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及其建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1989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设置的填土界面台阶、覆盖在该填土界面台阶上的透水填土层、覆盖在所述透水填土层上的不透水填土层;所述不透水填土层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设置成多级台阶结构,在每级不透水填土层台阶的整个底部也设置有透水填土层;所述透水填土层和所述不透水填土层之间均设置有防渗土工布;所述透水填土层由砂砾石填筑而成,所述不透水填土层由粘性土体分层填筑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一个保障滨海滨库岸坡稳定并同时新增土地的填土结构,有效保护滨海滨库地带地质环境,促进岸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及其建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滨海滨库的护岸设计及建造领域,具体为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及其建筑方法。
技术介绍
近三十年来,为了大力开发水电资源,兼顾防洪需求与区域性水资源调配,兴建了大量大型及特大型水库。据不完全统计,80~90%的水库滑坡与库水活动有关,岸坡破坏既与岸坡物质结构有关,又与水库海洋水位变化有关。据初步统计,我国滨海滨库聚集着大量城集镇,如三峡库区有巴东、秭归、宜昌、巫山、奉节、开州、云阳、万州、忠县、丰都等60余个城集镇位于滨库地带,居民数量超过1000万人。作为地质灾害高发区,滨海滨库城市的基础建设和岸坡地质灾害治理必须高度融合、协调发展。坡式护岸结构是将建筑材料或构件直接铺护在堤防或滩岸临水坡面,形成连续的覆盖层,防止水流、风浪的侵蚀、冲刷。这种防护形式顺水流方向布置,对水流的影响较小,也不影响航运,因此被广泛采用。中国长江中下游河势比较稳定,在水深流急处、险要堤段、重要城市、港埠码头广泛采用坡式护岸。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坡式护岸结构为了控制河势和滨海滨库的防洪安全,着力于运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从而导致护岸硬化现象严重,硬化的护岸结构破坏了河床与河岸生态系统的联系,割断了水域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同时,硬化型河岸使得水生植物无法生长,严重影响滨海滨库的生态系统;另外,常规的硬质护岸结构还可能造成冲刷与侵蚀问题的转移,减弱滨海河流削减流水能量的能力,对下游造成更严重的侵蚀。以工程治理区域岸坡稳定安全为目标,从地质灾害治理角度进行岸坡防护工程设计施工是国内外岸坡地质灾害防治目前唯一的技术路径,但治理工程导致不能满足治理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甚至为后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换言之,滨海滨库岸坡地质灾害治理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具有重要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及其建筑方法以形成一个保障滨海滨库岸坡稳定并产生面积为“B×护岸工程长度”新增土地的填土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设置的填土界面台阶、覆盖在该填土界面台阶上的透水填土层、覆盖在所述透水填土层上的不透水填土层;所述不透水填土层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设置成多级台阶结构,在每级不透水填土层台阶的整个底部也设置有透水填土层;所述透水填土层和所述不透水填土层之间均设置有防渗土工布;所述透水填土层由砂砾石填筑而成,所述不透水填土层由粘性土体分层填筑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填土界面台阶坡面角θ为30°,台阶平盘宽度为100cm,在所述填土界面台阶坡面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台阶坡底线的夹角为10°~30°。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填土层由砂砾石填筑压实而成,压实度不小于85%。进一步的,所述不透水填土层由粘性土体分层填筑压实而成,分层厚度为20-30cm,压实度不小于85%。进一步的,所述不透水填土层台阶高度h为300-500cm,台阶平盘宽度a为200cm,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最后一级台阶的上部平盘宽度B为300-600cm。进一步的,每级不透水填土层台阶底部的透水填土层厚度为30-50cm。进一步的,还包括锚固系统,所述锚固系统包括锚杆和锚杆格钩,在所述护岸基础坡面下部的不透水填土层台阶坡面上固定有所述锚杆,该锚杆锚固在岸坡土体中;所述锚杆格钩钩挂在不透水填土层台阶坡面形成锚杆与不透水填土层台阶坡面的稳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的方法,其关键在于,包括步骤:a、根据滨海滨库地质、地貌条件确定护岸结构的建筑部位;b、在建筑部位沿护岸基础坡面开挖填土界面台阶,在该台阶坡面上设置排水孔,在所述填土界面台阶覆盖透水填土层,所述透水填土层采用砂砾石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填筑压实、压实度不小于85%;c、在所述透水填土层表面铺设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上填筑不透水填土层,该不透水填土层采用粘性土体分层填筑而成,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设置成台阶结构,并且在每级不透水填土层台阶的整个底部也设置透水填土层;d、在护岸基础坡面下部的不透水填土层坡面上设置锚固系统将不透水填土层锚固。