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抢险潜水泵,质量轻、效率高、方便操作,主要包括泵体、电缆、插头和水管接头。电缆和排水管能够在5秒内和泵体拆卸或连接,缩短了抢险时间。泵体、电缆、水管可分别携带,减轻抢险人员的负载量,增大抢险人员灵活性,能够快速有效进入抢险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式抢险潜水泵
本技术涉及水泵
,具体涉及分离式抢险潜水泵,特别涉及的是可分离电缆插头和水泵接头的分离式抢险潜水泵。
技术介绍
抢险潜水泵包括水泵、电缆线和水管等结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抢险潜水泵是集水泵、电缆线和水管接头的一体式结构,即,电缆线和水管分别与水泵不可分离,一体式结构的抢险潜水泵重量比较重,移动很不方便,需要配置的操作人员较多,如,在抢险过程中,需要多名操作人员一起协作、相互配合的移动一体式结构的抢险潜水泵,造成操作人员不能灵活工作,降低了抢险工作效率,另外,水泵与排水管连接复杂繁琐,增加了抢险时间,因此,目前的抢险潜水泵不是理想的抢险排水设备,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工作,挽救生命与财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抢险潜水泵不方便使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离式抢险潜水泵,包括泵体、电缆线和排水管;还包括电缆插头和水管接头,电缆插头一端与泵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电缆线连接,用于将电缆线与泵体分离或连接,水管接头一端与泵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管连接,用于将排水管与泵体分离或连接。一种实施例中,电缆插头和水管接头分别与泵体插拔连接。一种实施例中,泵体的下部设有第一插接部,泵体的顶部设有第二插接部,电缆插头与第一插接部插拔连接,水管接头与第二插接部插拔连接。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设有卡位,电缆插头设有具有控制弹球移动的滑动壳体;滑动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中空的腔体,内壳体设有用于弹球穿设的穿孔,外壳体滑动配合套设于内壳体;外壳体的内壁设有凸圈;内壳体套接于第一插接部,弹球与所述卡位平行相对,滑动外壳体时,当凸圈抵至弹球时,部分弹球被挤压至卡位内,滑动机构与第一插接部卡接,相反的,当凸圈脱离弹球时,弹球脱离卡位。一种实施例中,滑动机构还包括弹簧和卡环,电缆插头还包括电缆线连接部;内壳体的外壁设有限位圈,弹簧套设于内壳体,位于限位圈下方,卡环套设于内壳体,位于限位圈上方,电缆线连接部与内壳体螺接,并将卡环固定于限位圈上;外壳体套设于内壳体时,弹簧下端限位于凸圈上表面,弹簧上端限位于卡环下表面。一种实施例中,卡环设有耳片,外壳体沿内壁设有用于支撑耳片的支撑面,并于支撑面设有与耳片相配合的竖向滑槽。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呈腔体结构,内壁环设有弹性限位部,水管接头的外表面设有限位台和解锁部;限位台位于解锁部下方,水管接头插入第二插接部的腔体内时,水管接头的外壁挤压弹性限位部,直至限位台移动至弹性限位部下方时,弹性限位部复位并与限位台卡合,水管接头与第二插接部卡接,当通过解锁部挤压弹性限位部使其脱离限位台时,水管接头与第二插接部分离。一种实施例中,弹性限位部包括座体和弹性件;座体呈腔体结构并沿腔体壁开设有缺口,弹性件固定于腔体的外表面,且部分通过缺口向腔体的内部延伸。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于弹性限位部下方环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内设有凹槽。一种实施例中,电缆插头和水管接头分别与泵体螺接。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分离式抢险潜水泵,由于通过将电缆线和排水管与泵体设计为可分离结构,在抢险工作中,与现有一体结构的抢险潜水泵相比,极大地方便了抢险潜水泵的移动,如,操作人员可方便地分别携带泵体、电缆线和排水管,减轻操作人员的负载量,增大操作人员的灵活性,能够使抢险潜水泵快速有效进入抢险工作,提高抢险工作效率;另外,通过电缆插头和水管接头与泵体的插拔连接,能够在5秒内实现电缆线和排水管与泵体的快速分离与快速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抢险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缆插头和泵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电缆插头和泵体结合示意图;图4为电缆插头的内壳体放大图;图5为水管接头和泵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弹性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弹性限位部和泵水结合示意图;图8为水管接头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水管接头和泵体结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例提供一种分离式抢险潜水泵,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泵体1、电缆插头2和水管接头3,电缆插头2一端与泵体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电缆线连接,水管接头3一端与泵体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管连接,通过泵体1与电缆插头2和水管接头3直接可拆卸连接,以实现电缆线和排水管与泵体1的快速分离与安装,通过这种分离式结构设计,极大地方便了抢险潜水泵的移动,方便抢险人员在抢险工作中对抢险潜水泵的操作。其中,泵体1与电缆插头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插拔连接也可以是螺接,进一步,为了实现泵体1与电缆插头2的快速拆卸或连接,本例的泵体1与电缆插头2是直接拆卸连接,不需要其他附加部件固定;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泵体1与电缆插头2的连接部位增加其他附加部件,通过该附加部件辅助泵体1与电缆插头2的拆卸或连接。以泵体1与电缆插头2插拔连接为例说明电缆线与泵体1的快速安装与快速分离,具体的,泵体1设有第一插接部11,电缆插头2与第一插接部11插拔连接。