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转接适配器以及光导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012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纤,提供一种光纤转接适配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塑胶外壳以及第二塑胶外壳,第一塑胶外壳与第二塑胶外壳围合形成腔室,于腔室内设置有电路板以及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光电转换模块连接,光纤连接器具有可与光纤连接的接口,壳体具有供光纤伸入的第一开口,接口正对第一开口;还提供一种光导器件,包括上述适配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适配器的各零件均集成于壳体内,对空间要求低,可以满足消费级电子产品内部空间体积小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光纤由第一开口伸入腔室内后,即可与正对的接口连接,对准非常方便,而且光纤的接口位于腔室内,有效防止其折断或者弯曲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转接适配器以及光导器件
本技术涉及光纤,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转接适配器以及光导器件。
技术介绍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量最多的光无源器件,大多数的光纤连接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个光纤接头和一个耦合器,两个光纤接头装进两根光纤尾端,耦合器起对准套管的作用。另外,耦合器多配有金属或非金属法兰,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目前市面上光纤连接器,都是一些业内的标准件,体积大,成本高,消费级电子产品应用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转接适配器,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的体积大以及成本高,限制应用场合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转接适配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塑胶外壳以及与所述第一塑胶外壳可拆卸连接第二塑胶外壳,所述第一塑胶外壳与所述第二塑胶外壳围合形成所述腔室,于所述腔室内设置有电路板以及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光电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光纤连接器具有可与光纤连接的接口,所述壳体具有供光纤伸入的第一开口,所述接口正对所述第一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卡接于所述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第一所述塑胶外壳或者所述第二塑胶外壳上。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通过多个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塑胶外壳或者所述第二塑胶外壳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接头由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至所述腔室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光发射次模块以及光接收次模块,所述第一塑胶外壳与所述第二塑胶外壳还围合形成分别卡合所述光发射次模块与所述光接收次模块的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内壁均为分别与所述光发射次模块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光接收次模块的外表面配合的多边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导器件,包括光纤,还包括上述的光纤转接适配器,所述光纤其中一端伸入所述腔室内与所述光纤连接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光纤之间通过双工散件连接,所述双工散件位于所述腔室内。进一步地,所述双工散件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卡扣,两个所述卡扣均与所述光纤连接器卡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适配器中,在腔室内设置有电路板与光纤连接器,其中光纤连接器一端与光转换模块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接口,适配器的各零件均集成于壳体内,对空间要求低,可以满足消费级电子产品内部空间体积小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光纤由第一开口伸入腔室内后,即可与正对的接口连接,对准非常方便,而且光纤的接口位于腔室内,有效防止其折断或者弯曲等不良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导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光导器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光导器件的爆炸图;图4为图1的光导器件中双工散件与光纤连接器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转接适配器1,包括具有腔室111的壳体11,壳体11包括第一塑胶外壳112以及与第一塑胶外壳112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塑胶外壳113,具体地,第一塑胶外壳112与第二塑胶外壳113之间采用多个螺钉连接,各螺钉均分布于第一塑胶外壳112以及第二塑胶外壳113的边沿位置且均内嵌于第一塑胶外壳112以及第二塑胶外壳113的外表面内,第一塑胶外壳112与第二塑胶外壳113围合形成前述的腔室111,在腔室111内设置有电路板12与光纤连接器13,光纤连接器13一端与电路板1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与光纤2连接的接口,电路板12上设置有电路,光纤连接器13与电路板12之间通过光电转换模块14连接,光电转换模块14与电路连接,光纤2的光信号通过光电转换模块14接收且转换成电信号,且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且发射光信号,在壳体11上具有第一开口114,该第一开口114正对光纤连接器13的接口,光纤2可由第一开口114伸入腔室111内与接口连接。本技术中,电路板12、光纤连接器13以及光电转换模块14均集成至壳体11的腔室111内,适配器1整体为具有腔室111的壳体11结构,对空间要求低,可以满足消费级电子产品内部空间体积小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光纤2由第一开口114伸入腔室111内后,即可与正对的接口连接,对准非常方便,而且光纤2的接口位于腔室111内,有效防止其折断或者弯曲等不良现象。参见图2以及图3,进一步地,光电转换模块14通过卡扣的方式卡接于电路板12上,且第一塑胶外壳112的内侧与第二塑胶外壳113的内侧围合形成两个卡槽115,光电转换模块14具有光发射次模块与光接收次模块,分别实现光转电以及电转光,两者分别卡合于两个卡槽115内,进而通过两种卡接方式形成对光发射次模块与光接收次模块的安装固定。一般,光发射次模块的外表面与光接收次模块的外表面均为多边形结构,则两个卡槽115的内壁也均为分别与光发射次模块的外表面以及光接收次模块的外表面配合的多边形,从而有效避免光电转换模块14转动。参见图1以及图4,进一步地,光纤连接器13焊接于第一塑胶外壳112或者第二塑胶外壳113上,而电路板12则通过多个螺钉固定于第一塑胶外壳112或者第二塑胶外壳113上。通常,电路板12上还安设有接头121,该接头121与电路板12上的电路连接,在壳体1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该接头121由第二开口延伸至腔室111外侧,通过接头121可将电路板12上的电路引出,接头121主要是用于外接电气元件,使得光纤2传输的信号由接头121传输至外接的电气元件。参见图1以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导器件,包括光纤2以及上述的适配器1,光纤2的其中一端伸入腔室111内且与光纤连接器13连接。本实施例中,将光纤2与适配器1连接,不但连接非常方便,而且结构空间比较小,这种结构的光导器件比较适用于消费级电子产品内。参见图2-图4,优化上述实施例,光纤连接器13与光纤2之间通过双工散件21连接,双工散件21也位于腔室111内,双工散件21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卡扣211,两个卡扣211均与光纤连接器13卡接。本实施例中,两个卡扣211凸出双工散件21,可沿垂直于光纤2的长度方向压缩,且沿伸入第一开口114的方向呈渐扩状,对此当将双工散件21由第一开口114伸入时,两个卡扣211靠近双工散件21的端部位置可伸入第一开口114内,且当继续伸入腔室111内的过程中,第一开口114的内壁挤压两个卡扣211,且当两个卡扣211完全进入腔室111内后,两个卡扣211恢复原状态且卡接在光纤连接器13上,安装比较方便,而在安装完成后双工散件21与光纤2均难以由腔室111内拔出,若要拔出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纤转接适配器以及光导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转接适配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塑胶外壳以及与所述第一塑胶外壳可拆卸连接第二塑胶外壳,所述第一塑胶外壳与所述第二塑胶外壳围合形成所述腔室,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腔室内设置有电路板以及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光电转换模块,所述光纤连接器具有可与光纤连接的接口,所述壳体具有供光纤伸入的第一开口,所述接口正对所述第一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转接适配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塑胶外壳以及与所述第一塑胶外壳可拆卸连接第二塑胶外壳,所述第一塑胶外壳与所述第二塑胶外壳围合形成所述腔室,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腔室内设置有电路板以及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光电转换模块,所述光纤连接器具有可与光纤连接的接口,所述壳体具有供光纤伸入的第一开口,所述接口正对所述第一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转接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卡接于所述电路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转接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第一塑胶外壳或者所述第二塑胶外壳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转接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通过多个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塑胶外壳或者所述第二塑胶外壳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转接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设于所述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库胡峻浩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耳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