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663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8:29
本专利涉及污染水体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用于修复河道污染水质,包括依次沿河道上游至下游分布的河道截污部、水体微生物改良部、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和水下森林部。所述微生物改良部包括微生物智能投放机。本专利采用原位自由微生物选择性激活引导水下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技术,将污染物资源化,实现生态综合利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净化效率高、成果显著、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及其应用
本专利涉及污染水体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作为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大国,水资源的稀缺已经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伴随而来的大量污染物排入地表水系,严重的污染了水体。目前配套的污水管网设施尚未健全,截污不彻底、污水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河涌、湖塘的现象依然普遍。部分河道、湖泊水体交换不畅,过高的有机负荷往往超过了水体自净的能力,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不足或耗尽,厌氧分解生成大量厌氧产物导致整个水体黑臭难闻。排污口来源多、成分杂、水质水量不稳定,加之土地资源紧张,存在收集难、处理率低、潜在危害大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直线化”和“三面光”处理,破坏河道原有生态环境系统,降低了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有必要在河道截污整治工程的同时,实施河道生态系统建设,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控制水体污染物总量。目前,公知的河道内水体污染直接净化或就地处理技术有:①在河道内或河道的傍侧建立的类似于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技术;②通过生态措施增加河道的接触氧化面积,从而提高河道的自然净化能力;③普通的生物浮岛技术(仅适用于缓流水体);④直接向河道内抛洒高效微生物,从而提高河道净化能力的技术;⑤直接在河道内加装曝气设施的技术等。这些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某种不足或缺陷,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低、效果差和维修管理不便与不能持续,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以及影响河道的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理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环境友好的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本专利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用于修复河道污染水质,包括依次沿河道上游至下游分布的河道截污部、水体微生物改良部、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和水下森林部。本专利先对河道或湖泊进行截污,防止污染恶化,再利用微生物改良、清理以及激活对水体进行初步净化,在净化程度适合养殖部分生物的水体中投放适合的生物,构建水下森林生态系统,从而逐渐恢复、增加水体自净力,实现青山绿水的可持续发展。溶解氧是水质净化的重要因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微纳米增氧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氧转移效率最高的技术之一,其所生成的气泡表面积大,空气分子小且带少量负电,相互排斥不易结合成大团气泡,在水体中停留时间较长,增加空气利用率。利用所述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对水体进行智能增氧,不仅有利于微生物改良部的运作,也有利于后续水下森林的构建。水下森林部是利用生物操纵技术向水体投放适合的生物和种植特殊培育的沉水植物。根据国家水污染重大专项研究成果,经过特殊培育的沉水植物的单位面积净化效率为其他水生植物的1.5倍。通过利用生物操纵技术,实现沉水植物河床底部覆盖率达100%,能将河道环境容量(污染物降解能力)提升至传统人工浮岛生态修复技术的15倍以上,是修复后水体清澈见底的重要技术保障。进一步地,所述水体微生物改良部包括微生物智能投放机。对水体进行底泥原位微生物改良及清理后,即可对水体进行原位微生物选择性激活。通过机器智能检测水质状况,自动向水体中加入适量的微生物激活剂,改变被污染水体碳氮比失衡的状况,解除优势微生物的代谢生长抑制,促使对污染物降解强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种大量繁殖,一方面增强微生物对污水处理的作用、降解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也会抑制清理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有利于水体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智能投放机包括水质自动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微生物投放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一端与所述水质自动检测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微生物投放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智能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微生物投放单元包括微生物库、自动投放机和微生物投放管,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自动投放机相连。通过所述水质自动检测单元,定时检测水质中的COD浓度、NH3浓度、总磷浓度,将检测数据反馈给所述智能控制器。根据设定好的检测指标浓度,控制器将自动识别是否启动自动投放机。可以人工设定每次的微生物投放量,并针对水体情况,将对应的微生物激活剂投放于所述微生物库中。