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片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9214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光片固定装置,包括:漏斗,用于收集遮光片并且输送遮光片;导管,与所述漏斗同轴设置并且与所述漏斗连通,用于调整各遮光片排列顺序并且将各遮光片定位;联接件,与所述漏斗和所述导管同轴设置,用于联接所述漏斗和所述导管;铜丝,位于所述导管的轴心位置,用于穿过遮光片的通光孔将遮光片串联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遮光片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串联固定大量遮光片,同时保证遮光片的位置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光片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光片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固定多个遮光片的遮光片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遮光片是光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件,主要有两个作用:调控进光量和控制空气间隔。外界光线进入镜头时,经有在镜片间设置的遮光片可阻挡不需要的光线进入,从而达到调控进光量的效果,但光线照射在遮光片中心通光孔表面时,其从表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光线,却也对光学系统造成干扰,这些杂散光在镜头成像面上产生多种样式的杂光,造成成像不良。随着手机向厚度越来越薄的趋势发展,要求手机镜头总长向着更短的方向发展,遮光片厚度占整个镜头长度比提高,这种成像后杂光的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处理遮光片通光孔表面很重要。手机镜头遮光片基材主流采用PET材质,按结构分两种,第一种结构为基材两表面覆盖消光涂层,第二种结构为在第一种基础上上下表面再覆盖保护蜡层。而第二种结构的遮光片在镜头中通常会产生较多杂散光,对光学系统造成干扰,导致镜头成像不良,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注解杂光:摄像镜头形成物体实像时,除了成像光线,还有其它非成像光线在光学系统像面上扩散,这些非成像光线就叫做杂光。杂光产生原因:光学元件、结构件等各折射面的反射光。在对遮光片进行消光的过程中,由于遮光片的体积小,数量多,以手机镜头遮光片为例,体积小,遮光片是厚度为0.2-0.4mm,外径为5-9mm,内径为2-4mm的环状物体。消光时遮光片数量多,一次消光遮光片数量为3-5万枚。因此在如此小和数量多的遮光片消光之前,需要对遮光片进行有效地串联固定才行。目前的遮光片固定装置不能串联固定过多的遮光片,而且遮光片的位置精度和姿态无法保证,所以无法保证后续的消光正常进行,不能保证消光效果,不能保证成品率。而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串联固定大量遮光片,同时保证遮光片的位置精度的遮光片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遮光片固定装置,包括:漏斗,用于收集遮光片并且输送遮光片;导管,与所述漏斗同轴设置并且与所述漏斗连通,用于调整各遮光片排列顺序并且将各遮光片定位;联接件,与所述漏斗和所述导管同轴设置,用于联接所述漏斗和所述导管;铜丝,位于所述导管的轴心位置,用于穿过遮光片的通光孔将遮光片串联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漏斗包括用于收集并暂放遮光片的容纳腔,位于所述容纳腔之下与所述导管连通的通道,以及位于所述通道之下用于安装所述联接件的连接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铜丝的直径为0.1-0.6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铜丝的直径为0.3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联接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漏斗的固定端和位于所述固定端之下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导管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端包括锥形孔以及位于所述锥形孔之下的限位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锥形孔的上端靠近所述通道设置,下端与所述限位孔对齐连接;所述锥形孔上端的孔径大于所述通道的孔径;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小于其上方的所述通道的孔径和下方的所述通孔的孔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遮光片固定装置,在细搅动棒的作用下,漏斗的容纳腔中的大量遮光片可经过通道快速掉落进导管中,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进而通过铜丝穿过遮光片通光孔将大量遮光片串联固定,方便快捷,提高了效率。遮光片通过铜丝串联固定之后,方便了后续步骤的消光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遮光片固定装置,使得遮光片从容纳腔逐个落入通道以后,由于锥形孔的上端孔径大于通道的孔径,使得遮光片都能够顺利地进入联接件的锥形孔中,不会出现遮光片通过通道以后被卡位导致遮光片在通道处堆积的现象。遮光片在锥形孔中就可以逐个按顺序地滑落至限位孔中,因为限位孔的孔径较小,所以落入限位孔的各个遮光片就被严格地限定了位置,此时各个遮光片不会出现任何窜位或者偏移的现象。这样一来,遮光片通过限位孔以后就可以通过遮光片本身的通光孔准确无误地串联在铜丝上,同样不会产生遮光片被卡位所导致的遮光片堆积的现象。整个遮光片下落排位以及串联固定的过程速度快,效率高,顺利无阻,不需要人工看管,省时省力,而且不会产生任何遮光片卡位和堵塞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遮光片固定装置的结构布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遮光片固定装置的结构布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图1和图2是示意性的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遮光片固定装置的结构布置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遮光片固定装置1包括漏斗101,导管102,联接件103,铜丝104。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漏斗101中可以倒入大量的遮光片,即漏斗101用于收集、输送遮光片。如图1所示,漏斗101包括用于收集遮光片的容纳腔1011和可与导管102连通的通道1012,容纳腔1011中的大量遮光片可通过通道1012进入导管10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漏斗101的通道1012的下方还具有一连接槽1013,联接件103可固定于连接槽1013中。如图1所示,导管102位于漏斗101的通道1012的下方,用于调整各遮光片的排列状态和排列顺序,即将杂乱无章的各个遮光片有序地从下到上排列。联接件103固定在连接槽1013之中,将通道1012与导管102相互连通,也就是使漏斗101与导管102之间形成通道。倒入漏斗101容纳腔1011中的遮光片在细搅动棒的搅动作用下,可经过通道1012快速地掉落进导管102中,并按照顺序排列。如图1所示,铜丝104可将按照顺序排列在导管102中的遮光片串联固定。因为遮光片中心位置设有通光孔,铜丝104可穿过所述通光孔将遮光片串联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铜丝104具有强化学稳定性,不会与后续步骤中的消光液发生化学反应,并且铜丝104具有延展性,不易发生断裂,故而采用直径为0.1-0.6mm的铜丝将遮光片串联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直径为0.3mm的铜丝将遮光片串联固定。为保证不影响遮光片在后续步骤中的消光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串遮光片的数量应小于4000片,遮光片的串联厚度应小于铜丝104长度的1/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遮光片消光方法,遮光片固定装置1的结构布置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将漏斗101和导管102相互连接的联接件103的选择是具有多样性的,不局限于图1中所示,例如,使用一圆环形管将漏斗101的通道1012与导管102连接在一起,也可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遮光片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光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101),用于收集遮光片并且输送遮光片;导管(102),与所述漏斗(101)同轴设置并且与所述漏斗(101)连通,用于调整各遮光片排列顺序并且将各遮光片定位;联接件(103),与所述漏斗(101)和所述导管(102)同轴设置,用于联接所述漏斗(101)和所述导管(102);铜丝(104),位于所述导管(102)的轴心位置,用于穿过遮光片的通光孔将遮光片串联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101),用于收集遮光片并且输送遮光片;导管(102),与所述漏斗(101)同轴设置并且与所述漏斗(101)连通,用于调整各遮光片排列顺序并且将各遮光片定位;联接件(103),与所述漏斗(101)和所述导管(102)同轴设置,用于联接所述漏斗(101)和所述导管(102);铜丝(104),位于所述导管(102)的轴心位置,用于穿过遮光片的通光孔将遮光片串联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01)包括用于收集并暂放遮光片的容纳腔(1011),位于所述容纳腔(1011)之下与所述导管(102)连通的通道(1012),以及位于所述通道(1012)之下用于安装所述联接件(103)的连接槽(10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104)的直径为0.1-0.6mm。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炳郭军华鲁纪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