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143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肘关节假体,其包括:至少一个尺骨段(2),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包括在近端部(7)与远端部(8)之间沿着大致纵向轴线(x‑x)延伸的茎部(6);至少一个肱骨段(3),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包括在近端部(10)与远端部(11)之间沿着大致纵向轴线(y‑y)延伸的茎部(9),肱骨段(3)的远端部(11)与尺骨段(2)的近端部(7)限定接合座(4);关节联接装置(5),关节联接装置位于肱骨段(3)的远端部(11)与尺骨段(2)的近端部(7)之间,关节联接装置能够沿着与肱骨段(3)的大致纵向轴线正交的轴线(z‑z)定位。尺骨段(2)的近端部(7)能够接合在容置座(4)中,其中,尺骨段(2)本身的纵向轴线(x‑x)取决于根据用于植入患者的右上肢还是左上肢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工作位置而与关节联接装置(5)的轴线(z‑z)非正交。

Elbow joint prosthe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肘关节假体设计专利技术人:吉奥范尼·法乔利和伦佐·索菲亚蒂
本专利技术涉及肘关节假体。
技术介绍
尽管肘关节通常被认为是单一的关节,但肘关节包括通过单个囊相关联的三个单独的关节。这些关节是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其中,肱尺关节允许前臂在臂上的弯曲和伸展运动,桡尺近侧关节允许手的旋前旋后。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用于肱尺关节的假体。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治疗肘关节病变的关节假体是非常复杂的装置,该装置配备有许多部件,需要很长时间来组装并植入患者的肢体。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相对于常规假体具有替代构型的肘关节假体,该替代性构型易于组装并植入到患者的肢体中并且确保良好的关节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改善肘关节假体领域的技术现状。在该技术任务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对于常规假体具有替代构型的肘关节假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保持关节功能从而确保患者具有基本正常的生活方式的肘关节假体。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数量减少的部件的肘关节假体。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肘关节假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肘关节假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根据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肘关节假体。根据另一方面,根据权利要求29提供了组装的方法。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和有益的实施方式。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对肘关节假体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而更清楚,这些实施方式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肘关节假体的侧视立体图;图2示出了图1的假体的后视立体图;图3示出了图1的假体的分解图;图4是图1的假体的肱骨段的正视立体图;图5示出了图1的假体的正视图,其中,尺骨段根据第一工作位置布置;图6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尺骨段根据第二工作位置布置;图7示出了沿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假体的前平面截取的按比例放大的截面图,其中,尺骨段根据第二工作位置布置;图8和图9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肘关节假体的正视图以及其沿着假体本身的正平面截取的纵向截面图;以及图10示出了处于两个工作位置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假体,其中,一个是假体本身弯曲的位置,另一个是假体本身伸展的位置。在附图中,等同的部分或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肘关节假体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表示,该假体能够保持关节空间并且能够确保患者的肘部关节联接,即使在患者的肘部关节存在严重病变时亦能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假体1由与患者的组织生物相容的材料制成。该生物相容材料可以选自金属、金属合金、有机金属化合物、陶瓷或其组合。假体1可以包括由塑料或聚合物材料、例如聚乙烯制成的至少一个部件(将在下文更好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变体中,生物相容材料可以包括或被涂覆有丙烯酸树脂或塑料材料、陶瓷材料或高孔隙率树脂或其组合,或者包括或被涂覆有骨水泥、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者在该生物相容材料中,前述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可以选自热塑性聚合物,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可热成型聚合物和其他类似材料。这样的涂层可以仅覆盖假体的一些部件或全部部件,或甚至可以覆盖最受摩擦的部分。在希望增加假体与该假体周围的骨组织的骨整合的情况下,若涂层是陶瓷或丙烯酸类,则该涂层可以包括例如羟磷灰石。