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底三维透气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5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底三维透气鞋,包括鞋帮和鞋底,主要是鞋底由上底和下底通过若干橡胶柱连接构成,上底制有若干个透气孔,上底上平面内固定粘贴一层防水透气垫,使上底与下底之间构成较高的透气空间,上底制有若干个透气孔,实现鞋内外自动换气,且在上底上平面内固定粘贴一层防水透气垫,既有透气性又有防水和防止杂物进入鞋内的作用,穿着时不影响脚底任何部位的行走,具有穿着舒适,换气效果好,防水性能好等优点,适用于体育运动、长时间行走和雨天穿着。(*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透气鞋。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透气鞋的结构形式很多,但最普遍的是采用在鞋跟内设置换气气囊的结构形式。如专利号为CN02239100.2的弹力换气鞋,采用在中底部位处设有一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包括有设在后跟部位的一个气囊、一个设在前脚掌部位具有若干个单向排气口的双层间隙弹力腔,在所述气囊与双层间隙弹力腔之间设有只能单向导通气体的连通管道,同时,在所述气囊与设在气囊顶部的内垫上设有能够使气体进入的吸气孔,利用人体行走时的压力来更换鞋体内部既湿又热的气体,从而使鞋体内部保持清爽、舒适的空气,增强鞋体在穿着时的舒适度。但是,这种结构的换气鞋在穿着时气囊是依靠脚后跟的压力实现换气功能的,换气效果欠佳,行走时气囊对脚后跟有反作用力,加快脚后跟的疲劳,不适宜长时间行走时穿着。而且,这种结构的换气鞋在雨天穿着时,路面积水容易通过排气孔和气囊进入鞋体内,所以不适宜雨天穿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穿着时不会增加脚任何部位疲劳,穿着舒适,换气效果好,且适宜雨天穿着的双底三维透气鞋。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包括鞋帮和鞋底,主要是鞋底由上底和下底通过若干橡胶柱连接构成,上底制有若干个透气孔,上底上平面内固定粘贴一层防水透气垫。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鞋底由上底和下底通过若干橡胶柱连接构成,使上底与下底之间构成较高的透气空间,上底制有若干个透气孔,实现鞋内外自动换气,且在上底上平面内固定粘贴一层防水透气垫,既有透气性又有防水和防止杂物进入鞋内的作用,穿着时不影响脚底任何部位的行走,具有穿着舒适,换气效果好,防水性能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上底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双底三维透气鞋,包括鞋帮1和鞋底,鞋底由上底2和下底3通过若干橡胶柱4连接构成,橡胶柱4在下底3上横向或纵向均匀排列,形成横向和纵向的透气通道,如图2所示。上底2制有若干个透气孔5,该透气孔5在上底2上横向或纵向均匀排列,相邻透气孔之间分别制有透气槽6,将上底2上平面内形成网格状的透气通道,有利于鞋内气体的排防,如图3所示。上底2上平面内固定粘贴一层防水透气垫,该防水透气垫边缘由防水胶带封装于上底2上平面的周边台阶7上,防止地面积水通过透气孔5进入鞋内,同时又能使鞋内气体与鞋外空气对流。上底2的透气孔5位于下底3透气通道上方。上底2和下底3的后跟部可以连在一起制成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橡胶柱8连接,用橡胶柱8连接时,在上底2后跟部位可以均匀设置透气孔9。橡胶柱4、8可以采用圆柱形状,也可以采用方柱形状。橡胶柱4的高度为5毫米以上,使上底2与下底3之间的透气通道有足够的高度,避免杂物堵塞透气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底三维透气鞋,包括鞋帮(1)和鞋底,其特征是鞋底由上底(2)和下底(3)通过若干橡胶柱(4)连接构成,上底(2)制有若干个透气孔(5),上底(2)上平面内固定粘贴一层防水透气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底三维透气鞋,包括鞋帮(1)和鞋底,其特征是鞋底由上底(2)和下底(3)通过若干橡胶柱(4)连接构成,上底(2)制有若干个透气孔(5),上底(2)上平面内固定粘贴一层防水透气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底三维透气鞋,其特征是上底(2)相邻透气孔之间分别制有透气槽(6),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
申请(专利权)人: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