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彦震专利>正文

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466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12:06
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将床体分为三个红外线发射区域,对婴幼儿易着凉部位的胸部和腹部区域进行高频率重点发射红外线,对头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进行低频率发射红外线。通过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能否接收到红外线进行检测,若人体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处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接收到红外线并且超过了预期设置的时间,则系统判断为踢被并将踢被信号、踢被部位和踢被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通过非接触方式每60秒为一个周期采集人体腋窝处的温度,若人体腋窝处的温度不在正常的温度区间,则系统判断为发烧并将发烧信号和发烧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以此对守护者进行及时提示。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婴幼儿踢被监控方法。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ant kicking

The infant kick monitoring system divides the bed into three infrared emitting areas, which emits high frequency focused infrared emission on the chest and abdominal regions where babies are easy to catch cold, and launches infrared at low frequencies for the head regions, legs and feet. The detection module can receive infrared detection by infrared receiving tube to all parts of the body, if the human body chest, abdomen, arms, legs and feet of the infrared receiving pipe at the detection module receives the infrared ray and exceeded expectations in the set time, the system judges for being kicked and kicked by the signal, playing and playing are part of is sent to the terminal prompt degree. The non contact every 60 seconds for a period of acquisition of human armpit temperature, if human armpit temperature is not in the normal temperature range, the system will have a fever have a fever and judge for the signal and sent to the terminal that have a fever degree, so as to prompt the guardian.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monitoring method for infant ki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庭监控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婴幼儿及儿童无生活自理能力,睡觉时经常踢开被子或者在睡觉时翻身而掀开被子,此时儿童的守护者往往因为熟睡而不能察觉,熟睡的婴幼儿及儿童由于无被子盖着而着凉。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守护者往往不能全天检查孩子的身体状态,例如,体温,尤其是在夜间睡觉时。婴幼儿身心尚未成熟,无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有必要对婴幼儿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控。目前相关技术中有使用儿童睡袋等产品来解决儿童夜间踢被而着凉的问题,睡袋对儿童的睡姿有过多的限制。目前相关技术中对婴幼儿踢被检测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检测被窝内温度变化来判断踢被并进行提醒。由于温度的降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种解决方案存在检测时间长的问题。目前相关技术中有通过红外/近红外摄像头对人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进而对睡眠者是否踢被进行判断,红外摄像头由于价格比较贵,数据信息处理量大,在夜晚拍摄效果很差,数据不易处理,对于踢被的各个情况不能处理的很完善。目前技术中有通过佩戴在婴幼儿身上的红外对管来监控婴幼儿是否踢被,通过佩戴在身上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线到被子上面,经过反射被佩戴在婴幼儿身上的接收管接收,通过接收管的电压变化判断婴幼儿与被子的间的距离,但是在睡觉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正常的缝隙,这种情况并不是所说的踢被情况,婴幼儿和被子之间的预设距离很难设置,这种方案误判率很高。目前相关技术中有使用儿童睡袋等产品来对儿童体温进行监测,睡袋对儿童的睡姿有过多的限制。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同样可以推广到各种病人、老人等暂时缺乏自理能力及自理能力比较弱的人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多个红外线发射装置上面的红外发射管沿着不同的发射角度,依次循环点亮红外发射管,对床体和人体的各个区域无死角发射红外线,在夜晚检测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作为唯一的发射源可以有效的减小外界的干扰,性能稳定,判断准确。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将床体分为三个红外线发射区域,对婴幼儿易着凉部位的胸部和腹部区域进行高频率重点发射红外线,对头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进行低频率发射红外线,以此增加易着凉部位的权重,提高判断准确度。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能否接收到红外线进行检测,若人体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处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接收到红外线并且超过了预期设置的时间,则系统判断为踢被并将踢被信号、踢被部位和踢被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中的智能手环、智能枕头或智能床垫对守护者进行提示,以此避免了熟睡的婴幼儿及儿童由于无被子盖着而着凉。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非接触方式每60秒为一个周期采集人体腋窝处的温度,若人体腋窝处的温度不在正常的温度区间,则系统判断为发烧并将发烧信号和发烧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对守护者进行提示,采用非接触方式采集婴幼儿体温,更加舒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婴幼儿踢被监控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按此目的设计的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包括:红外线发射装置,人体信息采集终端和提示终端。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红外线发射装置,多个红外线发射装置从多个方向对床体和人体的各个区域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发射装置上面有多个红外发射管,每个红外发射管沿着不同的发射角度发射红外线以此覆盖床体的不同区域,通过依次循环点亮红外发射管,以此对床体和人体的各个区域无死角发射红外线。将床体分为三个红外线发射区域,分别是头部区域,胸部和腹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对婴幼儿易着凉部位的胸部和腹部区域进行高频率重点发射红外线,对头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进行低频率发射红外线。人体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红外接收管矩阵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主控模块。