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由填土界面台阶、透水填土层、不透水填土层、锚固系统组成,形成一个保障滨海滨库岸坡稳定并同时产生面积为“B×护岸工程长度”新增土地的填土结构。该专利技术设置填土界面台阶并在该台阶坡面设置排水孔,在填土界面台阶开挖区覆盖透水填土层,所述透水填土层采用砂砾石将填土界面台阶开挖区回填压实,解决了造地型填土结构与岸坡原始坡面之间粘结强度低的难题,将造地型的填土体设置成透水填土层和不透水填土层,并且透水填土层回填覆盖在所述界面台阶上,解决了库水位降落过程中岸坡同步排水问题,消除了地下水渗透作用对填土结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而在护岸基础坡面下部的不透水填土层坡面上设置锚固系统将不透水填土层锚固,解决了填土岸坡的整体稳定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保障滨海滨库岸坡稳定,又能新增土地的填土结构。与传统护岸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但能有效保护滨海滨库岸坡稳定,而且能很好地保护滨海滨库地质环境,促进岸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岸坡土体;2-护岸基础坡面;3-岸坡潜在破坏面;4-填土界面台阶;5-排水孔;6-不透水填土层;7-透水填土层;8-传统护岸坡线;9-锚杆格钩;10-锚杆;11-防渗土工布;12-低水位;13-高水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2设置的填土界面台阶4、覆盖在该填土界面台阶4上的透水填土层7、覆盖在所述透水填土层7上的不透水填土层6;所述不透水填土层6沿护岸基础坡面2自下而上设置成多级台阶结构,在每级不透水填土层台阶的整个底部也设置有透水填土层7;所述透水填土层和所述不透水填土层之间均设置有防渗土工布11;所述透水填土层7由砂砾石填筑而成,所述不透水填土层6由粘性土体分层填筑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填土界面台阶4坡面角θ为30°,台阶平盘宽度为100cm,在所述填土界面台阶坡面上设置有排水孔5,所述排水孔5与所述台阶坡底线的夹角为10°~30°。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填土层7由砂砾石填筑压实而成,压实度不小于85%。进一步的,所述不透水填土层6由粘性土体分层填筑压实而成,分层厚度为20-30cm,压实度不小于85%。进一步的,所述不透水填土层台阶高度h为300-500cm,台阶平盘宽度a为200cm,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最后一级台阶的上部平盘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及其建筑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设置的填土界面台阶、覆盖在该填土界面台阶上的透水填土层、覆盖在所述透水填土层上的不透水填土层;所述不透水填土层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设置成多级台阶结构,在每级不透水填土层台阶的整个底部也设置有透水填土层;所述透水填土层和所述不透水填土层之间均设置有防渗土工布;所述透水填土层由砂砾石填筑而成,所述不透水填土层由粘性土体分层填筑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设置的填土界面台阶、覆盖在该填土界面台阶上的透水填土层、覆盖在所述透水填土层上的不透水填土层;所述不透水填土层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设置成多级台阶结构,在每级不透水填土层台阶的整个底部也设置有透水填土层;所述透水填土层和所述不透水填土层之间均设置有防渗土工布;所述透水填土层由砂砾石填筑而成,所述不透水填土层由粘性土体分层填筑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土界面台阶坡面角θ为30°,台阶平盘宽度为100cm,在所述填土界面台阶坡面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台阶坡底线的夹角为10°~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填土层由砂砾石填筑压实而成,压实度不小于8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水填土层由粘性土体分层填筑压实而成,分层厚度为20-30cm,压实度不小于8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水填土层台阶高度h为300-500cm,台阶平盘宽度a为200cm,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最后一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凯陈涛郭科萱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陈洪凯陈涛郭科萱陈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