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波形显示功能的互感器变比、极性测试仪
本技术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验仪器
,尤其涉及一种带波形显示功能的互感器变比、极性测试仪。
技术介绍
电流、电压互感器在正式带电运行前的“极性”、“变比”校验工作必不可少、校验结果的正确性又非常重要。传统的电流互感器(CT)极性试验方法是:采用干电池点极性的方法。如图1:CT一次侧开关K合闸瞬间,CT二次感应电流从K1流出,经电流表流回K2端,电流从直流电流表的+端流入,从-端流出,直流电流表指针正向偏转,反之断开K的瞬间,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的L1端与二次线圈的K1端为同极性端。这种校验极性的方法,试验环节多、效果不明显、试验结果容易因接线错误或方法不对头而出错。传统的电流互感器(CT)变比试验方法是:在CT的一次线圈通入大电流i1,再测量CT二次电流i2,计算出i1与i2的比值就是CT的变比。该方法的缺点是:实验仪器笨重,达到几十斤、不易携带,试验线粗、重,试验结果的精度差,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测试可靠的带波形显示功能的互感器变比、极性测试仪。为实现 ...
【技术保护点】
带波形显示功能的互感器变比、极性测试仪,包括逆变器、电池、电压调节器和带有波形显示功能的能够测量电压互感器一次加入电压有效值及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输出值的测量表计,其特征在于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池相连,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与电压调节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电压调节器的电源输出端与电压互感器一次线圈相连,电压互感器一次线圈与测量表计一次线圈测量端相连,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与测量表计二次线圈测量端相连,测量表计电源端与电池相连;测量表计包括交流输入部分、波形输出及相位检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主控部分、稳压电路和显示屏幕,交流输入部分的输入端口分别与测量表计一次线圈测量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波形显示功能的互感器变比、极性测试仪,包括逆变器、电池、电压调节器和带有波形显示功能的能够测量电压互感器一次加入电压有效值及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输出值的测量表计,其特征在于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池相连,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与电压调节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电压调节器的电源输出端与电压互感器一次线圈相连,电压互感器一次线圈与测量表计一次线圈测量端相连,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与测量表计二次线圈测量端相连,测量表计电源端与电池相连;测量表计包括交流输入部分、波形输出及相位检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主控部分、稳压电路和显示屏幕,交流输入部分的输入端口分别与测量表计一次线圈测量端、测量表计二次线圈测量端、增益切换控制部分输出端口相连,交流输入部分的输出端口分别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口、波形输出及相位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口相连,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口与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口相连;主控部分分别与增益切换控制部分的输入端口、波形输出及相位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口、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口、显示屏幕、稳压电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波形显示功能的互感器变比、极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为功率500W或1000W、输入为直流12伏、输出为交流220伏正弦波的逆变器,电池为12伏、20-100安时的锂离子电池或铅酸免维护电池,电压调节器为输入220交流、输出0-250伏的电压功率500W的电压调整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波形显示功能的互感器变比、极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部分包括STM32F103VDT6芯片U7和STM32F103VDT6芯片U21;波形输出及相位检测电路包括opa2333芯片UA7和opa2333芯片UA8;模数转换电路包括ad7705芯片U1;交流输入部分包括opa2333芯片UA1和opa2333芯片UA2,UA1的3脚分别与二极管D1阳极、二极管D2阴极、电阻R4一端、电阻R9一端、电阻R11一端、电阻R14一端、电阻R16一端相连,电阻R4另一端依次通过电阻R5、电容C5与电压互感器一次线圈一端相连,二极管D1阴极接AVCC5V端,二极管D2阳极接AGND端;电阻R9另一端与SN74LVC1G3157DCKR芯片U2的1脚相连,U2的6脚与U7的53脚相连;电阻R11另一端与SN74LVC1G3157DCKR芯片U3的1脚相连,U3的6脚与U7的52脚相连;电阻R14另一端与SN74LVC1G3157DCKR芯片U4的1脚相连,U4的6脚与U7的51脚相连;电阻R16另一端与SN74LVC1G3157DCKR芯片U6的1脚相连,U6的6脚与U7的48脚相连;UA1的1脚分别与电阻R2一端、电容C6一端、电阻R12一端相连,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UA1的2脚、电阻R15一端相连,电阻R15另一端接2.5V,阻R2另一端分别与UA7的3脚、电容C21一端相连;电容C6另一端通过R8分别与电阻R7一端、电容C8一端、电容C10一端、电阻R13一端、UA1的6脚相连,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一端、电容C8另一端、二极管D4阴极相连,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一端、电阻R3一端相连,电阻R3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一端、U1的7脚相连,电容C9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另一端、U1的8脚、电容C10另一端、电阻R13另一端、二极管D5阳极相连,二极管D5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4阳极、UA1的7脚相连,UA1的5脚接2.5V电压并通过电容C146接AGND;UA2的3脚分别与二极管D6阳极、二极管D7阴极、电阻R20一端、电阻R26一端、电阻R27一端、电阻R31一端、电阻R33一端相连,电阻R20另一端依次通过电阻R21、电容C24与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一端相连,二极管D6阴极接AVCC5V端,二极管D7阳极接AGND端;电阻R26另一端与SN74LVC1G3157DCKR芯片U9的1脚相连,U9的6脚与U7的47脚相连;电阻R27另一端与SN74LVC1G3157DCKR芯片U10的1脚相连,U10的6脚与U7的46脚相连;电阻R31另一端与SN74LVC1G3157DCKR芯片U11的1脚相连,U11的6脚与U7的45脚相连;电阻R33另一端与SN74LVC1G3157DCKR芯片U12的1脚相连,U12的6脚与U7的44脚相连;UA2的1脚分别与电阻R17一端、电容C23一端、电阻R29一端相连,电阻R29另一端分别与UA2的2脚、电阻R32一端相连,电阻R32另一端接2.5V,阻R17另一端分别与UA8的3脚、电容C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永茂,陶继来,于正涛,关凯,韩小虎,李悦悦,王白石,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