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包含与二级墨盒连接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正负恒压控制单元包含:负压罐、气泵、调节阀一、调节阀二及调节阀三;负压罐通过管路一与气泵连接,负压罐通过管路三与二级墨盒连接,调节阀一设置与管路一上,调节阀三设置在管路三上,气泵通过管路二与调节阀三一端连接,调节阀二设置在管路二上;负压罐和二级墨盒上设置有负压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通过正负恒压控制单元,不仅可以提供恒定的正压强,也可以提供恒定的负压强,有效保证用于压墨清洗喷头正压强的恒定性,及用于打印墨路恒定压力负压强的恒定性,进一步保障墨路系统供墨的流畅性,且操作方便,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打印墨路系统辅助控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墨路系统是相当于人体的血管,肩负着所有墨水的流淌,输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图案的拉丝、短线,严重的会使喷头堵塞,引起设备的故障。为保障打印设备能够正常持续的打印不断墨,打印设备有各式各样的供墨方式,有高墨位供墨,有虹吸供墨,有恒压供墨,大墨瓶连续供墨等等。虹吸供墨为了在喷孔表面形成新月负压,且由于墨水在喷孔处的张力作用,墨盒的液面要设置的比喷孔的表面低,墨盒位于小车后部,机器只能用于打印卷对卷材质,墨盒位于机器的两端,墨管经拖链与喷头相连,杰克做成打印卷对卷,也可做成打印板材型;负压供墨利用真空泵或外接气源通过真空发生器产生负压,克服墨水的重力作用,使墨水在喷孔处处于平衡状态,此种方式墨盒安装于喷头的上方,机器可打印材质不受供墨方式的约束。但目前的供墨方式只能保障打印墨量不大、速度不快的喷头和打印设备,对于市场快速打印的需求,之前的供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不能保障大墨量打印时墨水的流畅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满足快速打印设备的连续供墨需求,保证打印时充足的供墨量,避免经常性的供墨不足引起的断线等现象。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一种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包含与二级墨盒连接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所述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包含:负压罐、气泵、调节阀一、调节阀二及调节阀三;负压罐通过管路一与气泵连接,负压罐通过管路三与二级墨盒连接,调节阀一设置与管路一上,调节阀三设置在管路三上,气泵通过管路二与调节阀三一端连接,调节阀二设置在管路二上;负压罐和二级墨盒上均设置有负压表。上述的,所述的调节阀一、调节阀二及调节阀三均为三通调节阀。上述的,负压罐上还设置有控制板卡;所述的调节阀一、调节阀二、调节阀三及负压表均为与控制板卡电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优选的,所述的负压罐上设置有与控制板卡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上述的,控制板卡上还设置有用于正压/负压切换的切换按键,及用于显示压力数据的显示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有效解决传统墨路供墨方式不能满足快速打印墨路流程性需求的问题,通过正负恒压控制单元,不仅可以提供恒定的正压强,也可以提供恒定的负压强,有效保证用于压墨清洗喷头正压强的恒定性,及用于打印墨路恒定压力负压强的恒定性,进一步保障墨路系统供墨的流畅性,且操作方便,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路控制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板卡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标号,标号1代表负压罐,标号2代表气泵,标号3代表控制板卡,标号4代表负压表,标号5代表调节阀,标号6代表压力传感器,标号7代表负压罐接头。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包含与二级墨盒连接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所述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包含:负压罐、气泵、调节阀一、调节阀二及调节阀三;负压罐通过管路一与气泵连接,负压罐通过管路三与二级墨盒连接,调节阀一设置与管路一上,调节阀三设置在管路三上,气泵通过管路二与调节阀三一端连接,调节阀二设置在管路二上;负压罐和二级墨盒上均设置有负压表。