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18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至少一室内换热器,以及加湿盘,至少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端浸入所述加湿盘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空调制热时加湿,提高室内相对湿度,改善舒适度。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n air conditioner, wherein the indoor unit of the air conditioner comprises at least one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 humidifying tray, and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is immersed in the humidifying disk.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humidification, increase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room and improve the comfort degree when the air conditioning is he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具有制热功能的空调器一般应用于冬天为房间制暖,冬天空气比较干燥,尤其在空调器热交换系统进入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室内机吹出的热风使房间温度上升,从而导致房间的相对湿度进一步降低。为了避免长期在干燥的空气里使人体舒适感下降,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设置加湿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加湿盘具有连通口;加湿盘通过连通口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循环风道连通,或者加湿盘通过连通口与空调器的新风口连通,使蒸发后的水分子进入房间内流动,以提高房间的相对湿度。目前空调器一般使用红外、电极等加热器促进加湿盘的水分蒸发,以增加空调器制热时加湿盘内的环境湿度。然而,加热器存在时效性,即加热器容易因工作时间过长而先于空调器失效,导致空调器的加湿功能丧失或变劣,导致室内相对湿度,影响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旨在提高室内相对湿度,改善舒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至少一室内换热器,以及加湿盘,至少其中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端浸入所述加湿盘内。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内设置有两串联的室内换热器,其中一者为主换热器,另一者为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的下端浸入所述加湿盘内。优选地,所述主换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用以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的第一管路,所述辅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内设置有两并联的室内换热器,其中一者为主换热器,另一者为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的下端浸入所述加湿盘内。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基管和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基管相连,所述基管和所述换热翅片一同浸入所述加湿盘内。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基管和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基管相连,所述基管浸入所述加湿盘内,所述换热翅片外露于所述加湿盘。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基管和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基管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换热翅片浸入所述加湿盘内。优选地,所述加湿盘的底部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有排水阀。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为空调柜机或空调挂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前述的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连接。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设有用于接水和蓄水的加湿盘,室内换热器部分浸入加湿盘内,可以使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随着室内换热器流到加湿盘内。空调室内机进入制冷或除霜模式时,加湿水注入加湿盘内,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此外,室内换热器部分浸入加湿盘内,与加湿水接触换热。在空调器制热时,通过室内换热器加热加湿水,促进了加湿水的蒸发,从而提高了加湿效果。由于在加热加湿水时采用了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热源,内部热源相对于外部热源而言较为稳定,避免了空调器的加湿功能变劣,从而提高了室内相对湿度,改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连接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内部连接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内部连接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内部连接原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室内换热器22排水阀11主换热器30风叶12辅助换热器50室外换热器13换热翅片60第一管路14基管70压缩机20加湿盘80第二管路21排水口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参照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至少一室内换热器10,以及加湿盘20,至少一室内换热器10的下端浸入加湿盘20内。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设有加湿盘20,其中,加湿盘20用于接水和蓄水,室内换热器10的下端浸入加湿盘20内,可以使室内换热器10产生的冷凝水随着室内换热器10流到加湿盘20内。空调器室内机进入制冷或除霜模式时,加湿水注入加湿盘20内,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此外,室内换热器10的下端浸入加湿盘20内,与加湿水接触换热。在空调器制热时,通过室内换热器10加热加湿水,促进了加湿水的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随着风道从风叶30排到房间,从而提高对房间的加湿效果。由于在加热加湿水时采用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热源,内部热源相对于外部热源而言较为稳定,从而避免了空调器的加湿功能变劣,从而提高了室内相对湿度,改善舒适度。参照图2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基管14和换热翅片13,换热翅片13与基管14相连,基管14和换热翅片13一同浸入加湿盘20内,为了进一步扩大接触换热面积,通过换热翅片13与加湿盘20的加湿水进行热传递,可以促进热交换的速度,使水温快速上升,改善加湿水的蒸发效果。可变更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基管14和换热翅片13,换热翅片13与基管14相连,基管14浸入加湿盘20内,换热翅片13外露于加湿盘20,可以使室内换热器10的热量主要用于与空气换热。可变更地,室内换热器10还包括基管14和换热翅片13,换热翅片13与基管14相连,室内换热器10通过换热翅片13浸入加湿盘20内,可以避免基管14受到水氧的侵蚀,延长室内换热器10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内设置有两串联的室内换热器10,其中一者为主换热器11,另一者为辅助换热器12,辅助换热器12的下端浸入加湿盘20内。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使辅助换热器12独立于主换热器11工作,使空调器室内机内的热交换更为稳定。辅助换热器12与主换热器11串联连接,方便利用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余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优选地,主换热器11的一端设置有用以与室外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室内换热器,以及加湿盘,至少其中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端浸入所述加湿盘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室内换热器,以及加湿盘,至少其中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端浸入所述加湿盘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内设置有两串联的室内换热器,其中一者为主换热器,另一者为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的下端浸入所述加湿盘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用以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的第一管路,所述辅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内设置有两并联的室内换热器,其中一者为主换热器,另一者为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的下端浸入所述加湿盘内。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基管和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基管相连,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周衡黎辉玲刘国虬曾小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