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0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覆膜平台的两支撑台之间设有覆膜间隙,上压辊和下托辊设于覆膜间隙内,上压辊设于覆膜平台上,上压辊上设有调节机构,纸张从覆膜平台的上表面通过,薄膜输出辊设于覆膜平台进料端的上方,薄膜输出辊与自动换卷机构相连;进料端的纸张和薄膜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吸气装置,出料端与收卷装置之间设有加热烘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简便,能够减少印刷品覆膜过程中的起泡和褶皱的现象,有效保证覆膜美观和质量,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A new type of printing film mulch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printing laminating machine, film coated with gap between the two platform support, pressure roller and the lower supporting roller is arranged with the gap, the upper pressure roller is covered on the platform, the upper pressure roller is arranged on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paper fr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tform through the film, film output roller at the top of the feeding end platform film, film output roller with automatic roll chang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a position between paper and film feed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uction device, heating and dry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ischarge end and rewi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and simple operation, and can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froth and wrinkle in printing film covering process,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beauty and quality of the plastic film, and i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
本技术属于印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印刷排版之后,都会对表面进行覆膜处理,以达到印刷品表面防尘、防水的目的,覆膜工艺是指在印刷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但是在覆膜过程中,由于薄膜和纸张之间夹杂空气等原因,覆膜后会经常出现起皱现象。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实现自动覆膜的装置,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加热温度,有效避免气泡、褶皱等的发生,保证覆膜的美观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止在印刷品进行覆膜的过程中出现褶皱或者气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包括覆膜平台、薄膜输出辊、自动换卷机构、上压辊、下托辊、调节结构、吸气装置、收卷装置和加热烘干机构,所述覆膜平台包括凹槽和设于凹槽两端的支撑台,两支撑台之间设有覆膜间隙,所述上压辊和下托辊设于覆膜间隙内,上压辊设于覆膜平台上,上压辊上设有调节机构,下托辊设于凹槽内,纸张从覆膜平台的上表面通过,上压辊的一侧为进料端,上压辊的另一侧为出料端,薄膜输出辊设于进料端且位于覆膜平台的上方,薄膜输出辊与自动换卷机构相连;所述自动换卷机构包括第一薄膜卷、第二薄膜卷、感应装置、辅助滚轮、压紧导辊、切刀和气缸,第一薄膜卷和第二薄膜卷上的薄膜均能够通过辅助滚轮连接至薄膜输出辊,形成两条传输线,薄膜的开卷端设有胶条,两辅助滚轮与薄膜输出辊之间设有两压紧导辊,两压紧导辊分设在两条传输线外侧,两压紧导辊均与气缸相连从而实现横向活动,所述切刀设于两条传输线内侧,压紧导辊横向活动压紧薄膜时切刀恰好能够裁切被压紧侧的薄膜,第一薄膜卷和第二薄膜卷上均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和气缸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进料端的纸张和薄膜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吸气装置,所述出料端与收卷装置之间设有加热烘干机构。进一步的,所述上压辊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调节机构连接于轴承上。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架、上调节螺钉和下调节螺钉,支架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轴承嵌套在第二调节孔内,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之间设有连接段,设于第一调节孔内的上调节螺钉穿过连接段上的竖直螺纹孔伸入第二调节孔内且与轴承固定连接,下调节螺钉穿过支架底部的竖直螺纹孔伸入第二调节孔内且与轴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覆膜平台的前端设有静电箱,静电箱与覆膜平台之间设有传输滚轮。