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79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其中,包括主支撑架,主支撑架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上支撑臂,各上支撑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支撑面;主支撑架的侧表面开设有可供货叉伸入的两配合孔;上支撑臂的长度大于两配合孔之间的距离;两各上支撑臂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拓展臂,拓展臂转动至与上支撑臂持平位置以延长支撑面长度;还包括限位结构,拓展臂转动至持平位置时限制拓展臂继续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适应多规格立框放置等特点。

A hoist tool for modular ceiling instal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dular ceiling installation lifting machine supporting the use of tools, which comprises a main support, the main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spaced on the support arm,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each support arm of the common supporting surface side surface of the main supporting frame; open the fork into the two available the hole on the supporting arm; the length is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matched hole; both ends of the two supporting arm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arm is rotatably arranged to expand, expand and support arm to arm rotating flat position to extend the length of the supporting surface; also includes a limit structure, expand the flat position limit arm rotates to expand arm to rot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dapt to the multi standard vertical frame 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
本技术涉及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接组件以及边吊板与装饰板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吊顶的安装,已经面向工业化吊顶安装领域。在该安装过程中需要完成立框的安装,具体安装方式如下:首先,将立框在地面组装好,常见的是围合成一个正方形或者矩形后,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该围合框抬到相应的高度,通过高空作业完成立框的吊装。这种安装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一,人工方式至少要利用三个工人进行抬高,极易消耗工人的体力;二,通过人为的提升达到一定高度时,依然需要借助人的力量使之保持一定的高度;三,由于立框体积比较庞大,仅依靠人的力量,在抬到一定高度时,吊装立框产生了较大的高低差,难以保持立框平衡,加大了高空作业的难度。针对以上的不足,市场上出现了利用移动型物料提升机去抬高立框,但是针对该提升机,依然存在着不足,由于该提升机的货叉长度以及宽度尺寸有限,通常不足1米,而我们通常使用的立框的规格有很多种,例如有3米左右的。所以导致在提升的过程中:一,立框不能完全的搭在货叉上,在起升过程中,依然需要借助人为力量给予支撑;二,立框的重心位置与提升机的重心位置偏差较大,导致立框不能平稳升起;三,立框在通过提升机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存在较大的高低差,高空作业依然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其中,包括主支撑架,主支撑架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上支撑臂,各上支撑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支撑面;主支撑架的侧表面开设有可供货叉伸入的两配合孔;上支撑臂的长度大于两配合孔之间的距离;两各上支撑臂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拓展臂,拓展臂转动至与上支撑臂持平位置以延长支撑面长度;还包括限位结构,拓展臂转动至持平位置时限制拓展臂继续转动。支撑面是用来放置立框架的,将立框架放置支撑面上方,然后利用货叉穿入配合孔,即可抬高立框架。由于上支撑臂的长度大于两配合孔的间距,即上支撑臂的长度在1米以上,再加上拓展臂的设置,可以增加支撑面的长度(即,增加支撑面的总面积),当遇到3米左右的立框架时,支撑面与立框架有充足的接触面积,因此,使得立框放置的更加稳定、有利于李矿的提高。并且,由于拓展臂为转动连接的,可以使得上述主支撑架适用性更广。其中,还包括下支持臂,下支持臂的数量以及位置与上支撑臂相对应,相对应的上、下支撑臂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框型结构;相邻两下支持臂之间通过加强件Ⅰ相连。采用上述结构加工加工非常便利,利用上、下支撑臂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框型结构,再将多个框型结构的下支持臂通过加强件Ⅰ相连即可,具有加工装配方便等特点。其中,相邻两拓展臂之间连接有加强件Ⅱ,相邻两上支撑臂之间连接有加强件Ⅲ。加强件Ⅱ、Ⅲ的设置可以提高相邻两拓展臂以及相邻两上支撑臂之间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主支撑架的强度。其中,拓展臂的上端面与支撑臂的上端面通过合页形成铰接,拓展臂与支撑臂持平后,拓展臂与支撑臂相铰接的这两端相抵构成限位结构。采用合页进行铰接,首先考虑到合页装配起来较为便利,只需要将拓展臂的一端与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合页固定即可;将合页固定在拓展臂的上端面以及支撑臂的上端面,使得拓展臂旋转后,通过合页固定的这两端能够相抵形成限位结构。