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366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解决供热水力失调问题,实现高质量低能耗的集中供热。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与远、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相连;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和近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和远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与近端循环水泵和近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与远端循环水泵和远端换热器相连;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与远、近端换热器相连;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与远、近端循环泵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集中供热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近年来,城市集中供热快速发展,相对应的集中供热面积也在快速增加。随着供热面积增加,采暖季供热量越来越大,燃料消耗也越来越多,在环保与经济的双重压力下,供热节能越来越受到热力企业的重视,同时供热质量与供热智能化也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智能供热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被放到了突出关键的位置。现有城镇供热热力站存在以下问题:(1)供热调节不及时:采用二次网恒定供水温度方式进行供热,往往一天只调节几次,甚至几天才调节一次,造成供热量与实际热负荷需求不匹配,导致过量供热或者欠供。(2)管网水力平衡失调:由于管网复杂庞大,同时目前没有实施较好地平网措施,造成近端流量过大,远端流量过小,导致远近端冷热不均。(3)由于远近端冷热不均,为保证远端热用户的供热质量,往往采取整体提高供热温度的措施,造成近端过热严重。(4)虽然大部分换热站实现了自动化改造,但仍处于人工进行调节的状态,并且站内存在较多测点不准确的情况。(5)在热用户侧未安装温度测点,大部分通过人工到访的形式进行检测,并且人工到访检测频率较低,往往只在用户投诉时才进行。因此,国内供热系统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既能解决供热不同时期的供热水力失调问题,又能根据环境气温变化,结合居民室内温度的情况调节换热站供热方式和供热热量,实现高质量低能耗的集中供热。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近端换热器、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近端循环水泵、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远端循环水泵、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居民楼室温传感器和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分别与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进口和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进口相连;一次侧调节门安装在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上;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出口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的出口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相连,进口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出口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的出口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相连,进口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一端与近端循环水泵相连,另一端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一端与远端循环水泵相连,另一端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上;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上;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一端与近端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与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均安装在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上;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一端与近端循环泵相连,另一端与远端循环泵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居民楼室温传感器、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近端循环水泵、远端循环水泵均与控制器相连。本技术还包括一次侧调节门,一次侧调节门安装在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上。本技术所述的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分为两条支管,其中一根支管与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进口相连,另一根支管与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进口相连。本技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的使用可以在改善供热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供热企业供热能力,同样有利于环保;同时本技术可在不同供热时期,分别启动两个循环水泵解决供热水力失调问题;还可根据环境气温变化,结合居民室内温度的情况,通过控制器智能调节换热站供热方式和供热热量,实现高质量低能耗的集中供热,具有较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我国城镇集中供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由此可见,本技术供热调节及时、管网水力平衡、远近端冷热均匀、自动化程度高、可在热用户侧安装温度测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与居民楼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一次侧调节门1、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2、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3、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4、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5、近端换热器6、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7、近端循环水泵8、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9、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10、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15、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16、远端循环水泵18、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19、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20、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22、远端换热器28、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29、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30、控制器31、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32和居民楼室温传感器。本实施例中,居民楼为三幢,为1号居民楼24、2号居民楼25、3号居民楼26;相应的,居民楼室温传感器分为1号居民楼室温传感器23和3号居民楼室温传感器27。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2分为两条支管,其中一根支管与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3的进口相连,另一根支管与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19的进口相连。一次侧调节门1安装在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2上。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3的出口与近端换热器6相连。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5的出口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4相连,进口与近端换热器6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19的出口与远端换热器28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29的出口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4相连,进口与远端换热器28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9一端与近端循环水泵8相连,另一端与近端换热器6相连。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32一端与远端循环水泵18相连,另一端与远端换热器28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7安装在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9上。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20安装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32上。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15一端与近端换热器6相连,另一端与远端换热器28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16与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30均安装在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15上。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10一端与近端循环泵8相连,另一端与远端循环泵18相连。1号居民楼24的回水管道11、2号居民楼25的回水管道13、3号居民楼26的回水管道17均与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10相连。1号居民楼24的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近端换热器、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近端循环水泵、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远端循环水泵、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居民楼室温传感器和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分别与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进口和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进口相连;一次侧调节门安装在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上;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出口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的出口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相连,进口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出口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的出口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相连,进口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一端与近端循环水泵相连,另一端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一端与远端循环水泵相连,另一端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上;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上;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一端与近端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与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均安装在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上;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一端与近端循环泵相连,另一端与远端循环泵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居民楼室温传感器、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近端循环水泵、远端循环水泵均与控制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换热站的双驱动智能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近端换热器、近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近端循环水泵、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二次侧热网回水母管、二次侧热网供水母管、近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远端循环水泵、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远端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远端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传感器、远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居民楼室温传感器和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分别与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进口和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进口相连;一次侧调节门安装在一次侧热网供水母管上;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出口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的出口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相连,进口与近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进口管道的出口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远端换热器一次侧热网水出口管道的出口与一次侧热网回水母管相连,进口与远端换热器相连;近端换热器二次侧热网进口管道一端与近端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亦武费盼峰孙士恩杨昕王宏石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