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94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涉及疏浚管线的连接技术领域。该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固定端和活套端,固定端与疏浚管路出水端的钢质岸管连通,活套端与疏浚管路入水端的钢质岸管连通,将活套端套入固定端以完成疏浚管路的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橡胶密封部件;活套端包括橡胶压板和外套管,外套管一端内开设有安装槽孔,橡胶密封部件利用橡胶压板安装在安装槽孔内;固定端包括内插管,内插管外表面与活套端的外套管内表面相匹配,并采用曲面设计。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可在不停泵的条件下快速拆装,无需人工拧紧螺栓,有效提高了疏浚吹填的施工效率,同时疏浚管路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疏浚管线的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疏浚吹填施工中,施工船舶通过船上吸排泥管、水上浮管、水下沉管及钢质岸管等管路将疏浚土输送到指定位置。输送管线由多段输送管在施工现场首尾连接而成。施工过程中船上吸排泥管、水上浮管、水下沉管一般无需经常拆卸,但待一段吹填区域施工结束后,需延伸钢质岸管管线到其他吹填区域。因此,钢质岸管需经常拆装。目前,陆上钢质吹填管线大都采用法兰、螺栓直接连接的方式。此种连接方式在改变吹填区域时需手工拆装螺栓,不仅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在接管时还需停泵,严重降低了施工效率。因此,提供一种拆装便捷、不影响施工的排泥管线用快速连接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不停泵的条件下快速拆装的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从而提高疏浚吹填的施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固定端、活套端和橡胶密封部件;固定端与疏浚管路出水端的钢质岸管连通,活套端与疏浚管路入水端的钢质岸管连通,将活套端套入固定端以完成疏浚管路的连接;所述活套端包括橡胶压板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一端内开设有安装槽孔,橡胶密封部件利用橡胶压板安装在安装槽孔内;所述固定端包括内插管,内插管外表面与活套端的外套管内表面相匹配,并采用曲面设计。优选的,所述内插管外表面的曲面直径呈连续变化,在内插管的前端处直径较小,在橡胶密封部件处的直径较大。优选的,所述橡胶密封部件和安装槽孔均设计为镰刀型截面,且安装槽孔的截面大于橡胶密封部件的截面,橡胶密封部件向管路中心线方向翻边,使橡胶密封部件的背面承受水压力,并使橡胶密封部件的橡胶密封面抱紧内插管外表面。优选的,所述活套端还包括活套端法兰;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与活套端法兰连接,并通过活套端法兰与疏浚管路的钢质岸管连接,且活套端法兰内表面的直径与疏浚管路的钢质岸管的内径一致。进一步,所述活套端还包括橡胶压板;所述橡胶压板通过螺栓与活套端紧固在一起。优选的,所述固定端还包括固定端法兰;所述内插管的一端连接有固定端法兰,并通过固定端法兰与疏浚管路的钢质岸管连接,且内插管内表面的直径与疏浚管路的钢质岸管的内径一致。进一步,所述固定端还包括有定位筋板;所述定位筋板固定焊接在固定端法兰下表面和内插管外表面,并沿内插管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本技术采用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安装过程直观明确,管路连接过程中只要固定端的定位筋板和活套端的橡胶压板相接触即可认为安装到位。(2)橡胶密封部件采用压板压紧的安装方式,安装过程无需停泵,无需人工拧紧螺栓,既便于安装槽孔的加工,又便于橡胶密封部件的安拆;同时,橡胶密封部件和安装槽孔均采用特殊的镰刀型截面设计,使得橡胶密封部件在水压力的作用下可以抱紧固定端的内插管,加强密封效果,防止疏浚物泄露。(3)整个管路连接完成后,管路内表面通顺光滑,无异常凸起或凹陷,水流阻力和异常磨损小。(4)通过将待连接岸管单元的活套端套入已连接岸管单元的固定端中,可使水流方向由固定端到活套端,减少水利损失,并提高密封橡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连接装置的轴侧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连接装置的爆炸轴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岸管单元;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岸管单元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固定端1,内插管外表面11,内插管内表面12,定位筋板上表面13,内插管14,定位筋板15;活套端2,外套管内表面21,橡胶压板22,外套管23,橡胶压板上表面24,活套端法兰内表面25;橡胶密封部件3,橡胶密封面31;钢质岸管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并非是对本技术任何形式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也可以包括另外的实现,且这应被本技术实施例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定。