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砂滤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866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砂滤水管,其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中心管、防砂棉过滤层、第二中心管、包网层和缠丝层,所述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的管壁设有多个过流孔,所述第一中心管底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底端连接有电机,其顶端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两侧设有弹性端部,所述弹性端部与所述第一中心管内部相接触,所述防砂棉过滤层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之间填充有防砂棉,所述防砂棉过滤层与第二中心管之间设有粉砂沉积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滤水管可有效阻挡粗砂、中砂和细砂颗粒,也能有效阻挡大部分的粉砂颗粒,只有极少量的砂颗粒会随水流进入地热井内;经抽水含砂量测试,出水量66m

A sand proof filter pip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and filter pipe, which in turn from inside to out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enter pipe, the sand filter cotton layer, second center pipe, packet network layer and winding layer, the wall of the first tube and the second center of the center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low holes, wherein the first central tube at the bottom of a stirring shaft, the stirr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motor, the top is connected with a scraper, wherein the scraper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lastic end, the inside of the elastic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tube in the center of contact, the anti sand filter cotton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einforcing plates in parallel,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re is sand filled in between the cotton, cotton and sand filter layer seco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nter tube silt deposition layer. The filter pip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block coarse sand, middle sand and fine sand particles, and also can effectively block most of the silty sand particles. Only a very small amount of sand particles will enter the geothermal well with the water flow. After the test of pumping sand content, the effluent volume is 66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砂滤水管
本技术技术属于中深层砂岩热储地热井勘探成井
,适用于馆陶组砂岩热储空隙率为10%~15%的地层。
技术介绍
馆陶组砂岩热储地层粉砂、细砂含量大,造成地热井成井困难。成井过程中,需要使用滤水管,滤水管的作用其一就是过滤砂颗粒,不让砂颗粒进入井筒,其二就是含水层中的水可通过滤水管进入井筒。因此,滤水管影响结果有两种:含水层中的部分水流不能通过滤水管进入井筒内,水量从而没有保证;第二水量虽然有保证,但是水流会携带大量的粉砂和细砂通过滤水管一起进入井筒,造成井筒内的水体含砂量大,影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代还没有一种成熟的防砂滤水管,既能有效防砂颗粒,又不影响地热井出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砂滤水管,以达到既能有效防砂颗粒,又不影响地热井出水量的目的。鉴于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砂滤水管,所述防砂滤水管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中心管、防砂棉过滤层、第二中心管、包网层和缠丝层,所述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的管壁设有多个过流孔,所述第一中心管底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底端连接有电机,其顶端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两侧设有弹性端部,所述弹性端部与所述第一中心管内部相接触,所述防砂棉过滤层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之间填充有防砂棉,所述防砂棉过滤层与第二中心管之间设有粉砂沉积层。进一步地,所述勒筋的设置数量为3~4条,且沿圆周均布。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的管壁设有多排过流孔,每排过流孔沿着平行于中心管轴线的方向等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采用石油套管,在所述石油套管上开有圆形过流孔。进一步地,所述绕丝的横截面是圆形、矩形或梯形。进一步地,所述绕丝的横截面是梯形,所述梯形短边向内,长边向外缠绕在中心管外。进一步地,所述勒筋的横截面是梯形。