原位微生物选择性激活技术是通过选择性激活水环境中的优势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在氨氮浓度较高时进行有氧反硝化作用快速降低水环境中的氨氮浓度后快速建立起高效的食物链,通过有效的食物链来降低水环境的富营养物质的浓度,恢复水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达到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目的。通过生态的原位修复,可以实现污染物的就地解决及整个治理水域的生态修复,最终达到生态平衡,恢复水体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且不存在二次污染,是一种简易可行、高效环保的水环境治理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投放管沿河道铺设。微生物投放管沿河道铺设能对全河段均匀投放微生物激活剂,从而使原位微生物选择性激活技术得以充分实施。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由太阳能电池与稳压电路组成。可选择使用稳压电源供电或太阳能供电,不仅尽可能降低所需能源成本,也可当无法使用太阳能时切换到稳压电源供电,以保证全天候实时检控水质情况,自动调整净化进程。进一步地,所述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包括电源、检测器、变频控制器和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依次包括护棚、进气管、变频风机、微纳米曝气主管道、浮桥和微纳米曝气管,所述变频控制器与变频风机相连,用于控制变频风机的运作,所述变频风机一端与进气管相连,另一端与微纳米曝气主管道相连,所述变频风机安装在所述浮桥上。通过所述检测器,定时自动检测水质中的COD浓度、水质混浊度,将检测数据反馈给所述变频控制器。根据设定好的检测指标浓度,所述变频控制器将自动向变频风机发出命令,控制所述变频风机的启动、关闭或变频运行,从而实现控制向水中的增氧量。进一步地,所述微纳米智能增氧机还包括太阳能水体富氧系统。太阳能水体富氧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驱动,通过水循环对水体进行不断增氧,实现河道生态修复过程零能耗。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利用太阳能板将光能转变成电能并进行贮存,通过逆变器转变成220V和380V的稳定电源后供应给电动机驱动造流泵和引风机,若有多余的电还可以进行并网销售,促进物尽其用。进一步地,所述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固定设置于河道中。所述微纳米增氧机专为河流、湖泊的水体增氧而设计,将其直接固定设置在河道或湖泊中,其根据水位自动下上浮动,而不会左右浮动。此外,微纳米增氧机还利用河道或湖泊为处理地点对污染物进行二次降解,不另外占据河道两岸的地面。进一步地,所述河道截污部设一隔离带,用于隔离所述污水与处理后的水体。所述隔离带能隔离污水与处理后的水体,方便后续一系列对污水的净化处理,而防止交叉污染,提高净化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森林部包括黑臭水体段、富营养水体段、草藻竞争段和清水段。通过对不同段的水体实施不尽相同的生物操纵技术,水体从黑臭段转向单细胞藻控制的富营养化段、藻类-沉水植物共存竞争段、最终达到沉水植物占统治地位的水下森林贫营养化段。生态系统构建完成后,通过强化的自净能力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通过食物网将富营养物质转移上岸,最终实现富营养资源化与生态综合利用。该系统适用于生活污水污染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用于修复河道污染水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沿河道上游至下游分布的河道截污部、水体微生物改良部、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和水下森林部;所述水体微生物改良部包括微生物智能投放机;所述微生物智能投放机包括水质自动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微生物投放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一端与所述水质自动检测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微生物投放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智能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微生物投放单元包括微生物库、自动投放机和微生物投放管,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自动投放机相连;所述微生物投放管沿河道铺设;所述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包括电源、检测器、变频控制器和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依次包括护棚、进气管、变频风机、微纳米曝气主管道、浮桥和微纳米曝气管,所述变频控制器与变频风机相连,用于控制变频风机的运作,所述变频风机一端与进气管相连,另一端与微纳米曝气主管道相连,所述变频风机安装在所述浮桥上;所述水下森林部包括黑臭水体段、富营养水体段、草藻竞争段和清水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用于修复河道污染水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沿河道上游至下游分布的河道截污部、水体微生物改良部、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和水下森林部;所述水体微生物改良部包括微生物智能投放机;所述微生物智能投放机包括水质自动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微生物投放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一端与所述水质自动检测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微生物投放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智能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微生物投放单元包括微生物库、自动投放机和微生物投放管,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自动投放机相连;所述微生物投放管沿河道铺设;所述微纳米智能增氧机包括电源、检测器、变频控制器和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依次包括护棚、进气管、变频风机、微纳米曝气主管道、浮桥和微纳米曝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恒博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