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通过非接触方式每60秒为一个周期采集人体腋窝处的温度,以此对人体的体温进行实时检测。红外接收管矩阵模块包括多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红外接收管矩阵模块中每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分别安装在人体的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位置,以此对身体的各个部位单独进行检测,确定踢被的位置。每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包括多个红外接收管和一个电压比较器,多个红外接收管共用同一个电压比较器,通过电压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来判断是否踢被。若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则电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到主控模块;若红外接收管没有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则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到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通过中断对电压比较器输出的高低电平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进行捕捉,以此判断是否踢被。多个红外接收管并联在一起,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相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直接与主控模块的I/O口相连。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通过红外、蓝牙、WiFI和Zigbee进行无线通信。人体信息采集终端通过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能否接收到红外线进行实时检测,若人体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处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接收到红外线并且超过了预期设置的时间,则系统判断为踢被并将踢被信号、踢被部位和踢被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中的第二通信模块。通过非接触方式每60秒为一个周期采集人体腋窝处的温度,若人体腋窝处的温度不在正常的温度区间,则系统判断为发烧并将发烧信号和发烧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中的第二通信模块。若人体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暴露在被子外面,暴露在外面的身体部位越多,时间越长,踢被情况越严重。若腋窝处的温度超过人体正常的温度区间,温度越高,发烧越严重;若腋窝处的温度低于人体正常的温度区间,温度越低,发烧越严重。提示终端包括:第二通信模块,震动模块,呼吸灯,语音提示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与第一通信模块通信。提示终端中的主控模块通过对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踢被信号、踢被子位置、踢被子程度、发烧信号和发烧程度进行处理,通过震动模块进行震动,呼吸灯闪烁,语音提示模块进行语音提示等一种或者多种方式进行提示。提示终端为智能穿戴设备或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枕头,智能床垫。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婴幼儿踢被监控方法,将床体分为三个红外线发射区域,对婴幼儿易着凉部位的胸部和腹部区域进行高频率重点发射红外线,对头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进行低频率发射红外线。通过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能否接收到红外线进行检测,若人体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处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接收到红外线并且超过了预期设置的时间,则系统判断为踢被并将踢被信号、踢被部位和踢被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中的第二通信模块。通过非接触方式每60秒为一个周期采集人体腋窝处的温度,若人体腋窝处的温度不在正常的温度区间,则系统判断为发烧并将发烧信号和发烧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中的第二通信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婴幼儿踢被监控方法能够对婴幼儿身上的被子是否被踢开和婴幼儿是否发烧进行实时检测,并在检测到婴幼儿踢被和发烧时时通过提示终端中的智能手环、智能枕头或智能床垫对守护者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包括:红外线发射装置,人体信息采集终端和提示终端;通过将床体分为三个红外线发射区域,对婴幼儿易着凉部位的胸部和腹部区域进行高频率重点发射红外线,对头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进行低频率发射红外线,对人体各个部位能否接收到红外线进行检测,若人体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处接收到红外线并且超过了预期设置的时间,则系统判断为踢被并将踢被信号、踢被部位和踢被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包括:红外线发射装置,人体信息采集终端和提示终端;通过将床体分为三个红外线发射区域,对婴幼儿易着凉部位的胸部和腹部区域进行高频率重点发射红外线,对头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进行低频率发射红外线,对人体各个部位能否接收到红外线进行检测,若人体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处接收到红外线并且超过了预期设置的时间,则系统判断为踢被并将踢被信号、踢被部位和踢被程度发送至提示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红外线发射装置,多个红外线发射装置从多个方向对床体和人体的各个区域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发射装置上面的多个红外发射管沿着不同的发射角度依次循环点亮,以此对床体和人体的各个区域无死角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床体分为三个红外线发射区域,分别是头部区域,胸部和腹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对婴幼儿易着凉部位的胸部和腹部区域进行高频率重点发射红外线,对头部区域、腿部和脚部区域进行低频率发射红外线。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人体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红外接收管矩阵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主控模块;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通过非接触方式每60秒为一个周期采集人体腋窝处的温度;红外接收管矩阵模块包括多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红外接收管矩阵模块中每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分别安装在人体的胸部、腹部、胳膊、腿部和脚部位置,对身体的各个部位单独进行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红外接收管矩阵模块,其特征在于,每组红外接收管检测模块包括多个红外接收管和一个电压比较器,多个红外接收管并联在一起,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相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直接与主控模块的I/O口相连,通过对电压比较器输出的高低电平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进行捕捉来判断是否踢被。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婴幼儿踢被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非接触方式每60秒为一个周期采集人体腋窝处的温度,若人体腋窝处的温度不在正常的温度区间,则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彦震
申请(专利权)人:宋彦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