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本技术的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并非是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效果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且本技术各附图中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具体的,该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固定端1、活套端2和橡胶密封部件3。在施工准备阶段,即可将固定端1和活套端2分别与疏浚排泥管路的钢质岸管4连接,组成岸管单元,如图3所示。固定端1与疏浚管路出水端的钢质岸管4连通,活套端2与疏浚管路入水端的钢质岸管4连通。当需要延伸管路时,只需借助起重机械将待连接岸管单元的活套端2套入已连接岸管单元的固定端1,即可完成管路延伸工作。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端1包括固定端法兰、内插管14和定位筋板15。其中,内插管内表面12的直径与疏浚排泥管路的钢质岸管4的内径一致,且内插管14的一端连接有固定端法兰,并可通过固定端法兰将内插管14与钢质岸管4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疏浚吹填物过流通道;定位筋板15固定焊接在固定端法兰下表面和内插管外表面11,并沿内插管14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其长度根据固定端1的内插管14和下述活套端2的外套管23的尺寸计算确定。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活套端2包括活套端法兰、橡胶压板22和外套管23。其中,外套管23的一端内开设有特殊的安装槽孔,橡胶密封部件3利用橡胶压板22安装在安装槽孔内,且橡胶压板22可以通过六角螺栓与活套端2紧固在一起;外套管23的另一端与活套端法兰连接,并通过活套端法兰与疏浚排泥管路的钢质岸管4连接,同时活套端法兰内表面25的直径与疏浚排泥管路的钢质岸管4的内径一致,以使得疏浚过流通道平滑,减少能耗损失。在本技术中,橡胶密封部件3的上表面呈型,橡胶压板22的下表面呈型,橡胶密封部件3放入安装槽孔后盖上橡胶压板22,通过橡胶压板22的过盈压缩和L型钩压紧橡胶密封部件3,从而将橡胶密封部件3安装在安装槽孔中。在本技术中,所述橡胶密封部件3和安装槽孔均设计为镰刀型截面,且安装槽孔的截面大于橡胶密封部件3的截面,橡胶密封部件3向管路中心线方向翻边,以使橡胶密封部件3的背面承受水压力,并使橡胶密封部件3的橡胶密封面31抱紧内插管外表面11;且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1)、活套端(2)和橡胶密封部件(3);所述固定端(1)与疏浚管路出水端的钢质岸管(4)连通,活套端(2)与疏浚管路入水端的钢质岸管(4)连通,将活套端(2)套入固定端(1)以完成疏浚管路的连接;所述活套端(2)包括橡胶压板(22)和外套管(23),所述外套管(23)一端内开设有安装槽孔,橡胶密封部件(3)利用橡胶压板(22)安装在安装槽孔内;所述固定端(1)包括内插管(14),内插管外表面(11)与活套端(2)的外套管内表面(21)相匹配,并采用曲面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1)、活套端(2)和橡胶密封部件(3);所述固定端(1)与疏浚管路出水端的钢质岸管(4)连通,活套端(2)与疏浚管路入水端的钢质岸管(4)连通,将活套端(2)套入固定端(1)以完成疏浚管路的连接;所述活套端(2)包括橡胶压板(22)和外套管(23),所述外套管(23)一端内开设有安装槽孔,橡胶密封部件(3)利用橡胶压板(22)安装在安装槽孔内;所述固定端(1)包括内插管(14),内插管外表面(11)与活套端(2)的外套管内表面(21)相匹配,并采用曲面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管外表面(11)的曲面直径呈连续变化,在内插管(14)的前端处直径较小,在橡胶密封部件(3)处的直径较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疏浚排泥管路的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部件(3)和安装槽孔均设计为镰刀型截面,且安装槽孔的截面大于橡胶密封部件(3)的截面,橡胶密封部件(3)向管路中心线方向翻边,使橡胶密封部件(3)的背面承受水压力,并使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晴波陈永梅杨晨伍立说兰剑吴腾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