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30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效果更好的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包括进纸部、传纸机构、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以及出纸部,所述四色印刷部两端分别设置进纸部和印刷上光机,印刷上光机另一端连接涂布机,涂布机的另一端连接出纸部,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内部均水平设置有两组上传墨胶辊、下传墨胶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每个印刷分部设有两组传墨胶辊,纸张经过第一组传墨胶辊时进行一遍印刷,出辊后由于油墨量较少,能够达到速干的效果,再进行第二次追色印刷,避免了一次印刷时油墨不干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个印刷分部导致油墨互相混染,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

A coloring printing device based on four color pri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本技术属于印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效果更好的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四色印刷是指用红、绿、蓝三原色和黑色色料(油墨或染料)按减色混合原理实现全彩色复制的平版印刷方法。很多印刷企业为了提高公司彩色印刷产品质量,增强高档彩色印刷品市场占有率,都采用效果佳的四色印刷机进行产品的印刷。所述的四色印刷机特指黑色、中蓝色、棕色和绿色四种油墨实现地图复制的平版印刷方法的印刷机。在“光谱分色法”形成四色ProcessColor印刷之前,彩色印刷大多以手工开色,包括中国明朝“木刻水印”以数十版到上百版的分色刻版及印刷,形成相当逼真画面,和原来画作几可乱真。日本的浮世绘、锦绘,沿用这一种画风及印制方式,为日本庶民生活艺术添加很多情趣,像东海道五十三次的风景木刻水印,表现很多风土民情,就深深影响到后来欧洲印象派画风。当石印技术传到日本,一些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画家改用“石版上开色”,以点描或开色捺网技法表现浓淡及纹理,只要十几、二十色的印刷就能形成很精美石印效果,这种纯粹以开色者经验者和判断,利用西洋石版套色油墨印刷,为锦绘立下一个极精致作品。十九世纪专利技术照相术,更发展出“黑白相片着色技巧”,所以廿世纪初使用凸版四色印刷,在连续调玻璃板上以碳粉绘图技巧加减色彩,如绿叶加YC版、减M版可呈现绿色色彩,砖墙加YM、减C版可呈现红褐色,诸如此类,以修版者的常识技巧去开色,再过网西版腐蚀,形成近乎手工染色的四色凸版原色版彩色明信片,这类技术在早期日据中国台湾、满州国及日本国内表现风景、建筑影像。另外一类则是以相片或水彩画为基础,也是利用石版开色法以红、黄、蓝、绿、灰、黑等色,开满版、网点、点描或线条,成为套色完成,具有相片或绘画感觉的画面,在日本是承继锦绘及浮世绘的技法,中国台湾画家蓝荫鼎先生也曾为书本封面做过这类开色工作,秋雨印刷林秋雨董事长,早年也自己创作商标、宣传广告开色印刷作品。这些技法到1950年代至60年代仍有使用,直到60年代之后中国台湾照相四色分色法流行之后,手工开色套色技术才逐步式微,大家改使用底片分色、过网,四色平凹版印刷成为一门正式技术,后来直接过网分色、电子扫描分色、组页系统、到今天彩色EPS系统,印刷使用四色网片CMYK四色套印已成牢不可破的模式。由于受到色料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四色印刷使用的C、M、Y、K基色油墨,印刷显色的光谱曲线与理想颜色光谱曲线有较大差距。油墨叠印的二次色CM、CY、MY显色效果,特别是蓝色和绿色,与理想颜色差距更大。以现有的油墨生产工艺,大幅度地提高油墨性能,留有的空间不大。因此,四色印刷色域较难有很大扩展。长期以来四色印刷以印刷颜色密度匹配原稿密度。测量印刷颜色密度,实质是测量印刷油墨的用量。如前所述,印刷颜色由彩色成分和中性灰成分组成,在限定印刷油墨引用量的条件下,如果中性灰成分过多,不但造成印刷图像亮度特性的较大失真,还会相对减少彩色成分用量,造成颜色饱和度下降。四色印刷颜色的视觉明度近似直线,显示出印刷颜色的中性灰成分过多。四色印刷强调提升复制颜色的饱和度,以过度牺牲颜色亮度为代价,是四色印刷技术的另一重要缺陷。相对自然界景物颜色而言,由于以上缺陷,四色印刷复制颜色沉重,阶调失真较大,层次感不真实,立体感不强。因此常常遭到客户抱怨印刷质量不高。由于四色印刷中各种颜色均为依次性喷涂,因此当油墨量较多时,油墨无法一次性干透,造成印刷质量像素度过低、失真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效果更好的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包括进纸部1、传纸机构9、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20以及出纸部6,所述四色印刷部两端分别设置进纸部和印刷上光机19,印刷上光机另一端连接涂布机,涂布机的另一端连接出纸部,所述进纸部、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与出纸部之间,均依次连接有传纸机构,所述四色印刷部包括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所述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依次排列设置;所述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内部均水平设置有两组上传墨胶辊7、下传墨胶辊8,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之间设置有印刷间隙,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分别包括外表面裹有橡胶层的辊芯,辊芯为圆柱形空腔,辊芯的空腔壁与橡胶层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式的点阵结构10;所述的点阵结构以四个点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单元均匀设置在辊芯的空腔壁上;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45°;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15°;所述的品红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75°;所述的黄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90°;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为青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的1.1倍;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相等,所述的辊芯的圆柱形空腔两侧分别安装有预置墨盒15,预置墨盒为长方体结构,预置墨盒内具有一个主油墨腔和三个调配油墨腔;所述的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的内壁侧面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6;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分别通过连接通道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的位置18的反向位置安装有气缸17;气缸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印刷上光机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上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干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的设备,所述印刷上光机的机架上设有给纸机构、上光机构和收纸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所述橡皮滚筒位于所述压印滚筒偏向收纸机构一侧的斜上方,所述橡皮滚筒底部设有承接从橡皮滚筒上滴落的光油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位于所述橡皮滚筒的下方;所述的涂布机构采用MRC-1000型涂布机21,涂布机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多组压力辊轮22和烘干机23;涂布机的涂料采用NOMAR70AF涂料。所述的NOMAR70AF涂料包括质量百分比为40%,内含粒径0.1~10µm的高硬度粒子聚合物;质量百分比为60%的水。