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31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头。一种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包括复位弹簧和设有插销的插头外壳,插头外壳设有通孔,通孔内固接有滑套,滑套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接部,滑套内穿设有驱动杆,驱动杆远离插销的一端设有大径段,大径所述插座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套设在驱动杆上的限位套、另一端形成按压部,限位套设有同第一挡接部配合而防止驱动杆脱出滑套的第三挡接部,复位弹簧的一端同大径段连接在一起且穿设在限位套内、另一端同第二抵接部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手即能够实现对插座的按压和插头的拔出的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解决了从插座上以对插座进行保护的方式拔出插头时需要两只手进行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插头,尤其涉及一种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
技术介绍
插头是用于同插座配合引入电源给电器的部件。插头的基本结构包括插头外壳和连接在插头外壳的插片(又称插销),使用时通过插片插入插座的插孔内后同插套连接在一起而引出电源。为了保证插套和插片之间的可靠连接,会将插套设计为以较大的夹持力夹持在插片上,为了拔出插头时不导致插座损坏,需要一只手按住插座、另一只手抓住插头的方式进行拔出,导致拔出时不便,尤其是插头插在移动插座上时、必须两只手才能够拔出;如果夹持力十分大或使用者力气较小时,使用者需要一边用力向外拔、一边向两边晃动插头才能够将插头拔出,这样将会导致插座的插套夹持力非正常下降和墙壁插座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手即能够实现对插座的按压和插头的拔出的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解决了从插座上以对插座进行保护的方式拔出插头时需要两只手进行作业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包括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设有插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插头外壳设有沿插销延伸方向贯通插头外壳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接部,所述滑套内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插销的一端设有大径段,所述大径段的朝向插销所在的一端朝向所述插头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套设在驱动杆上的限位套、另一端形成按压部,所述限位套设有同所述第一挡接部配合而防止驱动杆脱出所述滑套的第三挡接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同所述大径段连接在一起且穿设在所述限位套内、另一端同所述第二挡接部连接在一起。使用时,按压按压部而驱动驱动杆从插销所在端伸出而按压住插座,然后拔插头即可。大径段上设置限位套套设在复位弹簧上,能够提高复位弹簧同大径段连接时的可靠性,还能够降低弹簧伸缩时同滑套之间产生摩损的可能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挡接部位于所述限位套远离所述大径段的一端。作为优选,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驱动杆上。作为优选,所述插头外壳包括底盒和上盖,所述插销连接在所述底盒上,所述滑套包括底盒段和上盖段,所述底盒段同所述底盒固接在一起,所述上盖段同所述上盖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挡接部设置在所述底盒段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接部设置在所述上盖段远离所述底盒的一端。作为另一优选,所述插头外壳包括底盒和上盖,所述插销连接在所述底盒上,所述滑套包括上端全开口的筒形主体和盖在筒形主体上端的盖板,所述筒形主体同所述上盖一体成型在一起,所述第一挡接部设置在所述筒形主体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盖板构成所述第二挡接部。插头外壳拆卸开后,驱动杆和复位弹簧等仍旧同上盖连接在一起,不会产生脱离现象。作为优选,所述底盒通过螺栓的螺纹端依次穿过底盒和上盖后同螺母连接在一起而同上盖固定在一起,所述盖板封盖住所述螺母和螺栓。盖板起到一物二用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通孔设有位于所述底盒的扩孔段,所述筒形主体设有小径端,所述小径段穿设在所述扩孔段内。滑套能起到对插头外壳进行装配时进行定位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插头外壳为包胶结构,所述滑套包括主体段和管盖段,所述第一挡接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段,所述第二挡接部设置在所述管盖段,所述主体段和管盖段通过止口密封连接在一起,同时方便地将驱动杆和复位弹簧等集成在插头外壳内,保证熔胶不会进入滑套内部而影响活动部件正常工作。作为优选,所述插头外壳的侧面上设有助力槽。能够提高拔出插头的方便性。作为优选,所述按压部上连接有按压帽,所述按压帽沿驱动杆轴向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大径段沿驱动杆轴向的投影面积。进行按压时方便。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单手操作即可拔出插头,无需另一只手去压住插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包括插头外壳1、插销2、滑套3、驱动杆4和复位弹簧5。