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装置为重量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装置包括锥形吸气嘴和泵,锥形吸气嘴的吸气端朝向进料端的位置,泵通过管道与锥形吸气嘴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烘干机构为若干平行设置的加热灯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印刷覆膜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简便,能够减少印刷品覆膜过程中的起泡和褶皱的现象,有效保证覆膜美观和质量,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另外,本技术简单方便的实现了薄膜自动换卷的功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上压辊与调节机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覆膜平台;2-薄膜输出辊;3-凹槽;4-下托辊;5-上压辊;6-吸气装置;7-热烘干机构;8-收卷装置;9-第一薄膜卷;10-第二薄膜卷;11-辅助滚轮;12-切刀;13-压紧导辊;14-气缸;15-支架;16-轴承;17-传输滚轮;18-上调节螺钉;19-下调节螺钉;20-第一调节孔;21-第二调节孔;22-连接段;23-静电箱。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包括覆膜平台1、薄膜输出辊2、自动换卷机构、上压辊5、下托辊4、调节结构、吸气装置6、收卷装置8和加热烘干机构7,所述覆膜平台1包括凹槽3和设于凹槽3两端的支撑台,两支撑台之间设有覆膜间隙,所述上压辊5和下托辊4设于覆膜间隙内,上压辊5设于覆膜平台上,上压辊5上设有调节机构,下托辊4设于凹槽3内,纸张从覆膜平台1的上表面通过,上压辊5的一侧为进料端,上压辊5的另一侧为出料端,薄膜输出辊2设于进料端且位于覆膜平台1的上方,薄膜输出辊2与自动换卷机构相连;所述自动换卷机构包括第一薄膜卷9、第二薄膜卷10、感应装置、辅助滚轮11、压紧导辊13、切刀12和气缸14,第一薄膜卷9和第二薄膜卷10上的薄膜均能够通过辅助滚轮11连接至薄膜输出辊2,形成两条传输线,薄膜的开卷端设有胶条,两辅助滚轮11与薄膜输出辊2之间设有两压紧导辊13,两压紧导辊13分设在两条传输线外侧,两压紧导辊13均与气缸14相连从而实现横向活动,所述切刀12设于两条传输线内侧,压紧导辊13横向活动压紧薄膜时切刀12恰好能够裁切被压紧侧的薄膜,第一薄膜卷9和第二薄膜卷10上均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和气缸14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进料端的纸张和薄膜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吸气装置6,吸气装置6与覆膜平台1之间设有供纸张通过的间隙,所述出料端与收卷装置8之间设有加热烘干机构7。上述上压辊5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16,调节机构连接于轴承16上。上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架15、上调节螺钉18和下调节螺钉19,支架15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第一调节孔20和第二调节孔21,所述轴承16嵌套在第二调节孔21内,第一调节孔20和第二调节孔21之间设有连接段22,设于第一调节孔20内的上调节螺钉18穿过连接段22上的竖直螺纹孔伸入第二调节孔21内且与轴承16固定连接,下调节螺钉19穿过支架15底部的竖直螺纹孔伸入第二调节孔21内且与轴承16固定连接。上述覆膜平台1的前端设有静电箱23,静电箱23与覆膜平台1之间设有传输滚轮17。上述感应装置为重量感应器或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覆膜平台(1)、薄膜输出辊(2)、自动换卷机构、上压辊(5)、下托辊(4)、调节结构、吸气装置(6)、收卷装置(8)和加热烘干机构(7),所述覆膜平台(1)包括凹槽(3)和设于凹槽(3)两端的支撑台,两支撑台之间设有覆膜间隙,所述上压辊(5)和下托辊(4)设于覆膜间隙内,上压辊(5)设于覆膜平台上,上压辊(5)上设有调节机构,下托辊(4)设于凹槽(3)内,纸张从覆膜平台(1)的上表面通过,上压辊(5)的一侧为进料端,上压辊(5)的另一侧为出料端,薄膜输出辊(2)设于进料端且位于覆膜平台(1)的上方,薄膜输出辊(2)与自动换卷机构相连;所述自动换卷机构包括第一薄膜卷(9)、第二薄膜卷(10)、感应装置、辅助滚轮(11)、压紧导辊(13)、切刀(12)和气缸(14),第一薄膜卷(9)和第二薄膜卷(10)上的薄膜均能够通过辅助滚轮(11)连接至薄膜输出辊(2),形成两条传输线,薄膜的开卷端设有胶条,两辅助滚轮(11)与薄膜输出辊(2)之间设有两压紧导辊(13),两压紧导辊(13)分设在两条传输线外侧,两压紧导辊(13)均与气缸(14)相连从而实现横向活动,所述切刀(12)设于两条传输线内侧,压紧导辊(13)横向活动压紧薄膜时切刀(12)恰好能够裁切被压紧侧的薄膜,第一薄膜卷(9)和第二薄膜卷(10)上均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和气缸(14)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进料端的纸张和薄膜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吸气装置(6),所述出料端与收卷装置(8)之间设有加热烘干机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印刷覆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覆膜平台(1)、薄膜输出辊(2)、自动换卷机构、上压辊(5)、下托辊(4)、调节结构、吸气装置(6)、收卷装置(8)和加热烘干机构(7),所述覆膜平台(1)包括凹槽(3)和设于凹槽(3)两端的支撑台,两支撑台之间设有覆膜间隙,所述上压辊(5)和下托辊(4)设于覆膜间隙内,上压辊(5)设于覆膜平台上,上压辊(5)上设有调节机构,下托辊(4)设于凹槽(3)内,纸张从覆膜平台(1)的上表面通过,上压辊(5)的一侧为进料端,上压辊(5)的另一侧为出料端,薄膜输出辊(2)设于进料端且位于覆膜平台(1)的上方,薄膜输出辊(2)与自动换卷机构相连;所述自动换卷机构包括第一薄膜卷(9)、第二薄膜卷(10)、感应装置、辅助滚轮(11)、压紧导辊(13)、切刀(12)和气缸(14),第一薄膜卷(9)和第二薄膜卷(10)上的薄膜均能够通过辅助滚轮(11)连接至薄膜输出辊(2),形成两条传输线,薄膜的开卷端设有胶条,两辅助滚轮(11)与薄膜输出辊(2)之间设有两压紧导辊(13),两压紧导辊(13)分设在两条传输线外侧,两压紧导辊(13)均与气缸(14)相连从而实现横向活动,所述切刀(12)设于两条传输线内侧,压紧导辊(13)横向活动压紧薄膜时切刀(12)恰好能够裁切被压紧侧的薄膜,第一薄膜卷(9)和第二薄膜卷(10)上均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和气缸(14)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进料端的纸张和薄膜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华明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