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鞋底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在蹠趾位内设有发泡回力胶夹层的鞋底。众所周知,人在走路时通常由前脚掌(即蹠趾位)支承人体重量,并通过此处传递前进推力,因此该处是脚感最强的地方。在现有技术中,鞋底常用比较耐磨的材料制成,材质较硬,柔软性差,特别是制造皮鞋的鞋底,普遍采用硬度较高的橡胶、氯丁胶、合成橡胶或PVC塑料制成。这些鞋底缓冲性能差,往往将地面对人的反作用力直接传给脚掌,而且大部分集中在蹠趾位,使该处常感到不舒服,容易产生疲劳,甚至起泡,这是现有鞋底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鞋底之不足,提供一种缓冲性好,穿着舒适的在蹠趾位内设有发泡回力胶夹层的鞋底。上述任务是这样实现的该鞋底由的上底和下底粘合而成,在脚掌蹠趾位上、下底之间的地方开设一个与前脚掌着地面相应大小的凹坑,在其内设置一块相应形状与大小的发泡回力胶夹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实施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分离的俯视图。如附图所示,鞋底的上底(1)和下底(4)用现有鞋底材料制成,在下底(4)上表面蹠趾位处开有一个与前脚掌着地面大小形状相应的凹坑(3)。在其内设置一块发泡回力胶夹层(2),发泡回力胶夹层(2)最好选用发泡橡胶、发泡轻胶片(EVA),其回弹能力好,又有一定的支承力,在鞋底蹠趾位内设置这些材料后,能增加该处的柔软性能,提高缓冲性能,减少疲劳,使穿着的舒适感觉得到改善,有效地克服现有鞋底之缺陷。本鞋底的上底(1)、发泡回力胶夹层(2)和下底(4)均用粘结剂粘结而成一整体。本技术最适合制作皮鞋鞋底,亦可用于制作其他档次较高的鞋的鞋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趾位内设有发泡回力胶夹层的鞋底,该鞋底由上底(1)和下底(4)结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在脚掌*趾位上、下底(1、4)之间的地方开设一个与前脚掌着地面相应大小的凹坑(3),在其内设置一块相应形状与大小的发泡回力胶夹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蹠趾位内设有发泡回力胶夹层的鞋底,该鞋底由上底(1)和下底(4)结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在脚掌蹠趾位上、下底(1、4)之间的地方开设一个与前脚掌着地面相应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庆辉,梁广裕,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县迅发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