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654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二极管整流器U1,离散自举放大电路,源极稳压电路,稳压二极管D1,极性电容C5,极性电容C4,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极性电容C3,以及与控制芯片U2相连接的过压过流调整电路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的对电压中的高电压脉冲和电流中高电流波纹进行调整,使电压和电流的动态保持平稳,从而确保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输出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An overcurrent regulated power supply for LED lamp with three sets of tube DC voltage stabil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灯带用电源,具体的说,是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的环境美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为了美化自己的居住环境,便采用具有多种光源的LED灯带对室内进行美化,而人们多将LED灯带设置在室内顶部的暗槽内形成美丽的光环,该光环不仅能美化居住环境,还能为人们在夜里带来一种美妙的亮光。但是,现有的LED灯带的电源存在输出电压和电流不稳定,导致LED灯带使用时出现闪烁的情况,从而影响了LED灯带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LED灯带电源还存在负载能力低的问题,从而无法满足人们在节能方面的要求。因此,提供一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和电流的LED灯带用电源便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恒流电源存在输出电压和电流不稳定,负载能力低的缺陷,提供的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1,离散自举放大电路,串接在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非同名端之间的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IS管脚与源极稳压电路之间的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串接在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与控制芯片U2之间的源极稳压电路,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6后与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负极经可调电阻R5后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以及与控制芯片U2相连接的过压过流调整电路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变压器T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其VCC管脚与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相连接。所述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由场效应管MOS101,三集管VT101,二极管D101,负极与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1,一端与极性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01,N极经电感L101后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场效应管MOS101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一端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101的漏极相连接后接地的可调电阻R102,正极经电阻R104后与三集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103后与三集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2,P极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102的正极共同形成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103,以及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103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03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101的漏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该场效应管MOS101的栅极与可调电阻R102的调节端相连接。所述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由放大器P1,放大器P2,三极管VT6,正极电阻R32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作为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控制芯片U2的IS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正极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3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5,N极经电阻R36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34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负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5后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6,负极经电阻R40后与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7,一端与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7,N极经电阻R42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41后与极性电容C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1,N极经电阻R43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39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2,以及正极电阻R38后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2的N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8组成;所述放大器P2的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其输出端作为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并与源极稳压电路相连接。所述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由场效应管MOS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正极顺次经电阻R24和可调电阻R26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作为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并与稳压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一端与极性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1,P极与极性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可调电阻R23后与极性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N极经电阻R25后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20和电阻R21后与极性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正极经电阻R28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一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27,正极经电阻R29后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3,以及P极经电阻R30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31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组成;所述三极管VT5的基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作为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并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N极接地。所述过压过流调整电路由三极管VT2,P极顺次经电阻R3和电阻R4后与控制芯片U2的VREF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控制芯片U2的R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R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P极顺次经电阻R7和电阻R6后与控制芯片U2的FB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13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以及正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8后与控制芯片U2的SS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源极稳压电路由三极管VT1,场效应管MOS1,正极经电阻R14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P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8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负极经电阻R19后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后与控制芯片U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1,离散自举放大电路,串接在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非同名端之间的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IS管脚与源极稳压电路之间的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串接在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与控制芯片U2之间的源极稳压电路,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6后与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负极经可调电阻R5后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以及与控制芯片U2相连接的过压过流调整电路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变压器T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其VCC管脚与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相连接;所述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由场效应管MOS101,三集管VT101,二极管D101,负极与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1,一端与极性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01,N极经电感L101后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场效应管MOS101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一端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101的漏极相连接后接地的可调电阻R102,正极经电阻R104后与三集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103后与三集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2,P极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102的正极共同形成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103,以及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103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03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101的漏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该场效应管MOS101的栅极与可调电阻R102的调节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1,离散自举放大电路,串接在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非同名端之间的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IS管脚与源极稳压电路之间的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串接在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1与控制芯片U2之间的源极稳压电路,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6后与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负极经可调电阻R5后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以及与控制芯片U2相连接的过压过流调整电路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变压器T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其VCC管脚与离散自举放大电路相连接;所述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由场效应管MOS101,三集管VT101,二极管D101,负极与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正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1,一端与极性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01,N极经电感L101后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场效应管MOS101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一端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101的漏极相连接后接地的可调电阻R102,正极经电阻R104后与三集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103后与三集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2,P极与三集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102的正极共同形成三集管直流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103,以及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103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03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101的漏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该场效应管MOS101的栅极与可调电阻R102的调节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有三集管直流稳压的LED灯带用过流调整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由放大器P1,放大器P2,三极管VT6,正极电阻R32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作为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控制芯片U2的IS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正极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3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15,N极经电阻R36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34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负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5后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6,负极经电阻R40后与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7,一端与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7,N极经电阻R42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41后与极性电容C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1,N极经电阻R43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39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2,以及正极电阻R38后与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泓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塞普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