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792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其包括:一接头本体,其具有一接管部及一导管部,所述接管部具有连通所述导管部的一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的内周缘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及多个第二定位部,各所述第二定位部间隔设于每两相邻的第一定位部间,各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各所述第二定位部间设有一斜面,各所述第一定位部及各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设有一阶层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头本体用以设置于已埋设好的排水管中,施工人员可根据排水管位置或建材位置,增设或调整接头本体设置的位置,且可增加表面材料的施工美观性及收边的位置减少误差值,改善现有技术须先将排水器预埋设于钢筋水泥层中,无法再做调整的缺点,因而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
本技术属于建筑市政用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须先将排水器预埋设于钢筋水泥层中,无法再做调整,便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其包括:一接头本体,其具有一接管部及一导管部,所述接管部具有连通所述导管部的一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的内周缘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及多个第二定位部,各所述第二定位部间隔设于每两相邻的第一定位部间,各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各所述第二定位部间设有一斜面,各所述第一定位部及各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设有一阶层块,各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于所述接头本体的轴向凸设有一凸块。所述阶层块具有一第一承接面及一第二承接面,所述第一承接面与所述第二承接面的设置高度不同。所述接管部具有一顶端,所述第一承接面与所述顶端间具有一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承接面与所述顶端间具有一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承接面及所述第二承接面与所述接头本体的轴向垂直。所述凸块设于所述第一承接面。所述凸块的设置高度等同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斜面由所述顶端朝所述导管部的方向往下倾斜。各所述第一定位部的面积大于各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面积。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接头本体用以设置于已埋设好的排水管中,施工人员可根据排水管位置或建材位置,增设或调整接头本体设置的位置,且可增加表面材料的施工美观性及收边的位置减少误差值,改善现有技术须先将排水器预埋设于钢筋水泥层中,无法再做调整的缺点,因而增加本技术的便利性。另外,各第一定位部与各第二定位部的间隔设置,可根据需求衔接不同管径的套管,以增加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接头本体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沿图1的2-2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沿图1的3-3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头本体适用于不同套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还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其设置已埋设的排水管中,且用以将一排水口处的废水排出,所述排水器包括:一接头本体10,其呈漏斗状,且具有一接管部11及一导管部12,接管部11具有连通导管部12的一导水孔111及设有一顶端112,导水孔111的内周缘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20及多个第二定位部30,各第二定位部30间隔设于每两相邻的第一定位部20间,且各第一定位部20与各第二定位部30间设有一斜面40,斜面40由顶端112朝导管部12的方向往下倾斜。接管部11呈矩形或圆形其中之一,在本技术中,接管部11为圆形,导管部12为圆柱管,第一定位部20与第二定位部30环设于导水孔111的内周缘,第一定位部20设置于导水孔111的内周缘所占的面积大于第二定位部30设置于导水孔111的内周缘所占的面积,第一定位部20的数量为3个,第二定位部30的数量为3个,斜面40的数量为6个,每一第一定位部20等间隔120度设置,每一第二定位部30等间隔120度设置,每一第一定位部20与每一第二定位部30间的夹角为35度至45度,每一第一定位部20与每一斜面40的夹角为10至20度,每一第二定位部30与每一斜面40的夹角为20至35度。此外,各第一定位部20及各第二定位部30分别设有一阶层块50,且各第一定位部20相对于接头本体10的轴向还凸设有一凸块60,其中,阶层块50具有一第一承接面51及一第二承接面52,第一承接面51及第二承接面52与接头本体10的轴向垂直,且第一承接面51与第二承接面52的设置高度不同,其中,第一承接面51与顶端112间具有垂直的一第一距离L1,第二承接面52与顶端112间具有垂直的一第二距离L2,而第二距离L2大于第一距离L1,在本技术中,第二距离L2大于第一距离L1的1.5倍。第一承接面51与第二承接面52转角连接处设有一抵靠面53,且抵靠面53与接头本体10的轴向平行,抵靠面53为弧面,凸块60设于第一承接面51上,且凸块60的设置高度等同于第一距离L1;凸块60具有一第一侧面61及相反设置的一第二侧面62,第一侧面61与导水孔111的侧壁113间具有一第三距离L3,抵靠面53与导水孔111的侧壁113间具有一第四距离L4,其中,第四距离L4大于第三距离L3,在本技术中,第四距离L4大于第三距离L3的1.1倍至1.5倍。一标记件70,其设于导水孔111的内周缘,标记件70设置于斜面40、第一承接面51或凸块60至少其中之一或任两种以上的组合,在本技术中,标记件70环设于斜面40、第一承接面51及凸块60上,因此,在将接头本体10与排水管连接设置时,可将防水层涂层设置至少到标记件70的位置,以增加防水效果,加强避免接头本体10损坏,提升接头本体10的使用寿命。因此,当不同管径的套管1装设于导水孔111时,套管1的底部2会面接触于第一承接面51或第二承接面52上,增加套管1与第一承接面51或第二承接面52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其稳固效果。再者,通过第一定位部20与第二定位部30环状间隔设置,使阶层块50或凸块60环状交错设置,当套管1设置于导水孔111时,不同管径的套管1外缘可抵靠于符合管径的抵靠面53、第一侧面61、第二侧面62、导管部12的内周缘或导水孔111的侧壁113其中之一,以达到快速对准定位的效果,且可增加套管1设置的稳固程度。请参阅图4所示,表示接管部11套设不同管径的套管1,其中,当最小管径的套管1a套设于接管部11时,套管1a的外缘会抵靠于导管部12的内周缘;将大于套管1a管径的套管1b套设于接管部11时,套管1b的外缘会抵靠于抵靠面53,且底部2会面接触于第二承接面52;将大于套管1b管径的套管1c套设于接管部11时,套管1c的外缘会抵靠于第一侧面61,且底部2会面接触于第一承接面51;将大于套管1c管径的套管1d套设于接管部11时,套管1d的外缘会抵靠于第二侧面62,且底部2会面接触于第一承接面51;将大于套管1d管径的套管1e套设于接管部11时,套管1e的外缘会抵靠于侧壁113,且底部2会面接触于第一承接面51。借此,本技术除了可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管径的套管1,增加本技术的使用范围,还能增加套管1设置的稳固性及定位效果。此外,当排水口处的地板或水泥产生裂缝时,废水会经由裂缝逐渐的侵蚀渗入地面下各材质中,而废水可以由斜面40将废水排至导管部12中,以防止废水渗入因各材质层中,造成接头本体10损坏或白化现象的问题。当然,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防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所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接头本体,其具有一接管部及一导管部,所述接管部具有连通所述导管部的一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的内周缘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及多个第二定位部,各所述第二定位部间隔设于每两相邻的第一定位部间,各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各所述第二定位部间设有一斜面,各所述第一定位部及各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设有一阶层块,各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于所述接头本体的轴向凸设有一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市政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接头本体,其具有一接管部及一导管部,所述接管部具有连通所述导管部的一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的内周缘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及多个第二定位部,各所述第二定位部间隔设于每两相邻的第一定位部间,各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各所述第二定位部间设有一斜面,各所述第一定位部及各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设有一阶层块,各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于所述接头本体的轴向凸设有一凸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市政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阶层块具有一第一承接面及一第二承接面,所述第一承接面与所述第二承接面的设置高度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市政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部具有一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星朋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路路通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