第一插接部11和电缆插头2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结合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插接部11呈L型,为中空的腔体结构,第一插接部11的横向部与泵体1固定连接,其腔体内穿设有通电部,第一插接部11的竖向部的外表面设有卡位111,卡位111具体为环形槽。电缆插头2设有具有控制弹球21移动的滑动机构22,滑动机构22制弹球21移动致使弹球21部分卡于卡位111,部分位于滑动机构2时,实现滑动机构2与第一插接部11卡接;滑动机构22控制弹球21移动致使弹球21脱离卡位111时,滑动机构22与插接部11脱离;通过弹球21与卡位111的配合关系实现滑动机构22与第一插接部11的快速卡接与脱离。进一步,滑动机构2包括外壳体221和内壳体222,外壳体221和内壳体222均为中空的腔体,内壳体222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内壳体222设有用于弹球21穿设的穿孔223,弹球21的直径大于内壳体222的厚度,使得,弹球21放置于穿孔223内时可向内壳体222的内外凸出。由于卡位111是环形槽,所以,内壳体222根据需要可以环设有多个穿孔223,滑动机构2通过多个弹球21与第一插接部11卡接。外壳体221的内壁设有凸圈224,外壳体221滑动配合套设于内壳体222;内壳体222套接于第一插接部11的竖向部时,弹球21与卡位111平行相对,滑动外壳体221时,当凸圈224抵至弹球21时,弹球21的部分被挤压至卡位111内,滑动机构22与第一插接部11卡接,相反的,当凸圈224脱离弹球21时,弹球21会脱离卡位111,这时,可以拔出滑动机构22。由于外壳体221滑动套设于内壳体222,当外壳体221与内壳体222相对滑动时,为了防止外壳体221脱离内壳体222,本例的滑动机构22还包括弹簧225和卡环226;内壳体222的外壁设有限位圈227,弹簧225套设于内壳体222并位于限位圈227下方,卡环226套设于内壳体222并位于限位圈227上方,电缆插头2于内壳体222的限位圈227上部设有外螺纹部228,电缆插头2还包括电缆线连接部23,电缆线连接部23为中空的腔体,内部穿设并固定电缆线接头231,且,腔体与内壳体222的外螺纹部228螺接,并将卡环226固定于限位圈227与电缆线连接部23的端口之间;当外壳体221套设于内壳体222时,将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离式抢险潜水泵,包括泵体、电缆线和排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插头和水管接头,所述电缆插头一端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缆线连接,用于将所述电缆线与所述泵体分离或连接,所述水管接头一端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接,用于将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泵体分离或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分离式抢险潜水泵,包括泵体、电缆线和排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插头和水管接头,所述电缆插头一端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缆线连接,用于将所述电缆线与所述泵体分离或连接,所述水管接头一端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接,用于将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泵体分离或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抢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插头和水管接头分别与所述泵体插拔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抢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下部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泵体的顶部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电缆插头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拔连接,所述水管接头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拔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抢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卡位,所述电缆插头设有具有控制弹球移动的滑动壳体;所述滑动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中空的腔体,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所述弹球穿设的穿孔;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有凸圈,所述外壳体滑动配合套设于所述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套接于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弹球与所述卡位平行相对,滑动所述外壳体时,当所述凸圈抵至所述弹球时,所述弹球的部分被挤压至所述卡位内,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插接部卡接,相反的,当所述凸圈脱离所述弹球时,所述弹球脱离所述卡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抢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插头还包括电缆线连接部;所述内壳体的外壁设有限位圈,并与所述限位圈下方套设有弹簧,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广立,张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世都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