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249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其特征在于,具有纸张区,纸张区内部具有印模形状区、油墨区、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所述油墨区、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都位于纸张区以内,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位于印版上的纸张区以内,印模形状区以外,油墨区位于印模形状区以内,第一吸墨区、第二吸墨区及油墨区均具有油墨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工作时,能有效避免由于墨辊堆墨造成的油墨乳化、印刷脏版、产生鬼影等问题,减少了印刷机停机次数,降低了不良品产生及印刷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
本技术涉及印刷
,具体涉及一种药品包装盒用带吸墨区的印版。
技术介绍
印版是为复制图文,用于把呈色剂或色料转移至承印物上的模拟图像载体,即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制作在印版上,印版上便有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印版上图文部分是着墨的部分,又叫印刷部分,非图文部分在印刷过程中不吸附油墨,所以又叫空白部分。在印刷机中,印版一般由印版滚筒支撑,印版滚筒在压印滚筒一侧转动,并和压印滚筒的线速度保持一致。印刷机中,通过墨辊将油墨涂布到印版上。现有印刷技术中,尤其是药品包装盒的图案印刷,不同颜色的图案需要不同印刷机组把油墨转移到印版上,当印版油墨即印刷部分覆盖率低于5%时,印刷机墨辊容易堆墨,造成油墨乳化,印刷脏版,产生鬼影等问题,这造成了在印刷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对印刷机进行停机,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机工作效率,而且对印刷机本身造成一定的损害,产生的印刷脏版,鬼影等问题增加了不良品产生的数量,提高了印刷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带吸墨区的印版,在油墨覆盖率低的印版上设置吸墨区,防止墨辊堆墨、印刷脏版,产生鬼影等问题,达到解决印刷控墨难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具有纸张区,纸张区内部具有印模形状区、油墨区、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所述油墨区、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都位于纸张区以内,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位于印版上的纸张区以内,印模形状区以外,油墨区位于印模形状区以内,第一吸墨区、第二吸墨区及油墨区均具有油墨涂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墨区位于印模形状区以外纸张区的边缘空白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墨区位于相邻印模形状区之间的空白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墨区和第二吸墨区涂层颜色与油墨区油墨涂层颜色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印版为铝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墨辊堆墨而造成的油墨乳化、印刷脏版、产生鬼影等问题。减少了印刷过程中停机次数,减小了对印刷机的损害,提高了印刷效率。(2)本技术有效降低了不良品产生的数量,降低了印刷消耗,节省了印刷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油墨覆盖率大的印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带吸墨区印版示意图;图3是印刷后总体效果图;其中,1.印模形状区,2.纸张区,3.第一吸墨区,4.第二吸墨区,5.第一油墨区,6.第二油墨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具有纸张区2,纸张区内部具有印模形状区1、第二油墨区6、第一吸墨区3及第二吸墨4区,所述第二油墨区6、第一吸墨区3及第二吸墨区4都位于纸张区以内,第一吸墨区3及第二吸墨区4位于印版上的纸张区2以内,印模形状区1以外,第二油墨区6位于印模形状区1以内,第一吸墨区3、第二吸墨区4及第二油墨区6均具有油墨涂层,第一油墨区5及第二油墨区6采用不同的印刷机组进行上墨,第一油墨区5所在印版不具有第一吸墨区3和第二吸墨区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墨区3位于印模形状区1以外纸张区2的边缘空白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墨区4位于相邻印模形状区1之间的空白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墨区3和第二吸墨区4涂层颜色与第二油墨区6油墨涂层颜色一致,即第一吸墨区3、第二吸墨区4及第二油墨区6采用同一印刷机组进行上色。进一步的,所述印版为铝板。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例为:对一药品包装盒用印版进行上墨,印版上第一油墨区5及第二油墨区6分别通过不同的印刷机组进行上墨,由于第一油墨区5油墨覆盖率较大,因此不采用本技术的印版,无需设置吸墨区,上墨后,其印版图如图1所示,只对第一油墨区5着色,其余部分不着色。由于第二油墨区6油墨覆盖率较小,因此采用本技术的印版,如图2所示,在印版上设置吸墨区,第一吸墨区3位于纸张区2的边缘,位于印模形状区1以外,其形状与药品保证盒展开后形状的边缘形状相匹配,第二吸墨4区位于相邻两个药品包装盒之间的空白部分,第二油墨区6、第一吸墨区3及第二吸墨区4着色,其余部分不着色,经不同印刷机组印刷后,其印刷效果图如图3所示,吸墨区只需在下道工序时裁剪掉即可。第一吸墨区3及第二吸墨区4形状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获得。对于油墨覆盖率低的印版,通过增加了吸墨区,增加了油墨覆盖的面积,从而避免了印刷机墨辊堆墨,进而避免了油墨乳化、印刷脏版、鬼影等问题的产生。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其特征在于,具有纸张区,纸张区内部具有印模形状区、油墨区、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位于印版上的纸张区以内,印模形状区以外,油墨区位于印模形状区以内,第一吸墨区、第二吸墨区及油墨区均具有油墨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其特征在于,具有纸张区,纸张区内部具有印模形状区、油墨区、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第一吸墨区及第二吸墨区位于印版上的纸张区以内,印模形状区以外,油墨区位于印模形状区以内,第一吸墨区、第二吸墨区及油墨区均具有油墨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吸墨区的印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墨区位于印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和刘志辉潘利泉赵公文冯永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