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棉织物染色前处理剂,包括:氢氧化钠、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异构醇、表面活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中对棉制品的高染色速率易造成染色不匀的现象。通过改变氢氧化钠、双氧水、表面活性剂等的用量以及前处理时间温度等因素可以制备不同润湿性能的棉制品;处理剂制备以及处理工艺简单、有效;处理工艺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织物的染色前处理剂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印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棉制品的染色前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活性染料染色存在废水量大、染料固色率不理想以及电解质用量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染整行业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相关政策的严厉把控,创新型染整技术势在必行。这其中,绿色环保的硅基非水介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以下简称D5)由于具有代替水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染整中的运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研究发现:即使在不加电解质情况下,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中对棉制品的高染色速率易造成染色不匀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织物的染色质量。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活性染料具有强烈的亲纤维而憎D5的趋势,染料在纤维表面吸附速度快,在很短的时间内染料全部转移到纤维表面。由于活性染料在D5介质中上染纤维的速度快,极易造成染色不匀。也就是说,纤维与染料的亲和力影响活性染料的上染过程,若降低纤维与活性染料的亲和力,有望控制染料对纤维的上染速度,增加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与解吸能力,从而提高匀染性等染色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中对棉制品的高染色速率易造成染色不匀的现象,从而影响织物的染色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披露了一种棉织物染色前处理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一种棉织物染色前处理剂,包括:氢氧化钠、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异构醇、表面活性剂。优选地,所述异构醇为Lutensol醇TO-7。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优选地,所述双氧水的浓度为30wt%。优选地,所述前处理剂调配的水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20g/L,双氧水的浓度为1-10g/L,TO-7的浓度为0.1-1g/L,双氧水稳定剂的浓度为0.1-1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为0.1-1.5g/L。优选地,所述处理方法的步骤包括:S1,根据浴比1:15-1:45的配比准备水溶液;S2,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浓度为1-20g/L;S3,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TO-7,使其浓度为0.1-1g/L;S4,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双氧水稳定剂,使其浓度为0.1-10g/L;S5,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双氧水,使其浓度为1-10g/L;S6,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使其浓度为0.1-1.5g/L;S7,将棉织物放入处理液中,搅拌速度为100-200转/分钟,升温至60-100℃,保温20-120min;S8,将棉织物取出进行充分的水洗烘干,再放入恒温恒湿房12-36h。优选地,所述步骤S7中的温度为100℃。优选地,所述步骤S7中的保温时间为60min。优选地,所述步骤S8中的放置时间为24h。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改变氢氧化钠、双氧水、表面活性剂等的用量以及前处理时间温度等因素可以制备不同润湿性能的棉制品;2、处理剂制备以及处理工艺简单、有效;3、处理工艺绿色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前处理剂包括:氢氧化钠、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异构醇、表面活性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前处理剂中的双氧水稳定剂可以采用硅酸钠稳定剂、硅酸镁稳定剂、脂肪酸镁盐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等现有技术所使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表面活性剂优选地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也可选择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甘胆酸钠、聚山梨酯等现有技术所采用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异构醇优选地采用Lutensol醇TO-7,也可以采用TO-8、TO-10、TO-12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经退浆后的棉织物所含杂质主要包括人工杂质和天然杂质,其中人工杂质包括在纺丝织造加工中添加的油剂、抗静电剂以及油污、铁锈和残余浆料等杂质,天然杂质又包括果胶物质、含氮物质、蜡状物质、灰分、色素和棉籽壳等,这些杂质严重影响织物的染整性能。本专利技术优选地采用氢氧化钠作为精练剂对其进行处理,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也可采用其它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季铵碱等碱性试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优选地采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这是由于在碱性条件下,双氧水可以破坏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从而达到漂白的作用,双氧水作用于纤维的天然色素时,也会作用于纤维素本身,使纤维素大分子发生断裂,降低了棉纤维的聚合度,棉纤维的断裂强力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前处理剂优选地溶于去离子水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成本考虑会选用一般的水源,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稳定剂的加入是为了结合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防止金属离子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使双氧水具有更有效的氧化漂白作用,同时防止双氧水在金属离子催化分解作用下产生的氧气进入纤维内部,在高温强碱的条件下对纤维产生严重的降解。本专利技术选用表面活性剂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特殊性质,这种性质使得表面活性剂对润湿性很差的棉织物有迅速而均匀的润湿作用,让烧碱溶液更好滴渗透到纤维内部,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提高蜡状物质中的高级醇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的可溶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净洗作用,可以将棉织物上被洗下来的各种杂质乳化、分散到溶液中。一种采用处理剂的处理方法,步骤包括:S1,根据浴比1:15-1:45的配比准备水溶液;S2,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浓度为1-20g/L;S3,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TO-7,使其浓度为0.1-1g/L;S4,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双氧水稳定剂,使其浓度为0.1-10g/L;S5,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双氧水,使其浓度为1-10g/L;S6,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使其浓度为0.1-1.5g/L;S7,将棉织物放入处理液中,搅拌速度为100-200转/分钟,升温至60-100℃,保温20-120min;S8,将棉织物取出进行充分的水洗烘干,再放入恒温恒湿房12-36h。实施例1一种采用处理剂的处理方法,步骤包括:S1,根据浴比1:15的配比准备水溶液;S2,以2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浓度为1g/L;S3,以2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TO-7,使其浓度为0.1g/L;S4,以2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双氧水稳定剂,使其浓度为0.1g/L;S5,以2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双氧水,使其浓度为1g/L;S6,以2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使其浓度为0.1g/L;S7,将棉织物放入处理液中,搅拌速度为100转/分钟,升温至60℃,保温20min;S8,将棉织物取出进行充分的水洗烘干,再放入恒温恒湿房12h。实施例2一种采用处理剂的处理方法,步骤包括:S1,根据浴比1:20的配比准备水溶液;S2,以6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浓度为10g/L;S3,以6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棉织物染色前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剂包括:氢氧化钠、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异构醇、表面活性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织物染色前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剂包括:氢氧化钠、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异构醇、表面活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构醇为Lutensol醇TO-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氧水的浓度为30wt%。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剂调配的水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20g/L,双氧水的浓度为1-10g/L,TO-7的浓度为0.1-1g/L,双氧水稳定剂的浓度为0.1-1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为0.1-1.5g/L。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的步骤包括:S1,根据浴比1:15-1:45的配比准备水溶液;S2,以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浓度为1-20g/L;S3,以20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平,徐有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瑞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