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光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9949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光罩,包括底台、连接部和顶台,所述底台包括圆筒形底台,所述连接部包括四个等面积且间隔设置的扇形面,所述每两个扇形面之间设有底边为弧线的四边形面,所述四边形面的顶部边缘为直线形,所述四边形面上设有多组聚光条,所述扇形面和四边形面的连接处设有凸棱,所述顶台包括四个梯形面和位于顶部的凸台,所述凸台的边缘分别对应四个梯形面的顶部边缘,所述四个梯形面的顶部边缘和凸台之间通过凸棱连接,所述连接部和顶台的连接处也设有凸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为连接部和顶台一共设有十三个面,接触光的面积更多,散光效果更好;因为设有凸棱和凸台,根据凸透镜原理,增加可见光的散光效果;因为设有聚光条,进一步的增加采光罩的散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光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光装置,具体为一种光源导入照明系统的采光罩。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导光照明系统主要由采光罩、导光管和漫射器三部分组成。其系统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线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其中采光罩在自然光的采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采光罩常采用半球形或四个扇形面组成的顶部,半球形采光罩内往往需要穹顶处增设一反射板,或者在采光罩的下端设置凸透镜大圆环;四个扇形面组成的顶部增加一个菲涅尔螺纹透镜,这些设计对低角度的太阳光的采集效果不理想。半球形采光罩对直射太阳光没有散光作用,同样的,菲涅尔螺纹透镜将光线汇聚在一起,导致内部光照强度不稳定,散光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光效果好的采光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光罩,包括底台、连接部和顶台,所述底台包括圆筒形底台,所述连接部包括四个等面积且间隔设置的扇形面,所述每两个扇形面之间设有底边为弧线的四边形面,所述四边形面的顶部边缘为直线形,所述四边形面上设有多组聚光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采光罩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台(1)、连接部和顶台,所述底台(1)包括圆筒形底台(1),所述连接部包括四个等面积且间隔设置的扇形面(3),所述每两个扇形面(3)之间设有底边为弧线的四边形面(2),所述四边形面(2)的顶部边缘为直线形,所述四边形面(2)上设有多组聚光条(7),所述扇形面(3)和四边形面(2)的连接处设有凸棱(6),所述顶台包括四个梯形面(4)和位于顶部的凸台(5),所述凸台(5)的边缘分别对应四个梯形面(4)的顶部边缘,所述四个梯形面(4)的顶部边缘和凸台(5)之间通过凸棱(6)连接,所述连接部和顶台的连接处也设有凸棱(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台(1)、连接部和顶台,所述底台(1)包括圆筒形底台(1),所述连接部包括四个等面积且间隔设置的扇形面(3),所述每两个扇形面(3)之间设有底边为弧线的四边形面(2),所述四边形面(2)的顶部边缘为直线形,所述四边形面(2)上设有多组聚光条(7),所述扇形面(3)和四边形面(2)的连接处设有凸棱(6),所述顶台包括四个梯形面(4)和位于顶部的凸台(5),所述凸台(5)的边缘分别对应四个梯形面(4)的顶部边缘,所述四个梯形面(4)的顶部边缘和凸台(5)之间通过凸棱(6)连接,所述连接部和顶台的连接处也设有凸棱(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台(1)的底部边缘向外延伸出一盖缘(8),所述盖缘(8)上设有安装孔(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面(3)的面积小于四边形面(2)。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品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玛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