对于假体1的最易被磨损的表面或部件,这样的涂层可以通过沉积或施加金属氧化物和/或氮化物、例如氮化钛来制造,以增加其硬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肘关节假体可以由塑料或陶瓷材料制成,并且包括能够对植入物提供更好的稳定性、更高的抗负载性等的金属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假体1包括至少一个尺骨段2、限定有接合座4的至少一个肱骨段3、以及关节联接装置5,该关节联接装置5位于接合座4处用以实现尺骨段2与肱骨段3之间的接合和关节联接。更具体地,尺骨段2具有茎部6,该茎部6在近端部7与远端部8之间沿着大致纵向轴线x-x伸展。肱骨段3具有茎部9,该茎部9在近端部10与远端部11之间沿着大致纵向的轴线y-y伸展。肱骨段3的远端部11与尺骨段2的近端部7限定如上所述的接合座4。将在下文中更清楚地描述的位于肱骨段3的远端部11与尺骨段2的近端部7之间的关节联接装置5使用时沿着与肱骨段3的所述大致纵向轴线y-y垂直的轴线z-z布置在接合座4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假体的肱骨段3具有朝向其近端部10渐缩的茎部9并且具有使用时的正面12、使用时的背面13以及在图中分别用标记14和15表示的左右两个使用时的侧面。肱骨段3的远端部11构造成大致呈叉状并且包括两个侧部16、17,两个侧部16、17在使用期间一个位于右侧一个位于左侧,两个侧部16、17分别从茎部9在相应的使用时的侧面14或15处大致沿着轴线y-y伸展。肱骨段3的远端部11还包括前壁18,前壁18用于连接在侧部16与侧部17之间并且在使用时的正面12处连接至茎部9。该前壁18以悬臂方式从使用时的正面12大致伸展。远端部11还包括后壁18’,后壁18’用于连接在侧部16与侧部17之间并且在使用时的背面13处以与该使用时的背面13大致共面的方式连接至茎部9。侧部16和17、使用时的前壁18和使用时的后壁18’限定接合座4。如将观察到的,肱骨段3的远端部11的侧部16或17从侧向观察具有大致圆形的构型(图1和图2),其中,在与前壁18的连接部处具有大致平直的第一部段19或20,在与使用时的后壁18’的连接部处具有同样大致平直的第二部段19’或20’。此外,侧部16和侧部17从正面观察具有随着远离茎部9而渐增的厚度(图3至图9)。有利地,接合座4其本身还具有相对于纵向轴线y-y随着远离茎部9而渐增的截面。通过一种这样的构型,在接合座4中,侧部16和17在前壁18附近处于最小间距23,并且在侧部16和17的(相对于茎9的)最末端处处于最大间距。通过一种这样的构型,将容易理解的是,能够获得在使用假体本身期间、即在植入有该假体的肢体的弯曲伸展运动期间施加在尺骨段2和肱骨段3上的力的最佳分布。在远端部11的每个侧部16、17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1、22,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中,每个侧部有一个开口。每个侧部16或17上的至少一个开口与远端部11的另一侧部17或16中的另外的至少一个开口沿着公共轴线对准,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情况下该公共轴线为轴线z-z。如将在下文中更好地阐述的,关节联接装置5在使用时被布置在该轴线上。返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假体1的尺骨段2,尺骨段2其本身具有朝向其远端部8渐缩的茎部6并且具有使用时的正面24、使用时的背面25以及分别用附图标记26和27表示的左右两个使用时的侧面。每个面26和27在尺骨段2的近端部7处具有相对于茎部的相应的远端部8而言大致平坦且扩大的构型。更具体地,在近端部7处,每个面26和27是大致圆润的、大致圆形的。应当注意到的,具体参见图5至图9,尺骨段2定尺寸成使得其近端部7的总体横截面尺寸小于肱骨段3的接合座4的最小横截面尺寸(图7中的最小间距23),使得尺骨段2能够以一定的空间插入肱骨段3的接合座4中,更具体地,尺骨段2能够移动成使其侧部面26或27与座本身的侧部16或另一侧部17相接触。在尺骨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肘关节假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肘关节的假体,包括:‑至少一个尺骨段(2),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包括在近端部(7)与远端部(8)之间沿着大致纵向轴线(x‑x)延伸的茎部(6);‑至少一个肱骨段(3),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包括在近端部(10)与远端部(11)之间沿着大致纵向轴线(y‑y)延伸的茎部(9);‑至少一个接合座(4),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座(4)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的所述远端部(11)与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之间,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座(4)由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限定;‑关节联接装置(5),所述关节联接装置(5)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的所述远端部(11)与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之间,所述关节联接装置(5)能够沿着与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的所述大致纵向轴线(y‑y)正交的轴线(z‑z)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能够接合在所述接合座(4)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本身的纵向轴线(x‑x)与所述关节联接装置(5)的所述轴线(z‑z)非正交,而是取决于依所述假体被设计成植入到患者的右上肢还是左上肢中而定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工作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1 IT VR2014A0002571.