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仲贤专利>正文

一种鞋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50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带扣,包括上盖板、与上盖板的一端相铰接的固定座,固定座包括第一侧臂、第二侧臂、第一连接梁、以及第二连接梁,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第一侧臂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臂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侧臂的另一端的内壁上,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侧臂的另一端的内壁上,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夹持板,夹持板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梁固定连接,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鞋带扣,不但能够本保证扣紧鞋带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而且鞋带调节松紧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带扣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带扣。
技术介绍
鞋带扣是一种防止鞋带滑落松掉器件,通常鞋带扣需要具备两个功能,一功能是将鞋带扣紧,另一功能是可以调节鞋带的长度。市场上的大部分鞋带扣能够很好的将鞋带扣紧,但调节鞋带长度时却十分不方便。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04120363U公开了一种鞋带扣,包括鞋带扣本体及牵拉单元。鞋带扣本体为一弹性片,其上设有两组与鞋带组件相适配的鞋带穿孔,每组鞋带穿孔沿鞋带扣本体长度方向设有一靠近鞋带扣本体中心的内鞋带穿孔和一靠近鞋带扣本体端部的外鞋带穿孔;每个牵拉单元分别固接在外鞋带穿孔的靠近鞋带扣本体端部一侧,每个牵拉单元呈环圈状。这种鞋带扣虽能够快速方便地解除系紧,但其调节松紧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鞋带扣,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但能够本保证扣紧鞋带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而且鞋带调节松紧十分方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鞋带扣,包括上盖板、与所述上盖板的一端相铰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侧臂、第二侧臂、第一连接梁、以及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臂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臂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臂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侧臂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缠绕鞋带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板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围成用于插入鞋带的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二挡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梁围成用于插入鞋带的第二矩形孔。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内侧两端端部设置有第一扣紧台、及第二扣紧台,所述第一扣紧台与所述第二扣紧台的内侧均呈楔形,所述第一扣紧台与所述第一矩形孔相适配,所述第二扣紧台与所述第二矩形孔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第二连接梁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内侧设置有用于对鞋带进行限位的多个凸起。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固定座均配置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形状配置为三角形、或梯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鞋带扣,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能能够本保证扣紧鞋带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而且鞋带调节松紧十分方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鞋带扣,由上盖板及固定座两大部分组成,固定座主要由第一侧臂、第二侧臂、第一连接梁以及第二连接梁围成矩形框构成,矩形框中部设置有夹持板,中部设置有隔板形成用于穿入第一矩形孔及第二矩形孔,可以十分方便穿入鞋带。通过设置第一扣紧台及第二扣紧台能够使得鞋带的延伸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有效避免了鞋带的滑动。上盖板内侧设置有多个凸起,凸起能够顶住鞋带或者穿插在鞋带内,使得鞋带扣扣紧后,鞋带难以滑动,这就有效增强了鞋带扣对鞋带紧固效果。当上盖板的一端与固定座分离后,也即上盖板打开后,鞋带能够十分方便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上盖板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固定座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鞋带扣的爆炸图。图中:1、上盖板;2、固定座;21、第一侧臂;22、第二侧臂;23、第一连接梁;24、第二连接梁;25、夹持板;26、隔板;251、第一挡板;252、第二挡板;31、第一矩形孔;32、第二矩形孔;11、第一扣紧台;12、第二扣紧台;13、倒扣;14、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鞋带扣,包括上盖板1和固定座2、固定座2的一端与上盖板1的一端相铰接,上盖板1与固定座2均配置为弧形结构。具体的,上盖板1一端侧壁上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插入至固定座2一端内壁上的旋转孔内,使得上盖板1可相对固定座2进行旋转运动。固定座2包括第一侧臂21、第二侧臂22、第一连接梁23以及第二连接梁24,第一连接梁23的一端与第一侧臂21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梁2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臂22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梁2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侧臂21的另一端的内壁上,第二连接梁2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侧臂22的另一端的内壁上。