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极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25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集极电极,其中,所述收集极电极包括自外向内顺次套接设置的外绝缘瓷环(1)、内电极筒(2)和电极块(3),且所述电极块(3)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陷部(301);其中,所述电极块(3)中远离所述凹陷部(301)的一端还设置有紧固套环(4),且所述紧固套环(4)包括与设置有凹陷部(301)的端面相对的端面相契合的底板(401),以及自所述底板(401)延伸且围合所述电极块(3)至少部分侧面的围合部(402),所述围合部(40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电极筒(2)和所述电极块(3)之间。实现了具有散热效率高同时又具有更好的吸气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集极电极
本技术涉及真空电子器件行波管的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收集极电极。
技术介绍
行波管作为真空微波功率放大器件,具有频带宽、增益大、效率高、输出功率大等优点,在各类军用微波发射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武器装备的“心脏”。由于行波管工作原理本身的限制,行波管的收集极需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大功率行波管中,收集极将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这些能量不能够及时传出,将会导致收集极烧坏,行波管无法工作;另一方面,大功率行波管在工作的时候,电子枪部件、慢波部件、收集极部件均受到热的影响,有一些残留在材料内部的微量气体释放出来,导致行波管真空环境变差,也将会引起管子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发生。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散热效率高同时又具有更好的吸气效果的收集极电极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行波管工作原理本身的限制,行波管的收集极需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大功率行波管中,收集极将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这些能量不能够及时传出,将会导致收集极烧坏,行波管无法工作;另一方面,大功率行波管在工作的时候,电子枪部件、慢波部件、收集极部件均受到热的影响,有一些残留在材料内部的微量气体释放出来,导致行波管真空环境变差,也将会引起管子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发生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散热效率高同时又具有更好的吸气效果的收集极电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集极电极,其中,所述收集极电极包括自外向内顺次套接设置的外绝缘瓷环、内电极筒和电极块,且所述电极块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陷部;其中,所述电极块中远离所述凹陷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紧固套环,且所述紧固套环包括与设置有凹陷部的端面相对的端面相契合的底板,以及自所述底板延伸且围合所述电极块至少部分侧面的围合部,所述围合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电极筒和所述电极块之间。优选地,所述电极块中设置有凹陷部的端面上至少形成为多个台级,且至少两个台级距离所述凹陷部底面的距离不同。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台级为锥柱结构。优选地,所述外绝缘瓷环的至少部分内表面和所述内电极筒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之间还设置有焊料片。优选地,所述内电极筒包括外表面能够与所述外绝缘瓷环至少部分内表面相契合的夹持段,以及自所述夹持段沿所述外绝缘瓷环轴向方向延伸的延长段,且所述延长段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绝缘瓷环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优选地,所述夹持段中远离所述延长段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电极块中设置有紧固套环的一端的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电极块的端面凸出于所述夹持段中远离所述延长段的一端的端面。优选地,所述夹持段中远离所述延长段的一端中靠近所述电极块的内侧面至少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且至少部分所述围合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优选地,所述电极块和所述紧固套环之间还设置有焊料丝。优选地,所述外绝缘瓷环为圆筒状结构,且圆筒状结构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凸台;所述外绝缘瓷环自端面沿所述外绝缘瓷环的轴向方向向内形成有至少一个穿线孔,且所述穿线孔沿所述外绝缘瓷环的周向方向均布。优选地,所述外绝缘瓷环为氧化铝陶瓷材料和/或氧化铍陶瓷材料;所述内电极筒为无氧铜材料和/或钼铜镍合金材料;所述电极块为多孔钛金属块,且孔隙度为48-50%;所述紧固套环为无氧铜材料和/或纯镍材料,且所述紧固套环的厚度为0.5-1m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该收集极电极设置为自外向内顺次套接的外绝缘瓷环、内电极筒和电极块,并在电极块的一个端面上形成多个凹陷部,而后在远离凹陷部的一端设置紧固套环,并将该紧固套环设置为包括底板和围合部,且围合部设置于内电极筒和电极块之间,从而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制得的收集极电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且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在实际使用时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和吸气效果,大大提高了该收集极电极的使用性能。