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秀山专利>正文

竹制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3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竹制鞋底,由竹蔑1、衬布2、竹块3等组成,竹蔑1与衬布2相贴,竹块3置于鞋掌4上,条形竹蔑1的两边打孔,孔由织线串编,竹块3在鞋底的纵向上排为三列,两边侧的竹块对称成对,中间一列竹块在鞋的前部与后部开有“凹凸”形活节5,穿着脚感舒适、柔软,长时间的穿着没有板脚的感觉,而且耐磨、耐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帽,有关鞋子底部一种新型结构的竹制鞋底。目前,一些专利文献记载的竹制鞋底,如中国专利(专利号87200276)的竹鞋底是由横向排列的竹条组成,这样设计的竹制鞋垫或鞋底,只有纵向弯曲,没有横向弯曲,穿着时间长时板脚,脚底易疲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纵向都有一定弯曲度的穿着舒适的竹制鞋底。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竹蔑1、衬布2、竹块3、鞋掌4组成,鞋底的上层有竹蔑1,衬布2与竹蔑1相贴,鞋的底部有鞋掌4,竹块3置于鞋掌4上。每个条形竹蔑1的两边打孔,孔由织线串编,竹蔑1由布包边。竹块3在鞋底的纵向上排为三列,两边侧的的竹块对称成对,中间一列竹块在鞋的前部与后部开有“凹凸”形活节5,横向有钢丝穿联固定。每个竹块3上有两孔,竹块3以钢丝绳通过孔彼此相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穿着脚感舒适、柔软,长时间的穿着没有板脚的感觉,而且耐磨、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竹蔑1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竹块3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由竹蔑1、衬布2、竹块3、鞋掌4组成,鞋底的上层有竹蔑1,衬布2与竹蔑1相贴,鞋底的底部有鞋掌4,竹块3置于鞋掌4上。每个条形竹蔑1的两边打孔,孔由织线串编,竹蔑1由布包边。竹块3在鞋底的纵向上排为三列,两边侧的的竹块对称成对,中间一列竹块在鞋的前部与后部开有“凹凸”形活节5,横向有钢丝穿联固定。每个竹块3上有两孔,竹块3以钢丝绳通过孔彼此相连。条形竹蔑打孔经织线串编,再在背面覆贴一层织物布基,并用织物包边而成,小块状的竹块经纵向和横向贯穿鞋底的织线,通过每块竹块至少钻有两个以上的通孔连接而成,每块竹块其作为鞋底外缘的边缘,加工为适宜的弧形,相邻竹块的纵向和横向的通孔位置对应,竹块在鞋底的纵向上排为三列,鞋底两侧列的竹块对称成对,中间一列竹块在鞋掌部和鞋跟部开有若干“凸凹”形的活节,它由数块横向排列,每块竹块打孔两个,用两根钢丝穿联,绕一周至鞋跟处固定,中间一根纵向竹块做数个活节打孔,钢丝横向穿联固定,中间一列掌心部的长条形竹块加工呈适宜足底的“弓”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制鞋底,由竹蔑(1)、衬布(2)、竹块(3)、鞋掌(4)组成,其特征在于:鞋底的上层有竹蔑(1),衬布(2)与竹蔑(1)相贴,鞋底的底部有鞋掌(4),竹块(3)置于鞋掌(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制鞋底,由竹蔑(1)、衬布(2)、竹块(3)、鞋掌(4)组成,其特征在于鞋底的上层有竹蔑(1),衬布(2)与竹蔑(1)相贴,鞋底的底部有鞋掌(4),竹块(3)置于鞋掌(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制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条形竹蔑(1)的两边打孔,孔由织线串编,竹蔑(1)由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山
申请(专利权)人:刘秀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