一种用于肘关节的假体,包括:-至少一个尺骨段(2),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包括在近端部(7)与远端部(8)之间沿着大致纵向轴线(x-x)延伸的茎部(6);-至少一个肱骨段(3),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包括在近端部(10)与远端部(11)之间沿着大致纵向轴线(y-y)延伸的茎部(9);-至少一个接合座(4),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座(4)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的所述远端部(11)与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之间,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座(4)由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限定;-关节联接装置(5),所述关节联接装置(5)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的所述远端部(11)与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之间,所述关节联接装置(5)能够沿着与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的所述大致纵向轴线(y-y)正交的轴线(z-z)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能够接合在所述接合座(4)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本身的纵向轴线(x-x)与所述关节联接装置(5)的所述轴线(z-z)非正交,而是取决于依所述假体被设计成植入到患者的右上肢还是左上肢中而定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工作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的总体截面尺寸小于由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的所述接合座(4)限定的截面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接合座(4)具有随着沿所述纵向轴线(y-y)远离所述茎部(6)而渐增的截面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2)设置有朝向所述近端部(10)渐缩的所述茎部(9),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包括使用时的正面(12)、使用时的背面(13)以及位于左侧和右侧的两个使用时的侧面(14、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肱骨段(3)的所述远端部(11)构造成大致呈叉状并且包括:-两个侧部(16、17),所述两个侧部(16、17)在使用中一个位于左侧、一个位于右侧,每个所述侧部(16、17)对应于相应的使用时的侧面(14、15)而大致沿着所述轴线(y-y)从所述茎部(9)延伸;-使用时的前壁(18),所述使用时的前壁(18)用于所述侧部(16、17)之间的连接并且在所述使用时的正面(12)处连接至所述茎部(9),并且所述使用时的前壁(18)大致从所述使用时的正面(12)以悬臂方式延伸;以及-使用时的后壁(18’),所述使用时的后壁(18’)用于所述侧部(16、17)之间的连接并且在所述使用时的背面(13)处连接至所述茎部(9),并且所述使用时的后壁(18’)大致从所述使用时的背面(13)沿着所述轴线(y-y)延伸;所述侧部(16、17)、所述使用时的前壁(18)和所述使用时的后壁(18’)限定所述接合座(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侧部(16、17)具有大致圆形形状,其中,在所述侧部(16、17)与所述使用时的前壁(18)的连接部和与所述使用时的后壁(18’)的连接部处分别具有大致平直部段(19、20;19’、20’)。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假体,其中,在每个侧部(16、17)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1、2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侧部(16、17)中的一个侧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1、22)与所述侧部(17、16)中的另一侧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2、21)沿着与所述关节联接装置(5)的所述轴线(z-z)一致的轴线对准。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侧部(16、17)具有沿着远离所述茎部(9)的方向渐增的厚度。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侧部(16、17)在所述使用时的前壁(18)附近处于最小间距(23)。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设置有朝向所述远端部(8)渐缩的所述茎部(6),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包括一个使用时的正面(24)、一个使用时的背面(25)以及位于右侧和左侧的两个使用时的侧面(26、27)。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在从侧向观察时呈现出相对于所述远端部(8)附近的对应部分而言大致扁平且扩大的构型。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假体,其中,所述关节联接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销(29),所述至少一个销(29)的截面与由所述肱骨段(3)的所述远端部(11)的所述侧部(16、17)中的对准的所述贯通开口(21、22)限定的间隙相对应。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假体,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所述近端部(7)的所述使用时的侧面(26、27)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8),从而限定出大致沙漏状的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至少一个尺骨段(2)的包含所述轴线(x-x)的纵向对称平面处具有最小截面(F),并且所述间隙的截面随着远离所述纵向对称平面而渐增。15.根据权利要求13和14所述的假体,其中,由所述贯通开口(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奥范尼·法乔利伦佐·索菲亚蒂
申请(专利权)人:泰克里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