俯瞰时,第一侧臂21、第二侧臂22、第一连接梁23以及第二连接梁24围成矩形框;侧看时,第一侧臂21及第二侧臂22均为弧形壁。固定座2的中部设置有夹持板25,夹持板25用于缠绕鞋带,夹持板25的中部设置有隔板26,隔板2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梁23固定连接,隔板2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梁24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夹持板25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251及第二挡板252,第一挡板251、隔板26的一部分与第一连接梁23的一部分围成用于插入鞋带的第一矩形孔31,第一矩形孔31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对称分布。第二挡板252、隔板26的一部分与第二连接梁24的一部分围成用于插入鞋带的第二矩形孔32,第二矩形孔32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对称分布。如图1所示,具体使用时,两个第一矩形孔31中的一个靠近第一侧臂21,两个第二矩形孔32中的一个靠近第一侧臂21,一根鞋带分别从一个第一矩形孔31的底部穿入后,经过夹持板25的一边,再从一个第二矩形孔32上方向下穿出,也即一根鞋带从左侧的一个第一矩形孔31的底部穿入,再从右侧的一个第二矩形孔32的上方向下穿出。两个第一矩形孔31中的另一个靠近第二侧臂22,两个第二矩形孔32中的另一个靠近第一侧臂22,另一根鞋带分别从另一个第二矩形孔32的底部穿入后,经过夹持板25的另一边,再从另一个第一矩形孔31上方向下穿出,也即另一根鞋带从右侧的另一个第二矩形孔32的底部穿入,再从右侧的另一个第一矩形孔31的上方向下穿出上述穿鞋带方法,实现了一根鞋带从左至右穿,另一根鞋带从右往左穿,反之亦可。采用上述方法将鞋带穿完后,拉紧鞋带且将上盖板1和固定座2扣上,实现上盖板1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的另一端的卡接配合,使得鞋带被卡接于上盖板1与固定座2之间,难以移动。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使得鞋带扣接后,尽可能的牢固一些,上盖板1内侧两端端部设置有第一扣紧台11及第二扣紧台12,第一扣紧台11与第二扣紧台12的内侧均呈楔形,第一扣紧台11与第一矩形孔31相适配,第二扣紧台12与第二矩形孔32相适配。第一扣紧台11及第二扣紧台12能够使得鞋带的受力方向进行几次变向,并延长鞋带与上盖板1及固定座2接触面积,从而有效避免了鞋带的滑动,进一步提高了防止鞋带滑动的能力。为了方便上盖板1与固定座2的扣紧与打开,进一步的,上盖板1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倒扣13,倒扣13与第二连接梁24相适配。通过倒扣13可以使得上盖板1与固定座2的扣紧与打开,此外采用倒扣13这种设计,使得上盖板1与固定座2之间的鞋带越厚,倒扣13与第二连接梁24扣接反而越紧。为了进一步增强鞋带扣防止鞋带滑动的能力,进一步的,上盖板1内侧及夹持板25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鞋带扣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带扣,包括上盖板(1)、与所述上盖板(1)的一端相铰接的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包括第一侧臂(21)、第二侧臂(22)、第一连接梁(23)、以及第二连接梁(24);所述第一连接梁(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臂(21)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臂(22)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2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臂(21)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梁(2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侧臂(22)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座(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缠绕鞋带的夹持板(25);所述夹持板(25)的中部设置有隔板(26),所述隔板(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23)固定连接,所述隔板(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梁(2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带扣,包括上盖板(1)、与所述上盖板(1)的一端相铰接的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包括第一侧臂(21)、第二侧臂(22)、第一连接梁(23)、以及第二连接梁(24);所述第一连接梁(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臂(21)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臂(22)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2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臂(21)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梁(2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侧臂(22)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座(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缠绕鞋带的夹持板(25);所述夹持板(25)的中部设置有隔板(26),所述隔板(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23)固定连接,所述隔板(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梁(2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25)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251)、及第二挡板(252);所述第一挡板(251)、所述隔板(26)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梁(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仲贤
申请(专利权)人:林仲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