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抵抗风吸力与水平荷载引起的墙体竖向上拔力,为加强房屋整体性保障上下层墙体之间的安全连接,在实际工程中,工程方会在相关部位设置加强连接件。现阶段,为传递上下楼层间抗拔力主要采用条形连接件(钢带)进行连接是现有工程的常规做法,但该做法需要在墙体外侧、内侧分别设置条形连接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约束效果差、抗拔效果不佳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包括:楼板、对称设置于楼板两侧的下层墙体竖龙骨、下层墙体顶导梁以及上层墙体竖龙骨、上层墙体底导梁;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楼板两侧的第一抗拔件和第二抗拔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抗拔件和所述第二抗拔件的螺栓、用于固定第一抗拔件的第一螺母、用于固定第二抗拔件的第二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抗拔件设置于所述下层墙体竖龙骨和下层墙体顶导梁的相交处、所述第二抗拔件设置于所述上层墙体竖龙骨和上层墙体底导梁的相交处;所述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楼板、所述上层墙体底导梁和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1)、对称设置于楼板(1)两侧的下层墙体竖龙骨(2)、下层墙体顶导梁(3)以及上层墙体竖龙骨(4)、上层墙体底导梁(5);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楼板(1)两侧的第一抗拔件(6)和第二抗拔件(7),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抗拔件(6)和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螺栓(8)、用于固定第一抗拔件(6)的第一螺母、用于固定第二抗拔件(7)的第二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抗拔件(6)设置于所述下层墙体竖龙骨(2)和下层墙体顶导梁(3)的相交处、所述第二抗拔件(7)设置于所述上层墙体竖龙骨(4)和上层墙体底导梁(5)的相交处;所述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楼板(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1)、对称设置于楼板(1)两侧的下层墙体竖龙骨(2)、下层墙体顶导梁(3)以及上层墙体竖龙骨(4)、上层墙体底导梁(5);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楼板(1)两侧的第一抗拔件(6)和第二抗拔件(7),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抗拔件(6)和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螺栓(8)、用于固定第一抗拔件(6)的第一螺母、用于固定第二抗拔件(7)的第二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抗拔件(6)设置于所述下层墙体竖龙骨(2)和下层墙体顶导梁(3)的相交处、所述第二抗拔件(7)设置于所述上层墙体竖龙骨(4)和上层墙体底导梁(5)的相交处;所述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楼板(1)、所述上层墙体底导梁(5)和下层墙体顶导梁(3)固定的抗剪件(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件(9)包括一螺栓和两个垫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抗剪件(9)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200毫米;所述抗剪件(9)距离所述结构中的墙角或墙端部不大于300毫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拔件(6)和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构成直角折弯结构的底板和背板,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两侧的两个侧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拔件(6)的背板上具有多个连接通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红,刘宇清,宫大壮,段慧莹,赖昕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