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18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9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它包括多个立柱管自由叠拼的栽培架,在每个立柱管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基质杯架,基质杯架呈倾斜设置与立柱管一体注塑成型,在基质杯架内装有侧壁面及底面为镂空面的基质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基质培、水培、气雾培相结合的方式将三种无土栽培的技术融为一体,促使植物生成土生根、水生根和气生根,大大提高了植物获取养分的途径和能力。植物在管道空腔内会生出气生根,在基质杯中会长出土生根,在蓄水槽中会长出水生根。比单纯的基质培、水培或气雾培更为稳定可靠。

Column type soil free cultivation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lumn type soilless culture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upright tube cultivation frame free Diepin, side with matrix cup holder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each column matrix, the cup frame is inclined and vertical pipe injection molding, the matrix cup is arranged in the frame side wall and bottom the surface is a hollow matrix cup,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substrate culture, hydroponics and aeroponics combination technology. Three kinds of soilless cultivation, soil and aquatic plants to generate rooting roots and rooting, greatly improving the way and ability of plants to acquire nutrients. The plant will produce gas and root in the cavities of the pipe, and the root will be unearthed in the matrix of the matrix, and the water will take root in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t is more stable and reliable than simple matrix culture, hydroponics or aerosol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柱式无土栽培架
本技术涉及植物栽培
,具体是指一种立柱式无土栽培架。
技术介绍
现有无土栽培采用以下三种模式:分别是基质培、水培和气雾培。这三种栽培模式分别单独栽培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基质培由于每年基质用量太大,成本太高,更换基质的人工成本也高,而且空间利用率不高。二是水培适用的范围较小,适合水培的农作物不多,水培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由于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造成呼吸不畅,容易烂根。三是气雾培对设施要求较高,需每间隔几分钟喷雾一次,可靠性不高,设备复杂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它能够将集基质培、水培及气雾培整合为一体栽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柱管自由拼接的栽培架,每个立柱管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基质杯架,所述基质杯架内装有基质杯。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立柱管的上端口内径等于下端口的外径。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立柱管上端的内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平均分布有四个定位销,所述立柱管下端设有与定位销匹配且数量相同的定位口。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立柱管内壁设有沿定位销下端垂直设置的水流引导线。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基质杯的侧壁面以及底面设有镂空面。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基质杯架为筒状,其一端为开口,另一端设有蓄水槽以及与立柱管内部相通的通孔。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通孔的下端壁设有溢流口。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基质杯架与立柱管轴线呈30~40°设置在立柱管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能够将基质培、水培、气雾培相结合的方式将三种无土栽培的技术融为一体,促使植物生成土生根、水生根和气生根,大大提高了植物获取养分的途径和能力。植物在管道空腔内会生出气生根,在基质杯中会长出土生根,在蓄水槽中会长出水生根。比单纯的基质培、水培或气雾培更为稳定可靠。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多层拼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的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多个立柱管1自由叠拼的栽培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种植空间利用率,自由拼接的层数可根据要求叠拼,在每个立柱管1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基质杯架2,基质杯架2呈倾斜设置与立柱管1一体注塑成型,基质杯架2为筒状,其一端为开口20,另一端设有蓄水槽21以及与立柱管1内部相通的通孔10,通孔10位置设置在基质杯架2下端与立柱管1连接处,通孔10的下端壁设有溢流口11,在基质杯架2内装有基质杯3,基质杯3的侧壁面以及底面为镂空面。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了让多个立柱管1能够自由上下拼装,且立柱管1的下端能够与上端匹配拼装,将立柱管1上端口的内径大小设置与下端口的外径大小相等,同时在立柱管1上端的内壁设有限位台阶4,限位台阶4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平均分布有四个定位销5,立柱管1下端设有与定位销5匹配且数量相同的定位口6,通过四个90度角设置的定位销5和定位口6,可以让每两个立柱管任意90°角拼装,更具体地说,两个立柱管拼装后第一个立柱管上的基质杯架2与第二个立柱管上的基质杯架2可以呈交叉排列,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植物生长密度的需要拼装,而且拼装牢固,拆装方便,可以根据场地需求灵活装配。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立柱管1内壁设有沿每个定位销下端垂直设置的水流引导线7,这样可以让部分肥水沿水流导水线7往下流,流进管道内的基质杯部位,给植物供肥水。本技术的水循环过程(工作原理):将多个立柱管种植架拼接完成后,在其最上端装一个微喷头,下端装一水箱,水箱内的肥水经水泵抽至微喷头喷出,一部分肥水经雾化弥漫于管内,被植物吸收,该过程实现气雾培技术。一部分肥水沿管壁和导水线往下流,流进立柱管内的植物基质(网格状基质杯),给植物供肥水,该过程实现基质培技术。多余的水肥经基质杯下部流出,流入下部蓄水槽,供植物根系吸收养分,该过程实水培技术。当蓄水槽水满后肥水经溢流口从通孔流出,沿管壁和导水线流至下一层基质杯。如此反复最终多余的水肥又流回收集水箱,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浇灌过程。因此本技术能够将基质培、水培、气雾培相结合的方式将三种无土栽培的技术融为一体,促使植物生成土生根、水生根和气生根,大大提高了植物获取养分的途径和能力。植物在管道空腔内会生出气生根,在基质杯中会长出土生根,在蓄水槽中会长出水生根。比单纯的基质培、水培或气雾培更为稳定可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立柱式无土栽培架

【技术保护点】
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柱管自由拼接的栽培架,每个立柱管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基质杯架,所述基质杯架内装有基质杯。

【技术特征摘要】
1.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柱管自由拼接的栽培架,每个立柱管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基质杯架,所述基质杯架内装有基质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管的上端口内径等于下端口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管上端的内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平均分布有四个定位销,所述立柱管下端设有与定位销匹配且数量相同的定位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无土栽培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峰夏林兴罗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泉州兴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