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板,包括芯板主体、包覆于所述芯板主体外周的滤膜以及与所述芯板主体上方连接的真空泵,所述芯板主体内部沿纵向设有若干真空导管,所述滤膜与所述芯板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真空传递通道,所述真空导管内形成第二真空传递通道。通过设置若干真空导管形成无真空损失的第二真空传递通道,在抽真空过程中,真空导管内部无真空度损失,减少地基土深部排水板内真空度损失,加强了深部地基土固结沉降,有效防止上部排水板淤堵而导致下部排水板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排水效果,缩短了软土固结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板
本技术涉及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排水板。
技术介绍
塑料排水板别名塑料排水带,通常有波浪型、口琴型等多种形状,被广泛应用于真空预压施工中以处理深厚的软弱淤泥土层。现有的塑料排水板通常由内部芯板以及外部包覆的滤膜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被处理土层较厚所以往往需要打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长的塑料排水板。在实际抽真空过程中,真空泵与塑料排水板的顶部连接,自上向下抽取地基土中的水和气。然而深部塑料排水板内的真空度传递往往不好,导致真空预压对深部地基处理失效。而且真空预压过程中如果塑料排水板上部任一位置出现淤堵,那么其下部的排水板将会由于真空度无法传递而失效,从而影响正常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部塑料排水板淤堵而导致下部塑料排水板失效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水板,括芯板主体、包覆于所述芯板主体外周的滤膜以及与所述芯板主体上方连接的真空泵,所述芯板主体内部沿纵向设有若干真空导管,所述滤膜与所述芯板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真空传递通道,所述真空导管内形成第二真空传递通道。进一步的,所述芯板主体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主芯板和沿纵向设置的副筋芯板,所述真空导管位于所述副筋芯板之间,与所述副筋芯板平行设置,且与副筋芯板的底部持平。进一步的,所述副筋芯板固定于所述主芯板上,且与所述主芯板之间形成十字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导管分设于所述主芯板的前后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导管固定于所述主芯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导管固定于所述副筋芯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导管与所述副筋芯板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导管采用塑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导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本技术提供的排水板,包括芯板主体、包覆于所述芯板主体外周的滤膜以及与所述芯板主体上方连接的真空泵,所述芯板主体内部沿纵向设有若干真空导管,所述滤膜与所述芯板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真空传递通道,所述真空导管内形成第二真空传递通道。通过设置若干真空导管形成无真空损失的第二真空传递通道,在抽真空过程中,真空导管内部无真空度损失,减少地基土深部排水板内真空度损失,加强了深部地基土固结沉降,有效防止上部排水板淤堵而导致下部排水板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排水效果,缩短了软土固结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排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排水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排水板的工作示意图。图中所示:100、排水板;1、芯板主体;11、主芯板;12、副筋芯板;2、滤膜;3、真空泵;4、真空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板100,包括芯板主体1、包覆于所述芯板主体1外周的滤膜2以及与所述芯板主体1上方连接的真空泵3,所述芯板主体1内部沿纵向设有若干真空导管4,所述滤膜2与所述芯板主体1之间形成第一真空传递通道,所述真空导管4内形成第二真空传递通道。通过设置真空导管4形成第二真空传递通道,在抽真空过程中,真空导管4内部无真空度损失,真空导管4的真空度可直接传达底部,其底部的水和气可通过第一真空传递通道抽出,减少了地基土深部排水板内真空度损失,加强了深部地基土固结沉降,有效防止上部排水板淤堵而导致下部排水板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排水效果。优选的,所述芯板主体1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主芯板11和沿纵向设置的副筋芯板12,所述真空导管4位于所述副筋芯板12之间,与所述副筋芯板12平行设置,且与副筋芯板12的底部持平,由此可以下插至土体深部,真空导管4内部的真空度可直接传达至排水板100底,便于将排水板100底部的水、气抽出,排水板100侧面土体内的水、气可沿排水板100板身向上排出,如图3所示,有效防止上部排水板100淤堵而导致下部排水板100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排水效果,缩短了软土固结时间。请重点参照图1-2,所述副筋芯板12固定于所述主芯板11上,且与所述主芯板11之间形成十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真空导管4分设于所述主芯板11的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真空导管4与所述副筋芯板12间隔设置。具体的,如图1-2中所示,真空导管4设有四组,相邻两组真空导管4之间设有3根副筋芯板12,每组真空导管4设有两根,分别位于所述主芯板11的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真空导管4可以固定于所述主芯板11上,与所述主芯板11形成一体,当然,所述真空导管4也可以固定于所述副筋芯板12上,与所述副筋芯板12形成一体。优选的,所述真空导管4采用塑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采用,只要能保证真空性能即可,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此处不进行限制。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排水板,包括芯板主体1、包覆于所述芯板主体1外周的滤膜2以及与所述芯板主体1上方连接的真空泵3,所述芯板主体1内部沿纵向设有若干真空导管4,所述滤膜2与所述芯板主体1之间形成第一真空传递通道,所述真空导管4内形成第二真空传递通道。通过设置若干真空导管4形成无真空损失的第二真空传递通道,在抽真空过程中,真空导管4内部无真空度损失,减少地基土深部排水板100内真空度损失,加强了深部地基土固结沉降,有效防止上部排水板100淤堵而导致下部排水板100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排水效果,大大缩短软土固结时间。虽然说明书中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板主体(1)、包覆于所述芯板主体(1)外周的滤膜(2)以及与所述芯板主体(1)上方连接的真空泵(3),所述芯板主体(1)内部沿纵向设有若干真空导管(4),所述滤膜(2)与所述芯板主体(1)之间形成第一真空传递通道,所述真空导管(4)内形成第二真空传递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板主体(1)、包覆于所述芯板主体(1)外周的滤膜(2)以及与所述芯板主体(1)上方连接的真空泵(3),所述芯板主体(1)内部沿纵向设有若干真空导管(4),所述滤膜(2)与所述芯板主体(1)之间形成第一真空传递通道,所述真空导管(4)内形成第二真空传递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主体(1)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主芯板(11)和沿纵向设置的副筋芯板(12),所述真空导管(4)位于所述副筋芯板(12)之间,与所述副筋芯板(12)平行设置,且与副筋芯板(12)的底部持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筋芯板(12)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