴(1)的转轴轴线转动,所述扇叶夹(2)能够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夹(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转动轴(1)的转动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定位柱(3),所述扇叶夹(2)通过定位轴承(4)设置在所述定位柱(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套(5),所述定位柱(3)一体形成在所述定位套(5)的外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扇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夹(2)为多个,且围绕所述转动轴(1)周向均布,其中,所述扇叶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多个所述扇叶夹(2)传动连接,以同时带动多个所述扇叶夹(2)同步调整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孙明杨丽梁正伟郑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