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000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针对的中央空调无法实现自动平衡风量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中央空调主机、送风口以及连通中央空调主机与送风口的风管,送风口靠近风管的一面架设有风量调节箱,风量调节箱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挡风板以及第二挡风板,第一挡风板上铰接有向风管延伸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挡风板上铰接有向风管延伸的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拉簧组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顶部铰接有顶风板。通过架设在送风口处的风量调节箱实现对输送风量的调节,移动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档板的位置,拉簧组件可以实现两支撑杆打开后重新收拢,实现自动调节,结构简单,无需人工进行调节。

A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for automatic balance of air inlet air volu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irflow automatic balance, according to the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cannot automatically balance the volume, provides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ing wind pipe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air inlet and outlet communicated with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unit, air duct near th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box, air volume control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liding windshield and windshield board second, the first plate is hinged with a wind tube extension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second plate are hinged on the wind pipe extending second support spr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 second, the first branch of the top bar and the second support the rod is hinged with the wind plate. To adjust transport volume through the erection in the air intake air volume control box, moving the first windshield and the second plate position, the spring assembly can achieve two support open again after folded, automatic adjustment, simple structure, without manual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
技术介绍
在现如今市面上,由于大型民用建筑设计中央空调机房面积、数量常受到制约,一个空调系统所承担的面积很大,系统的风管输送距离常、输送半径大,因而必然会产生远、近各支路阻力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当风管系统的形式、管道尺寸确定后,在风机的风压作用下,各支路的风量按阻力平衡规律自动分配。在工程设计时各支路阻力若未经平衡计算,会导致系统实际风量与设计不符。规范规定风管各支环路在设计风量下压力损失差值应小于15%。因此,当通过合理调整风管断面积仍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时,便应设置风量调节装置。风量调节装置。风量调节畅通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风阀调节;2)导流叶片调节;3)定风量调节阀。上述方法虽然能够解决风量平衡的问题,但是成本比较高,且出风口的均匀性比较差。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更加经济实用、方便调节的风量调节装置,从而达到中央空调能够自动平衡风量。目前,申请号为CN20162025327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阻尼阀来平衡风量的中央空调装置,其包括固定阻尼板、活动阻尼板、固定片、导轨、阀外框。固定阻尼板安装固定在阀上不动,活动阻尼板镶嵌在导轨中,活动阻尼板在导轨中可以左右移动,利用活动阻尼板和固定阻尼板上的定位孔定位。通过调节阻尼板不同的开孔率,调节通过阻尼板的风量,从而解决实际工程中各支风管之间的风量平衡问题。这种中央空调的阻尼阀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中央空调的风量,但是阻尼板的移动常需要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当送风量发生改变时,人工无法做到及时调整阻尼阀从而对送风量的进行平衡,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具有对送风口风量实现自动平衡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包括中央空调主机、送风口以及连通中央空调主机与送风口的用于输送空调风的风管,所述送风口靠近风管的一面架设有风量调节箱,所述风量调节箱中滑动连接有限制送风口的送风量的第一挡风板以及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上位于其滑动方向的前端铰接有向风管延伸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挡风板上位于其滑动方向的前端铰接有向风管延伸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用于使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的拉簧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顶部铰接有受到风力下压以使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分开的顶风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管连接空调主机与送风口输送风量,通过架设在送风口处的风量调节箱实现对输送风量的调节,主要是顶风板受到风的向下压力,使得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远离顶风板的一端打开,从而调节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板移动的位置,起到对送风口遮挡的作用,另外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拉簧组件,可以实现两支撑杆打开后又重新收拢,实现自动调节的作用,结构简单,无需人工在进行调节。优选的,所述拉簧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以及位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间处的转轮,所述第一拉簧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以及第二拉簧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簧绳,所述拉簧绳缠绕在转轮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同时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一段均连接有弹簧绳,可通过滚轮调节缠绕在其上的弹簧绳的松紧进而达到调节拉簧的弹力,使得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风量装置来实现所要调控的风量。