插头外壳1包括底盒11、上盖12、螺栓13和螺母14。插销2连接在底盒11上。插销2沿底盒和上盖的分布方向即图中上下方向延伸。底盒11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螺栓容置坑111。上盖12的顶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凹坑121。凹坑121内设有螺母限位孔122。螺栓13的螺纹端依次穿过底盒11和上盖12后同螺母14连接在一起而将底盒11同上盖12固定在一起。螺栓13的头部完全容置在螺栓容置坑111内。螺母14位于螺母限位孔122内。插头外壳1设有通孔15。通孔15沿上下方向贯通插头外壳1。通孔15设有扩孔段151。扩孔段151位于底盒11上。滑套3包括筒形主体31和盖板32。筒形主体31的上端为全开口结构。筒形主体31的下端设有小径段311。小径段311穿设在扩孔段151内。小径端311的下端设有内翻边而形成第一挡接部33。筒形主体31的上端同上盖12一体成型在一起而设置在通孔15内。盖板32盖在筒形主体31上端上。盖板32沿筒形主体31的径向朝筒形主体内部伸出而形成第二挡接部34。盖板32容置在凹坑121内,通过某种方式(如扣合、粘接等)同上盖12固定在一起。驱动杆4穿设在滑套3内。驱动杆4的下端经小径段311穿出后穿设在通孔15的下端内。驱动杆4的上端设有大径段41。大径段41的下端朝下延伸形成限位套42。限位套42套设在驱动杆4上或与驱动杆4为一整体。限位套42的下端设有外翻边而形成第三挡接部43。第三挡接部43抵接到第二挡接部34而阻止驱动杆4从滑套3内脱出。限位套42滑动穿设在盖板32内。第三挡接部43滑动穿设在筒形主体31内。限位套42的上端形成按压部44。按压部44上可拆卸连接有按压帽45。按压帽45垂直向下的投影面积大于大径段41垂直向下的投影面积。复位弹簧5套设在驱动杆4上。复位弹簧5的下端同第一挡接部33挡接在一起。复位弹簧5的上端穿设在限位套42内。复位弹簧5的上端同大径段41的下端面抵接在一起。拔出插头时,先按压住按压帽45而使得驱动杆4按压在插座上,然后拉拔插头外壳1、使得插销2从插座内拔出,此过程中驱动杆4朝下伸出插头外壳1。插头从插座上拔出后,松开对按压帽45的按压作用,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驱动杆4复位。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参见图2,滑套3包括底盒段35和上盖段36。底盒段35同底盒11一体成型在一起。底盒段35的下端设有内翻边而形成第一挡接部33。上盖段36同上盖12一体成型在一起。上盖段36的上端设有内翻边而形成第二挡接部34。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参见图3,插头外壳1为包胶结构。滑套3包括主体段37和管盖段38。主体段37的下端设有内翻边而形成第一挡接部33。主体段37的上段和管盖段38的下端通过止口密封连接在一起。管盖段38的上端设有内翻边而形成第二挡接部34。除按压帽之外所有零部件均通过某种方式先联接在一起,然后再包胶而成为整体,包胶完成后再装按压帽。插头外壳1的侧面上设有助力槽16。使用时,通过手指卡在助力槽16内而拔出插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包括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设有插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插头外壳设有沿插销延伸方向贯通插头外壳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接部,所述滑套内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插销的一端设有大径段,所述大径段的一端朝向插销所在端延伸形成套设在驱动杆上的限位套、另一端形成按压部,所述限位套设有同所述第一挡接部配合而防止驱动杆脱出所述滑套的第三挡接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同所述大径段连接在一起且穿设在所述限位套内、另一端同所述第二挡接部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包括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设有插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插头外壳设有沿插销延伸方向贯通插头外壳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接部,所述滑套内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插销的一端设有大径段,所述大径段的一端朝向插销所在端延伸形成套设在驱动杆上的限位套、另一端形成按压部,所述限位套设有同所述第一挡接部配合而防止驱动杆脱出所述滑套的第三挡接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同所述大径段连接在一起且穿设在所述限位套内、另一端同所述第二挡接部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接部位于所述限位套远离所述大径段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驱动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单手推拉式快速拔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壳包括底盒和上盖,所述插销连接在所述底盒上,所述滑套包括底盒段和上盖段,所述底盒段同所述底盒一体成型在一起,所述上盖段同所述上盖一体成型在一起,所述第一挡接部设置在所述底盒段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接部设置在所述上盖段远离所述底盒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雪可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鸥创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