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相等;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传墨胶辊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所述的辊芯两端分别有一个轴头,轴头14与辊芯通过一个外螺纹连接轴连接,所述外螺纹连接轴与所述轴头一体成型,所述辊芯的两个轴头分别通过轴承13连接至所述基于四色印刷的文字叠印装置的驱动机构11和传动机构12,轴头与轴承间设有密封构件。所述橡胶层采用丁腈橡胶,厚度为2-3cm。所述密封构件采用橡胶密封圈。所述的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的内壁设置有散热条。所述的传纸机构为传送带、传送辊组或吸纸器中的一种。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为面阵CCD液位传感器。所述的上光机构为印刷机联机上光机组或UV局部上光机构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包括进纸部(1)、传纸机构(9)、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20)以及出纸部(6),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色印刷部两端分别设置进纸部和印刷上光机(19),印刷上光机另一端连接涂布机,涂布机的另一端连接出纸部,所述进纸部、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与出纸部之间,均依次连接有传纸机构,所述四色印刷部包括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所述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依次排列设置;所述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内部均水平设置有两组上传墨胶辊(7)、下传墨胶辊(8),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之间设置有印刷间隙,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分别包括外表面裹有橡胶层的辊芯,辊芯为圆柱形空腔,辊芯的空腔壁与橡胶层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式的点阵结构(10);所述的点阵结构以四个点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单元均匀设置在辊芯的空腔壁上;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45°;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15°;所述的品红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75°;所述的黄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90°;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为青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的1.1倍;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相等,所述的辊芯的圆柱形空腔两侧分别安装有预置墨盒(15),预置墨盒为长方体结构,预置墨盒内具有一个主油墨腔和三个调配油墨腔;所述的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的内壁侧面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6);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分别通过连接通道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的位置(18)的反向位置安装有气缸(17);气缸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印刷上光机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上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干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的设备, 所述印刷上光机的机架上设有给纸机构、上光机构和收纸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所述橡皮滚筒位于所述压印滚筒偏向收纸机构一侧的斜上方,所述橡皮滚筒底部设有承接从橡皮滚筒上滴落的光油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位于所述橡皮滚筒的下方;所述的涂布机构采用MRC‑1000型涂布机(21),涂布机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多组压力辊轮(22)和烘干机(23);涂布机的涂料采用NOMAR70AF涂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四色印刷的追色印刷装置,包括进纸部(1)、传纸机构(9)、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20)以及出纸部(6),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色印刷部两端分别设置进纸部和印刷上光机(19),印刷上光机另一端连接涂布机,涂布机的另一端连接出纸部,所述进纸部、四色印刷部、印刷上光机、涂布机与出纸部之间,均依次连接有传纸机构,所述四色印刷部包括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所述黑色印刷分部、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依次排列设置;所述黑色印刷分部(2)、青色印刷分部(3)、品红色印刷分部(4)以及黄色印刷分部(5)内部均水平设置有两组上传墨胶辊(7)、下传墨胶辊(8),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之间设置有印刷间隙,所述上传墨胶辊和下传墨胶辊分别包括外表面裹有橡胶层的辊芯,辊芯为圆柱形空腔,辊芯的空腔壁与橡胶层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式的点阵结构(10);所述的点阵结构以四个点形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单元均匀设置在辊芯的空腔壁上;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45°;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15°;所述的品红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75°;所述的黄色印刷分部的辊芯的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90°;所述的黑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为青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的1.1倍;所述的青色印刷分部、品红色印刷分部以及黄色印刷分部的点阵结构的通孔直径相等,所述的辊芯的圆柱形空腔两侧分别安装有预置墨盒(15),预置墨盒为长方体结构,预置墨盒内具有一个主油墨腔和三个调配油墨腔;所述的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的内壁侧面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6);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分别通过连接通道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主油墨腔和调配油墨腔与辊芯的圆柱形空腔连接的位置(18)的反向位置安装有气缸(17);气缸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的印刷上光机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上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干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的设备,所述印刷上光机的机架上设有给纸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经纬印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