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系统及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466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公交系统及实现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固定于公交车顶的至少一个摄像头,设置于车内的多个特征点,数据传输模块,服务器,客户端,定位装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分别和摄像头、定位装置、服务器连接;所述客户端和服务器网络连接;所述多个特征点设置位置在乘客座位上和公交车过道地板上选取。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拥挤度可以存在误差的实际情况对车内特征点的识别为静态图像固定位置识别,处理简单,大大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公交系统及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公交系统及实现方法,属于公共交通服务领域。
技术介绍
公交车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现代生活人们出行增加,不仅追求效率,更关注舒适度。掌上公交系统已经很普及,可以实时的查询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但是如果等到的公交车是一辆满载的上不去的公交车无疑是非常失败的乘车体验。现有的公交拥挤度的研究一般都是在确定公交车内部的具体人数上思考,例如专利文献:CN201710150279公开一种公交车拥挤度确定的方法和装置,为了提高图像识别准确率,通过非常复杂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以及光流算法确定运动矢量,运动矢量确定运动斑块......来确定车内的乘客人数进而确定拥挤度。专利文献:公开号106548451A公开了一种客车客流拥挤度计算方法和装置,针对车内全景图像进行人体识别和计数,通过计数结果用于进行客车流量分析。上述思路虽有效果,但无疑增加系统开销,面对庞大的城市公交体系,服务器很难支撑。换一思路我们只是想知道公交车人多还是人少,一辆核载几十人的公交车里面有3个还是5个,8个人对我们的拥挤度体验是一样的。所以拥挤度的确定只需要范围,无需具体确定人数,可以有一定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简单处理,确定公交车拥挤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点在于利用了拥挤度可以存在误差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简单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智能公交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固定于公交车顶的至少一个摄像头,设置于车内的多个特征点,数据传输模块,服务器,客户端,定位装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分别和摄像头、定位装置、服务器连接;所述客户端和服务器网络连接;所述多个特征点设置位置在乘客座位上和公交车过道地板上选取。所述服务器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接收模块、存储模块;接收模块接收摄像头的图像以及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识别图像特征点,确定拥挤度结论,反馈客户端查询结果,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拥挤度结论以及位置信息。所述客户端为网络访问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GPRS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特征点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权重。所述定位装置为GPS定位装置或北斗定位装置。或者所述定位装置为RFID定位装置,公交车中放置和数据传输模块电性相连的RFID读卡器,公交站台放置RFID电子标签。智能公交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公交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置公交车内多个特征点;步骤二:拍摄公交内部图像;步骤三:通过识别图像中特征点个数确定公交车内拥挤度级别;步骤四:获取当前公交位置信息。所述步骤一中多个特征点包括乘客座位特征点以及过道特征点;或者多个特征点仅为过道特征点,不同位置特征点具有不同权重。所述步骤二中拍摄公交内部的图像工具为车顶摄像头拍摄时机为驶离车站后固定时间;所述车顶摄像头位置可在车前、车中、车后车顶处选取。所述步骤三识别图像中特征点为单个图像固定位置像素识别。所述步骤四获取当前公交位置信息通过车内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或者通过公交车内设置RFID读卡器,站点设置RFID电子标签。本专利技术主要有益效果:车内特征点的识别为静态图像固定位置识别,处理简单,大大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其中:1、摄像头,2、识别区域,3、座椅,4、任一个特征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智能公交系统包括固定于公交车顶的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车顶摄像头位置可在车前、车中、车后车顶处选取。在车内设置多个特征点,所述多个特征点包括乘客座位特征点以及过道特征点,或者仅为座位特征点或仅为过道特征点;考虑到有些位置乘客不愿意做例如多个座位连在一起的最后一排两边靠窗,倒数第二排两边靠窗等,将不同位置特征点设置不同权重。