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收集极电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绝缘瓷环2-内电极筒3-电极块4-紧固套环5-焊料片101-凸台102-穿线孔201-夹持段202-延长段301-凹陷部302-台级401-底板402-围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上、下、端面”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集极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收集极电极包括自外向内顺次套接设置的外绝缘瓷环1、内电极筒2和电极块3,且所述电极块3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陷部301;其中,所述电极块3中远离所述凹陷部301的一端还设置有紧固套环4,且所述紧固套环4包括与设置有凹陷部301的端面相对的端面相契合的底板401,以及自所述底板401延伸且围合所述电极块3至少部分侧面的围合部402,所述围合部40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电极筒2和所述电极块3之间。上述设计通过将该收集极电极设置为自外向内顺次套接的外绝缘瓷环1、内电极筒2和电极3块,并在电极块3的一个端面上形成多个凹陷部301,而后在远离凹陷部301的一端设置紧固套环4,并将该紧固套环4设置为包括底板401和围合部402,且围合部402设置于内电极筒2和电极块3之间,从而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制得的收集极电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且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在实际使用时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和吸气效果,大大提高了该收集极电极的使用性能。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性能,增强其散热性能和吸气性能等,所述电极块3中设置有凹陷部301的端面上还可以至少形成为多个台级302,且至少两个台级302距离所述凹陷部301底面的距离不同。即多个凹陷部301之间各自形成有多个凸起的台级302,且至少两个台级302的端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台级302为锥柱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得的收集极电极的使用性能,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绝缘瓷环1的至少部分内表面和所述内电极筒2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焊料片5。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电极筒2包括外表面能够与所述外绝缘瓷环1至少部分内表面相契合的夹持段201,以及自所述夹持段201沿所述外绝缘瓷环1轴向方向延伸的延长段202,且所述延长段202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绝缘瓷环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段201中远离所述延长段202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电极块3中设置有紧固套环4的一端的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电极块3的端面凸出于所述夹持段201中远离所述延长段202的一端的端面。即所述夹持段201中远离所述延长段202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电极块3中设置有紧固套环4的一端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高度差。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收集极电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集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极电极包括自外向内顺次套接设置的外绝缘瓷环(1)、内电极筒(2)和电极块(3),且所述电极块(3)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陷部(301);其中,所述电极块(3)中远离所述凹陷部(301)的一端还设置有紧固套环(4),且所述紧固套环(4)包括与设置有凹陷部(301)的端面相对的端面相契合的底板(401),以及自所述底板(401)延伸且围合所述电极块(3)至少部分侧面的围合部(402),所述围合部(40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电极筒(2)和所述电极块(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集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极电极包括自外向内顺次套接设置的外绝缘瓷环(1)、内电极筒(2)和电极块(3),且所述电极块(3)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陷部(301);其中,所述电极块(3)中远离所述凹陷部(301)的一端还设置有紧固套环(4),且所述紧固套环(4)包括与设置有凹陷部(301)的端面相对的端面相契合的底板(401),以及自所述底板(401)延伸且围合所述电极块(3)至少部分侧面的围合部(402),所述围合部(40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电极筒(2)和所述电极块(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块(3)中设置有凹陷部(301)的端面上至少形成为多个台级(302),且至少两个台级(302)距离所述凹陷部(301)底面的距离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极电极,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台级(302)为锥柱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集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瓷环(1)的至少部分内表面和所述内电极筒(2)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之间还设置有焊料片(5)。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集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筒(2)包括外表面能够与所述外绝缘瓷环(1)至少部分内表面相契合的夹持段(201),以及自所述夹持段(201)沿所述外绝缘瓷环(1)轴向方向延伸的延长段(202),且所述延长段(202)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康程海周秋俊朱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