优选的,所述顶风板上设有朝向送风口延伸的支撑板,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板开设有供滑块上下移动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发生相对运动时,两者间的拉簧组件会发生形变,此时转轮相对于顶风板的位置会发生改变,转轮可在矩形通孔中发生移动,从而保证顶风板下压的正常进行。优选的,所述送风口处固定连接有与风管连通罩住风量调节箱的外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可使得空调风不会输送到送风口以外的位置。优选的,所述风量调节箱包括与滑板运动方向一致的两块侧板,两块所述侧板上均设有供第一挡风板且限制其滑动方向的水平第一滑槽,两块所述侧板上均设有供第二挡风板且限制其滑动方向的水平第二滑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风板可在滑槽中轻松移动,并且滑槽能够限制挡板仅在规定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位于第一滑槽的下方,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互相平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滑槽互相平行使得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在各自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对方的阻碍。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远离风量调节箱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到外壳以固定两滑槽的连接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可延伸到风量调节箱的外部,在两滑槽的末端设置连接杆连接到外壳能增强滑槽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送风口设有使出风方向分成多向流动的方形散流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散流器的叶片呈对称线外斜状排列,可使气流向四周扩散,以便空调风均匀分布扩散到室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可以打开合拢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实现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板的移动,从而实现对送风口风量的调节,另外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间的拉簧组件,可以在支撑杆打开后又合拢,实现挡板风的自动回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要风量过大就可以实现自动调节,无需工人再进行风量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量调节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量调节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图中,1、中央空调主机;2、风管;3、风量平衡装置;31、外壳;4、送风口;41、方形散流器;5、顶风板;6、铰链;7、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拉簧组件;91、第一拉簧;92、第二拉簧;93、拉簧绳;94、转轮;95、凸块;10、支撑板;101、滑块;102、矩形通孔;11、风量调节箱;111、侧板;112、底板;12、第一挡风板;121、第一铰链;122、第一滑槽;13、第二挡风板;131、第二铰链;132、第二滑槽;14、滑轮;15、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参见图1,包括中央空调主机1,用于输送空调风的风管2、送风口4以及用于平衡风量的风量平衡装置3,风管2连通中央空调主机1与送风口4,中央空调主机1通过风管2向送风口4输送空调风,送风口4设置有使出风方向分成多向流动的方形散流器41,风量平衡装置3设置在送风口4的方形散流器的41靠近风管2的一侧,可以及时地对所要输送的风量大小进行平衡调节。参见图2,风量平衡装置3包括外壳31以及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的顶部均向两者的中心倾斜,并且两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一受到风力下压使得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两者的下端打开的顶风板5,顶风板5与两根支撑杆之间通过固定在顶风板5上的铰链6铰接在一起,第一支撑杆7以及第二支撑杆8可绕着铰链6转动。此外,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之间设有使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的拉簧组件9。参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包括中央空调主机(1)、送风口(4)以及连通中央空调主机(1)与送风口(4)的用于输送空调风的风管(2),其特征是:所述送风口(4)靠近风管(2)的一面架设有风量调节箱(11),所述风量调节箱(11)中滑动连接有限制送风口(4)的送风量的第一挡风板(12)以及第二挡风板(13),所述第一挡风板(12)上位于其滑动方向的前端铰接有朝向风管(2)延伸的第一支撑杆(7),所述第二挡风板(13)上位于其滑动方向的前端铰接有向风管(2)延伸的第二支撑杆(8),所述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之间设有用于使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的拉簧组件(9),所述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的顶部铰接有受到风力下压以使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分开的顶风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包括中央空调主机(1)、送风口(4)以及连通中央空调主机(1)与送风口(4)的用于输送空调风的风管(2),其特征是:所述送风口(4)靠近风管(2)的一面架设有风量调节箱(11),所述风量调节箱(11)中滑动连接有限制送风口(4)的送风量的第一挡风板(12)以及第二挡风板(13),所述第一挡风板(12)上位于其滑动方向的前端铰接有朝向风管(2)延伸的第一支撑杆(7),所述第二挡风板(13)上位于其滑动方向的前端铰接有向风管(2)延伸的第二支撑杆(8),所述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之间设有用于使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的拉簧组件(9),所述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的顶部铰接有受到风力下压以使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分开的顶风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其特征是:所述拉簧组件(9)包括分别与第一支撑杆(7)与第二支撑杆(8)固定连接的第一拉簧(91)和第二拉簧(92)以及位于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中间处的转轮(94),所述第一拉簧(91)远离第一支撑杆(7)的一端以及第二拉簧(92)远离第二支撑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簧绳(93),所述拉簧绳(93)缠绕在转轮(9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送风口风量自动平衡的中央空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汉威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