乘客优先坐的座椅或站立位置特征点权重低,乘客不愿意坐的座椅或站立位置特征点权重高,特征点为颜色与座椅颜色和公交车底板颜色对比鲜明的颜色标识。例如座椅蓝色,底板褐色,特征点可以用红色或黄色。车内固定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GPRS无线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分别和摄像头、定位装置、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接收模块、存储模块;接收模块接收摄像头的图像,处理模块用于识别图像特征点,确定拥挤度结论,然后存储模块将存储拥挤度结论,公交定位信息,用户查询时服务器将反馈客户端查询结果。所述客户端和服务器网络连接,所述客户端为网络访问设备如手机,电脑,ipad等。定位装置为GPS定位装置或北斗定位装置通过定位装置获取经纬度信息位置可直接显示在地图上。定位装置还可以为RFID定位装置,公交车中放置和数据传输模块电性相连的RFID读卡器,公交站台放置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为有源电子标签,识别信号较远适合公交车和站台之间的数据传输,RFID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ID号,读卡器通过ID号识别,将此ID号传输到服务器(传输的内容仅为ID号效率高),服务器中存储模块存储ID号和站台信息映射表用于查询,不同路数的公交车在同一站台都识别统一的RFID电子标签。智能公交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公交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置公交车内多个特征点;多个特征点包括乘客座位特征点以及过道特征点;或者多个特征点仅为过道特征点,不同位置特征点具有不同权重。步骤二:拍摄公交内部图像;拍摄公交内部的图像工具为车顶摄像头拍摄时机为驶离车站后固定时间;所述车顶摄像头位置可在车前、车中、车后车顶处选取。步骤三:通过识别图像中特征点个数确定公交车内拥挤度级别;识别图像中特征点为单个图像固定位置像素识别。步骤四:获取当前公交位置信息;通过车内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或者通过公交车内设置RFID读卡器,站点设置RFID电子标签。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乘客座椅和过道位置设置多个特征点,公交车为大车型,假设荷载50人,座位30个,过道可站20人,车顶摄像头为3个位置固定在车前、车中、车后车顶处,用三个车顶摄像头从上拍摄,识别区域不重叠并覆盖车内所有空间。座椅布局为双排,每个座椅上设置一个特征点计30个,过道中间设置一排特征点间距40CM,计20个(普通公交10.2米车长,去掉前后无法站人区域)最后三排靠车窗的座位特征点权重为2,其它特征点权重为1。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为GPS定位装置或北斗定位装置,数据传输模块中包括定时器,此定时器和公交车控制信号相连接,汽车驶出车站后控制信号触发定时器开始计时。车顶摄像头拍摄时机为公交车驶离车站后固定时间,例如出站1分钟此时上车的乘客基本都已固定位置。数据传输模块中包括定时器,此定时器和公交车关门控制信号相连接,汽车驶出车站后控制信号触发定时器开始计时。数据传输模块截取此时摄像头图像,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模块接收后交由处理模块处理。同时将GPS定位装置或北斗定位装置获取的经纬度信息传输到服务器,并存储于服务器存储模块。由于摄像头固定,图像中特征点的位置相对固定,处理器只需要在图像预设的特征点位置进行像素识别,确定特征点的存在与否,并乘以自身权重系数,确定最后拥挤度数值。等效特征点总数量为56个,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公交系统及实现方法

【技术保护点】
智能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固定于公交车顶的至少一个摄像头,设置于车内的多个特征点,数据传输模块,服务器,客户端,定位装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分别和摄像头、定位装置、服务器连接;所述客户端和服务器网络连接;所述多个特征点设置位置在乘客座位上和公交车过道地板上选取。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固定于公交车顶的至少一个摄像头,设置于车内的多个特征点,数据传输模块,服务器,客户端,定位装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分别和摄像头、定位装置、服务器连接;所述客户端和服务器网络连接;所述多个特征点设置位置在乘客座位上和公交车过道地板上选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接收模块、存储模块;接收模块接收摄像头的图像以及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识别图像特征点,确定拥挤度结论,反馈客户端查询结果,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拥挤度结论以及位置信息;所述客户端为网络访问设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GPRS无线传输模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特征点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权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为GPS定位装置或北斗定位装置;或所述定位装置为RFID定位装置,公交车中放置和数据传输模块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复兴索依娜刘亚志吴亚峰苏亚光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