其中,拓展臂以及上、下支撑臂均为方钢。方钢加工便利,并且强度较高。其中,还包括挡片,挡片与上支撑臂固定,挡片部分超出上支撑臂延伸至拓展臂外侧;挡片处于上支撑臂与拓展臂铰接位置的背面。挡片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限制拓展臂达到与上支撑臂持平位置后继续转动,提高拓展臂展开后的稳定性。其中,相邻两拓展臂之间连接有加强件Ⅳ,加强件Ⅳ与拓展臂之间呈可拆卸固定;还包括有连杆,连杆的数量与加强件Ⅰ的数量相对应,连杆连接对应的加强件Ⅰ与加强件Ⅳ,连杆以可拆卸固定方式安装。加强件Ⅳ为可拆卸固定,首先可以增加相邻拓展臂之间的强度,连杆为可拆卸固定并且连杆连接加强件Ⅰ以及加强件Ⅳ,增加拓展臂与下支撑臂的联系,提高整体的强度其中,各下支撑臂上开设有备用通孔,备用通孔的形状与加强件Ⅳ相适配;备用通孔供加强件Ⅳ拆除后穿入,用于放置加强件Ⅳ。备用通孔的设置,当拓展臂不需要展开时,将加强件Ⅳ拆除后可以放置备用通孔中;当需要使用拓展臂时,将加强件Ⅳ从备用通孔中抽出装配即可;具有拆装方便、降低占用空间等特点。其中,连杆的一端与加强件Ⅰ呈转动设置;连杆的另一端与加强件Ⅳ呈可拆卸固定;各下支撑臂上对应备用通孔的假象轴心线与连杆的转动轨迹具有交集。。此种结构的设置,由于加强件Ⅳ从拓展臂中拆除后,连杆的另外一端为活动的,容易因为重力原因转动至下支撑臂下方。此时将加强件Ⅳ插入备用通孔中,可以使得加强件Ⅳ可以挡住连杆,使得连杆依靠在加强件Ⅳ上,防止连杆因为重力原因转动至下支撑臂下方。其中,相对应的上、下支撑臂之间还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支撑件,上、下支撑臂、支撑件以及连接件四者围绕形成配合孔。支撑件的设置首先是为了提高上、下支撑臂之间的连接强度,其次可以与上、下支撑臂以及连接件四者围绕形成配合孔,便于货叉插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闭合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闭合状态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加强件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附图1-5所示,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包括主支撑架1,主支撑架1包括多个框型结构,本实施例中框型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框型结构包括上支撑臂11、下支撑臂12以及两个连接件13,上支撑臂11、下支撑臂12的两端通过连接件13相连形成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即框型结构的中空部分大致为长方形。上支撑臂11、下支撑臂12之间还倾斜设置两个支撑件14,即框型结构的中空部分中倾斜设置有两个支撑件14;两个支撑件14为C型钢,支撑件14与上、下支撑臂11、12通过焊接固定;上、下支撑臂11、12、支撑件14以及连接件13四者围绕形成可供货叉插入的配合孔15。相邻两个框型结构的下支撑臂12之间通过加强件Ⅰ16相连,此处加强件Ⅰ16为销轴;加强件Ⅰ1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下支撑臂12的两端。相邻两个框型结构的上支撑臂11之间通过两个加强件Ⅲ17相连,加强件Ⅲ17为方钢,加强件Ⅲ17与上支撑臂11通过焊接固定。上支撑臂11长度方向的两端转动设置有两个拓展臂20,此处转动连接为合页18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拓展臂20的上表面与上支撑臂11的上表面通过合页18铰接,使得拓展臂20可以发生旋转,在闭合状态下,拓展臂20翻转至上支撑臂11的上表面上;在打开状态下,拓展臂20翻转至与上支撑臂11持平位置,由于拓展臂20与上支撑臂11转动连接的这两端相抵,因此构成一个限位结构以防止拓展臂20继续转动。拓展臂20以及上、下支撑臂11、12均为方钢。为了进一步限制拓展臂20继续转动,上支撑臂11持的下端面焊接有挡片19,挡片19超出上支撑臂11延伸至拓展臂20的下端面下方,拓展臂20达到持平位置时,拓展臂20的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架,主支撑架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上支撑臂,各上支撑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支撑面;主支撑架的侧表面开设有可供货叉伸入的两配合孔;上支撑臂的长度大于两配合孔之间的距离;两各上支撑臂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拓展臂,拓展臂转动至与上支撑臂持平位置以延长支撑面长度;还包括限位结构,拓展臂转动至持平位置时限制拓展臂继续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架,主支撑架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上支撑臂,各上支撑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支撑面;主支撑架的侧表面开设有可供货叉伸入的两配合孔;上支撑臂的长度大于两配合孔之间的距离;两各上支撑臂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拓展臂,拓展臂转动至与上支撑臂持平位置以延长支撑面长度;还包括限位结构,拓展臂转动至持平位置时限制拓展臂继续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支持臂,下支持臂的数量以及位置与上支撑臂相对应,相对应的上、下支撑臂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框型结构;相邻两下支持臂之间通过加强件Ⅰ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拓展臂之间连接有加强件Ⅱ,相邻两上支撑臂之间连接有加强件Ⅲ。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拓展臂的上端面与支撑臂的上端面通过合页形成铰接,拓展臂与支撑臂持平后,拓展臂与支撑臂相铰接的这两端相抵构成限位结构。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用于模块化吊顶安装的提升机配套使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拓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凌云周东珊步挺薛猛王瑾郑波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