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69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管体、引流端、插入端、第一挡环、第二挡环、弹性夹和滑动管夹,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引流端和插入端,所述第一挡环、第二挡环固定设于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弹性夹和滑动管夹设于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之间,所述座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所述座体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容置腔,且容置腔内设有弹簧,所述挡块的顶部与导柱相连接,所述座体和上盖围成一个矩形的通孔,所述管体设于通孔中。该胸腔闭式引流管对传统的采用双手疏通的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在管体上设置弹性夹和滑动管夹,使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疏通工作变得简单、易操作,仅需一次即可完成疏通,大大提高疏通的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A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
技术介绍
在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工作中,需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尤其在引流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具体操作方式为:双手握住引流管l0~15cm处,双手前后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上述方式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引流管具有一定的弹性,手指并不能很好的阻断引流管,并且,在挤压引流管时,不能很好的将管内空气排出,需要挤压多次才有效果,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方便使用,且挤压效果好的引流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在护理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不方便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管体、引流端、插入端、第一挡环、第二挡环、弹性夹、滑动管夹、夹头、手柄、座体、上盖、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管体(1)、引流端(2)、插入端(3)、第一挡环(4)、第二挡环(5)、弹性夹(6)、滑动管夹(7)、夹头(8)、手柄(9)、座体(10)、上盖(11)、压盖(12)、导柱(13)、挡块(14)、弹簧(15)、通孔(16)、上滚条(17)、下滚条(18)和容置腔(1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引流端(2)和插入端(3),所述第一挡环(4)、第二挡环(5)固定设于管体(1)的外壁上,所述弹性夹(6)和滑动管夹(7)设于第一挡环(4)和第二挡环(5)之间,所述弹性夹(6)包括夹头(8)和手柄(9),所述管体(1)设于左右两处夹头(8)之间,所述座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管体(1)、引流端(2)、插入端(3)、第一挡环(4)、第二挡环(5)、弹性夹(6)、滑动管夹(7)、夹头(8)、手柄(9)、座体(10)、上盖(11)、压盖(12)、导柱(13)、挡块(14)、弹簧(15)、通孔(16)、上滚条(17)、下滚条(18)和容置腔(1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引流端(2)和插入端(3),所述第一挡环(4)、第二挡环(5)固定设于管体(1)的外壁上,所述弹性夹(6)和滑动管夹(7)设于第一挡环(4)和第二挡环(5)之间,所述弹性夹(6)包括夹头(8)和手柄(9),所述管体(1)设于左右两处夹头(8)之间,所述座体(10)的顶部设有上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彧妤李静康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