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包括堤坝本体,堤坝本体的顶端从临河一侧向远离河面一侧依次设置防冲击堤、排水沟和道路层;道路层上铺设依次排列的防洪板,防洪板能插入到排水沟中形成防洪墙;道路层向防洪堤外侧方向倾斜升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排水沟具有通往河道的排水通道;防冲击堤上设置有钢柱组成的护栏,钢柱靠近排水沟,其底端深入到排水沟的底部之下。该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构建防洪墙时更方便、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
本技术属于水利
,涉及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洪堤主要由土石或混凝土堆砌而成,堤坝上经常会种植树木和花草,以便在固定水土的同时美化环境周围环境。因此,很多防洪堤,尤其是在城区的防洪堤,往往还发挥着城市水景公园或河道景观区的功能。防洪墙作为防洪的辅助手段,其可以在洪水超过设定水位后搭建在防洪堤上,起到变相增高防洪堤的效果。在防洪堤上建设常备型的防洪墙,会对河道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常备性防洪墙的建设并不多见。现有的可拆卸的防洪墙的材料存储在仓库中,在需要时运往相应防洪堤上进行施工以建设防洪墙,其面临安装和拆卸困难,需要借助大型吊运设备进行安装,在水位紧急上涨时面临安装工期紧张、安装耗时长的缺陷。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其构建防洪墙时更方便、快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包括堤坝本体,堤坝本体的顶端从临河一侧向远离河面一侧依次设置防冲击堤、排水沟和道路层;道路层上铺设依次排列的防洪板,防洪板能插入到排水沟中形成防洪墙;道路层向防洪堤外侧方向倾斜升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排水沟具有通往河道的排水通道;防冲击堤上设置有钢柱组成的护栏,钢柱靠近排水沟,其底端深入到排水沟的底部之下。优选地,所述道路层上设置多个支承凸起,支承凸起之间具有网状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连接排水沟。优选地,支承凸起的上表面与道路层平行;支承凸起呈梯台形,其靠近河流的侧面与道路层的夹角为90~110°。优选地,防洪板的下面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处于水流通道中;水流通道中还放置有支撑杆,当防洪板竖起时,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环连接,另一端低靠在支承凸起上。优选地,防洪板垂直于防洪堤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成排的螺栓通孔;当防洪板竖起时,相邻两块防洪板之间设置密封橡胶带,密封橡胶带通过螺栓与螺纹通孔的配合固定在防洪板上。优选地,护栏的顶端连接防浪杆,防浪杆伸向河道方向且向上倾斜。优选地,防浪杆的顶端连接护栏横杆。优选地,排水沟的底端为圆滑的弧形。优选地,排水沟的深度为防洪板厚度的5~10倍;排水沟的宽度为防洪板厚度的2~4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其在堤坝本体的顶端从临河一侧向远离河面一侧依次设置防冲击堤、排水沟和道路层;防冲击堤可以减小洪流对防洪墙基础的侵蚀,同时可以固定护栏;排水沟一方面可以将堤上水流排到河道中去,而且作为防洪板的嵌入点,起到更好的固定防洪板的效果。道路层上铺设防洪板,如此,当洪流到来前,仅需将防洪板翻起固定到排水沟中,即可以构建其一堵防洪墙,简单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非防洪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防洪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道路层、排水沟和防冲击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洪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洪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其中:01为水平面;1为道路层;11为支承凸起;12为水流通道;13为防冲击堤;2为防洪板;21为支撑杆;22为连接环;23为螺栓通孔;3为排水沟;4为护栏;41为防浪杆;42为护栏横杆;5为防水沙袋;6为泥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包括堤坝本体,堤坝本体的顶端从临河一侧向远离河面一侧依次设置防冲击堤13、排水沟3和道路层1;防冲击堤13、排水沟3和道路层1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道路层1向防洪堤外侧方向倾斜升高,与水平面01的夹角为10~15°,以方便防洪堤上的水流流向河道。道路层1上铺设依次排列的防洪板2,防洪板2能插入到排水沟3中形成防洪墙;防洪板2靠近河道的一端紧邻排水沟3,如此,下搭建防洪墙时,仅需抬起防洪板2的另一端并将防洪板2推入排水沟3中,掀起并固定住防洪板2即可。防洪板2的两侧(垂直于防洪堤方向的方向)均设置成排的螺栓通孔23;当防洪板2竖起时,相邻两块防洪板2之间设置密封橡胶带,密封橡胶带通过螺栓与螺纹通孔的配合固定在防洪板2上。如此,实现相邻两块防洪板2之间的密封。所述道路层1上设置多个支承凸起11,支承凸起11之间具有网状水流通道12,水流通道12连接排水沟3。支承凸起11的上表面与道路层1平行;支承凸起11呈梯台形,其靠近河流的侧面与道路层1的夹角为90~110°。防洪板2的下面固定有连接环22,连接环22处于水流通道12中;水流通道12中还放置有支撑杆21,当防洪板2竖起时,支撑杆21的一端与连接环22连接,另一端低靠在支承凸起11上。排水沟3具有通往河道的排水通道;排水沟3的深度为防洪板2厚度的5~10倍;排水沟3的宽度为防洪板2厚度的2~4倍。如此,将防洪板2固定到排水沟3中以后,防洪板2向防洪堤一侧倾斜,如此,可以使得防洪板2形成的防洪墙能更好的承受水压和承受河浪的带来的波动性的压力,也更有利于支撑杆21的受力。排水沟3的底端为圆滑的弧形。当将防洪板2固定到排水沟3中以后,可以向排水沟3的空隙中填充进入堵水的材料,如泥沙6等,防止洪水从防洪板2底部灌漏;必要时,浇筑混凝土。防冲击堤13上设置有钢柱组成的护栏4,钢柱靠近排水沟3,其底端深入到排水沟3的底部之下。如此,可以在防洪墙与护栏4之间设置防水沙袋5,减弱河浪对防洪墙的冲击。护栏4的顶端连接防浪杆41,防浪杆41伸向河道方向且向上倾斜。防浪杆4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河浪。防浪杆41的顶端连接护栏横杆42。从防冲击堤13到护栏横杆42之间,全部是竖向或斜向上的金属杆,且防浪杆41向河道方向倾斜,这将导致攀爬护栏4的难度大大增加,避免市民攀爬过护栏4而导致危险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其特征在于,包括堤坝本体,堤坝本体的顶端从临河一侧向远离河面一侧依次设置防冲击堤、排水沟和道路层;道路层上铺设依次排列的防洪板,防洪板能插入到排水沟中形成防洪墙;道路层向防洪堤外侧方向倾斜升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排水沟具有通往河道的排水通道;防冲击堤上设置有钢柱组成的护栏,钢柱靠近排水沟,其底端深入到排水沟的底部之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其特征在于,包括堤坝本体,堤坝本体的顶端从临河一侧向远离河面一侧依次设置防冲击堤、排水沟和道路层;道路层上铺设依次排列的防洪板,防洪板能插入到排水沟中形成防洪墙;道路层向防洪堤外侧方向倾斜升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排水沟具有通往河道的排水通道;防冲击堤上设置有钢柱组成的护栏,钢柱靠近排水沟,其底端深入到排水沟的底部之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层上设置多个支承凸起,支承凸起之间具有网状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连接排水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支承凸起的上表面与道路层平行;支承凸起呈梯台形,其靠近河流的侧面与道路层的夹角为90~11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搭建防洪墙的防洪堤,其特征在于,防洪板的下面固定有连接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羿名,高阳,
申请(专利权)人:陈羿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