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76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0‑30份、造纸污泥8‑18份、单宁酸8‑15份、改性小麦秸秆9‑16份、小球藻6‑9份、聚乙烯醇树脂5‑7份、蚯蚓泥2‑6份、聚乙二醇5‑9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造纸污泥和小麦秸秆等废弃物作为原料,环保安全,具有环境友好性,利于推广和应用。

A soil improver for resisting erosion of W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剂,具体涉及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
技术介绍
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的加剧,环境生态系统特别是环境土壤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调查发现,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增多,土壤理化性质严重恶化,丧失其拦截、过滤、孕育等功能。基底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营养来源。基底环境的严重破坏、退化直接影响各湖泊水陆交错带及其周围居民的健康,对小麦种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以提高小麦用土壤抵抗溅蚀、片蚀、风蚀等自然侵蚀的能力。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0-30份、造纸污泥8-18份、单宁酸8-15份、改性小麦秸秆9-16份、小球藻6-9份、聚乙烯醇树脂5-7份、蚯蚓泥2-6份、聚乙二醇5-9份。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2-28份、造纸污泥9-16份、单宁酸10-14份、改性小麦秸秆11-15份、小球藻6.5-8.5份、聚乙烯醇树脂5.5-6.5份、蚯蚓泥2.5-5份、聚乙二醇6-8.5份。优选地,所述改性小麦秸秆与小球藻的重量比为12-14:7。优选地,所述改性小麦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将小麦秸秆进行榨汁处理,得到小麦秸秆汁;向小麦秸秆汁中加入苯甲酸钠,搅拌,加入灰绿曲霉,发酵后得到改性小麦秸秆。优选地,所述改性小麦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向收获8-10h内的5-10重量份的小麦秸秆中加入30-40重量份的水进行榨汁处理,得到小麦秸秆汁;向小麦秸秆汁中加入1-2重量份的苯甲酸钠,搅拌,加入0.4-0.7重量份的灰绿曲霉,发酵后得到改性小麦秸秆。优选地,所述改性小麦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向收获8-10h内的5-10重量份的小麦秸秆中加入30-40重量份的水进行榨汁处理,得到小麦秸秆汁;向小麦秸秆汁中加入1-2重量份的苯甲酸钠,搅拌20-30min,加入0.4-0.7重量份的灰绿曲霉,在40-50℃的温度下发酵3-5d后得到改性小麦秸秆。本专利技术在土壤改良剂中加入蛭石、造纸污泥、单宁酸和蚯蚓泥,协同作用,为土壤提供天然矿物元素的同时提供有机质和高分子化合物,优化土壤团粒结构基底;加入改性小麦秸秆,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硬度,且以灰绿曲霉来改性小麦秸秆,加入的苯甲酸钠可以促进灰绿曲霉机械地穿插在小麦秸秆中,对小麦秸秆施加一定的物理破坏作用,使得小麦秸秆变得粗糙多褶,有利于小麦秸秆更好地胶结土壤微团聚体,提高土壤中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从而降低土壤静水崩解速率、溅蚀量、片蚀量和风蚀量;加入小球藻、聚乙烯醇树脂和聚乙二醇,与改性小麦秸秆配合作用,能产生较强的絮凝能力,可对土壤分散颗粒起到团聚化作用,使土壤团粒组成发生变化,明显提高土壤团聚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综合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本专利技术采用造纸污泥和小麦秸秆等废弃物作为原料,环保安全,具有环境友好性,利于推广和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0份、造纸污泥18份、单宁酸8份、改性小麦秸秆16份、小球藻6份、聚乙烯醇树脂7份、蚯蚓泥2份、聚乙二醇9份。实施例2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30份、造纸污泥8份、单宁酸15份、改性小麦秸秆9份、小球藻9份、聚乙烯醇树脂5份、蚯蚓泥6份、聚乙二醇5份;其中,所述改性小麦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将小麦秸秆进行榨汁处理,得到小麦秸秆汁;向小麦秸秆汁中加入苯甲酸钠,搅拌,加入灰绿曲霉,发酵后得到改性小麦秸秆。实施例3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5份、造纸污泥12份、单宁酸11份、改性小麦秸秆13份、小球藻7份、聚乙烯醇树脂6份、蚯蚓泥3份、聚乙二醇7份;其中,所述改性小麦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向收获8h内的10重量份的小麦秸秆中加入30重量份的水进行榨汁处理,得到小麦秸秆汁;向小麦秸秆汁中加入2重量份的苯甲酸钠,搅拌,加入0.4重量份的灰绿曲霉,发酵后得到改性小麦秸秆。实施例4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2份、造纸污泥16份、单宁酸10份、改性小麦秸秆15份、小球藻6.5份、聚乙烯醇树脂6.5份、蚯蚓泥2.5份、聚乙二醇8.5份;其中,所述改性小麦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向收获10h内的5重量份的小麦秸秆中加入40重量份的水进行榨汁处理,得到小麦秸秆汁;向小麦秸秆汁中加入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搅拌30min,加入0.4重量份的灰绿曲霉,在50℃的温度下发酵3d后得到改性小麦秸秆。实施例5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8份、造纸污泥9份、单宁酸14份、改性小麦秸秆11份、小球藻8.5份、聚乙烯醇树脂5.5份、蚯蚓泥5份、聚乙二醇6份;其中,所述改性小麦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向收获9h内的7重量份的小麦秸杆中加入35重量份的水进行榨汁处理,得到小麦秸秆汁;向小麦秸秆汁中加入1.5重量份的苯甲酸钠,搅拌40min,加入0.6重量份的灰绿曲霉,在40℃的温度下发酵5d后得到改性小麦秸秆。试验例1选取小麦种植用土壤10块,每块的面积和土壤环境均相同,每相邻两块为一组,共五组分别记为第一组至第五组,每组中一块记为试验组,另一块记为对照组;每组中的试验组均施用实施例5,每组中的对照组均施用一般土壤改良剂,各组的施用量相同。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麦的土壤侵蚀量高于实验组30-35%。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0‑30份、造纸污泥8‑18份、单宁酸8‑15份、改性小麦秸秆9‑16份、小球藻6‑9份、聚乙烯醇树脂5‑7份、蚯蚓泥2‑6份、聚乙二醇5‑9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0-30份、造纸污泥8-18份、单宁酸8-15份、改性小麦秸秆9-16份、小球藻6-9份、聚乙烯醇树脂5-7份、蚯蚓泥2-6份、聚乙二醇5-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蛭石22-28份、造纸污泥9-16份、单宁酸10-14份、改性小麦秸秆11-15份、小球藻6.5-8.5份、聚乙烯醇树脂5.5-6.5份、蚯蚓泥2.5-5份、聚乙二醇6-8.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小麦秸秆与小球藻的重量比为12-14:7。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抗侵蚀小麦用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小麦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将小麦秸秆进行榨汁处理,得到小麦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鹤张炳如周哲王哲吴鹏飞雷华工陈玉波杜国扬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标优美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