进一步地,所述勒筋设置在两排过流孔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防砂滤水管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包网层由1~3层尼龙网组成,所述缠丝层包括缠绕在包网层外周的绕丝和固定所述缠丝层的多条与中心管轴线平行的勒筋组成,所述绕丝和勒筋在交叉接触点固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滤水管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滤水管可有效阻挡粗砂、中砂和细砂颗粒,也能有效阻挡大部分的粉砂颗粒,而且管内带有自动清理的装置,对管壁沉积的粉砂进行清理,确保只有极少量的砂颗粒会随水流进入地热井内;经抽水含砂量测试,出水量66m3/h,出水含砂体积和水的体积比小于1:20000。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砂滤水管横切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二中心管;11-第一中心管;112-搅拌轴;111-电机;113-刮板;114-轴套;115-弹性端部;12-防砂棉过滤层;121-加强板;122-防砂棉;12-包网层;13-粉砂沉积层;2-包网层;3-缠丝层;4-过流孔;5-底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考图1,本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砂滤水管,所述防砂滤水管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中心管11、防砂棉过滤层12、第二中心管1、包网层2和缠丝层3,所述第一中心管11和第二中心管1的管壁设有多个过流孔4,所述第一中心管11底部设有搅拌轴112,搅拌轴112通过轴套114固定在所述第一中心管11内壁,所述搅拌轴112底端连接有电机111,其顶端连接有刮板113,所述刮板113两侧设有弹性端部115,所述弹性端部115与所述第一中心管11内部相接触,所述防砂棉过滤层12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加强板121,所述加强板121之间填充有防砂棉122,所述防砂棉过滤层12与第二中心管1之间设有粉砂沉积层13,所述防砂滤水管底部设有底座5,所述包网层2由1~3层尼龙网组成,所述缠丝层3包括缠绕在包网层2外周的绕丝和固定所述缠丝层3的多条与中心管轴线平行的勒筋组成,所述绕丝和勒筋在交叉接触点固接。所述刮板113在搅拌轴112的作用下对第一中心管11内壁上沉积的粉砂颗粒进行清理,所述弹性端部是为了刮板113既能与管壁密切接触,进行彻底清理,又能在管内顺利旋转;所述防砂棉过滤层12中的防砂棉122对通过过流孔4进入第一中心管11的水携带的粉砂进行进一步的过滤,经过滤的粉砂沉积在粉砂沉积层13,所述加强板121起到加固作用;所述包网层2和缠丝层3对通过过流孔4进入第二中心管1的水中携带的粗砂、细砂进行初步过滤;所述勒筋对缠丝层3起固定作用,避免防砂滤水管入井时出现撕裂和散落,影响滤水质量。所述第一中心管11和第二中心管1优选石油套管,第一中心管11直径177.8mm~219.1mm,壁厚8.05mm~10.16mm,第二中心管1直径217.8mm~259.1mm,壁厚8.05mm~10.16mm,过流孔4为圆状孔眼,直径12mm~18mm,1圈平均分布10~16个过流孔4,过流孔4横向距离34.9mm~55.8mm,过流孔4垂向距离33.5mm~45.7mm,按上述技术要求在石油套管上打孔眼;所述包网层2的尼龙网密度80目~100目;所述缠丝层3优选防锈梯形铁丝,铁丝宽度1.5mm~2mm,铁丝从包网层一端环绕至另一端,形成螺旋结构,铁丝与铁丝之间的间距0.75mm;所述勒筋与绕丝规格相同,用3~4条勒筋焊接固定铁丝网,且铁丝和勒筋的每一个接触交叉点都用电阻焊接在一起,使得产品整体强度高,制作工艺简单,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铁丝网的直径依据滤水管管材的直径制作,应确保铁丝网刚好套在已打孔眼并包网的套管管材上,按上述技术要求把做好的铁丝网套在尼龙网外边,并固定在打孔眼的石油套管上。所述缠丝层3有效阻挡粗砂、中砂和细砂颗粒,所述包网层2也能有效阻挡大部分的粉砂颗粒,只有极少量的砂颗粒会随水流通过过流孔4进入地热井内。在上述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勒筋5的设置数量为3~4条,且沿圆周均布。所述勒筋5对缠丝层3其固定作用,保证防砂滤水管在入井过程中不容易被撕裂或散落。在上述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1的管壁设有多排过流孔4,每排过流孔4沿着平行于中心管轴线的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勒筋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砂滤水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砂滤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滤水管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中心管(11)、防砂棉过滤层(12)、第二中心管(1)、包网层(2)和缠丝层(3),所述第一中心管(11)和第二中心管(1)的管壁设有多个过流孔(4),所述第一中心管(11)底部设有搅拌轴(112),所述搅拌轴(112)底端连接有电机(111),其顶端连接有刮板(113),所述刮板(113)两侧设有弹性端部(115),所述弹性端部(115)与所述第一中心管(11)内部相接触,所述防砂棉过滤层(12)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加强板(121),所述加强板(121)之间填充有防砂棉(122),所述防砂棉过滤层(12)与第二中心管(1)之间设有粉砂沉积层(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砂滤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滤水管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中心管(11)、防砂棉过滤层(12)、第二中心管(1)、包网层(2)和缠丝层(3),所述第一中心管(11)和第二中心管(1)的管壁设有多个过流孔(4),所述第一中心管(11)底部设有搅拌轴(112),所述搅拌轴(112)底端连接有电机(111),其顶端连接有刮板(113),所述刮板(113)两侧设有弹性端部(115),所述弹性端部(115)与所述第一中心管(11)内部相接触,所述防砂棉过滤层(12)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加强板(121),所述加强板(121)之间填充有防砂棉(122),所述防砂棉过滤层(12)与第二中心管(1)之间设有粉砂沉积层(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滤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勒筋的设置数量为3~4条,且沿圆周均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砂滤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的管壁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洋李本军任虎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