有效解决传统墨路供墨方式不能满足快速打印墨路流程性需求的问题,通过正负恒压控制单元,不仅可以提供恒定的正压强,也可以提供恒定的负压强,有效保证用于压墨清洗喷头正压强的恒定性,及用于打印墨路恒定压力负压强的恒定性,进一步保障墨路系统供墨的流畅性。上述的,所述的调节阀一、调节阀二及调节阀三均为三通调节阀,结构紧凑、动作灵敏、流量特性精确,有效工作过程中连接管路的稳定性。上述的,参见图3所示,负压罐上还设置有控制板卡;所述的调节阀一、调节阀二、调节阀三及负压表均为与控制板卡电连接的三通电磁阀,通过控制板卡上内设的电路,实现对正负恒压控制单元电磁阀的控制调节,保证工作过程中设备的可靠性,控制更加精准、有效。优选的,所述的负压罐上设置有与控制板卡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负压罐上的压力信号,进一步保证打印供墨的顺畅性。上述的,控制板卡上还设置有用于正压/负压切换的切换按键,及用于显示压力数据的显示屏,压力数据直观显示,便于观测,操作更加方便。本技术单独系统,应用于打印系统墨路二级墨盒,用来保障墨路压力维持在恒定值,保障打印时充足的供墨量,避免经常性的供墨不足引起的断线现象。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有效性,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该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分为两个工作状态,第一是状态为设备正常使用的时候,需要正负压恒压源提供负压,第二个状态为设备维护时,需要正负压恒压系统提供正压,参见图2所示,具体如下:第一工作状态时,正负压恒压源系统通电,所有三通电磁阀的a通道和b通道均处于常开状态,负压罐内部的气体进过三通电磁阀C的(a-b)通道被气泵抽出来,通过三通电磁阀B的(a-b)通道排入大气,二级墨盒通过三通电磁阀A的(a-b)通道和负压罐连通,保持二级墨盒和负压罐内部负压值一样,当负压表A测得负压罐内部气压值低于控制板卡设定值p时,控制板卡控制气泵工作,负压罐内部的气体被气泵抽出,当负压表A测得负压罐内部气压大于等于控制板卡设定值(p+0.3kp)时,控制板卡控制气泵停止工作,实现负压罐内部的气压稳定在控制板卡设定的气压值p~(p+0.3kp)之间,气压值波动只有0.3kp,对应打印设备的喷头是稳定的负压气压值。第二工作状态时,正负压恒压源系统依然通电,当设备需要维护时,正负压恒压源就需要切换到正压状态,此时按下设备上的正负压切换按钮,控制板卡同时给三个三通电磁阀和气泵信号,控制三个电磁阀和气泵同时工作,所有三通电磁阀的b通道和c通道接通,所有三通电磁阀的a通道截止,负压罐被三通电磁阀A和C截止,负压罐内部气压值稳定在截止时一个随机气压值恒定不变;接着气体被气泵从三通电磁阀C的(c-b)通道泵入,经过三通电磁阀B的的(c-b)通道和三通电磁阀A的的(c-b)通道泵入二级墨盒,当负压表B测得二级墨盒内的正压值低于控制板卡设定值P时,气泵持续往二级墨盒内泵入空气,当负压表B测得二级墨盒内的正压值大于等于于控制板卡设定值(P+1kp)时,控制板卡控制气泵停止工作,二级墨盒内的气压值稳定在P~(P+1kp)之间,气压值波动只有1kp,对应打印设备的喷头是稳定的正压气压值。控制板卡设定的气压值P和p因设备而有差异,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通过控制板卡内设电路进行实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包含与二级墨盒连接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包含:负压罐、气泵、调节阀一、调节阀二及调节阀三;负压罐通过管路一与气泵连接,负压罐通过管路三与二级墨盒连接,调节阀一设置与管路一上,调节阀三设置在管路三上,气泵通过管路二与调节阀三一端连接,调节阀二设置在管路二上;负压罐和二级墨盒上均设置有负压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包含与二级墨盒连接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负恒压控制单元包含:负压罐、气泵、调节阀一、调节阀二及调节阀三;负压罐通过管路一与气泵连接,负压罐通过管路三与二级墨盒连接,调节阀一设置与管路一上,调节阀三设置在管路三上,气泵通过管路二与调节阀三一端连接,调节阀二设置在管路二上;负压罐和二级墨盒上均设置有负压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墨路系统恒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阀一、调节阀二及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忠,刘海永,董继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奥德利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