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震与反弹功能的鞋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6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吸震与反弹功能的鞋构件,该弹性元件装设在鞋底;其特征在于: 该弹性元件是以弹性材质制成,并且其结构包括一连结片,其两侧面各凸设有多个凸柱,该凸柱由与连接片连结的一端朝外延伸,厚度渐渐缩小,在相邻两凸柱间形成一变形空间。(*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鞋构件,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吸震与反弹功能的鞋构件。鞋子不仅具有保护足部的作用,且当行走、运动时,更可藉助于鞋子所具备的缓冲弹性而达到穿着舒适的目的。尤其是运动时所穿着的鞋类,由于人体在产生跑、跳动作时,人体的重量完全由足部所承受,如果鞋类可提供缓冲性及弹性,可避免穿鞋的人产生运动伤害,且可减少能量消耗,达到穿着舒适的目的。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具有缓冲弹性的鞋类,有的是针对材质加以改良,也就是将鞋垫、中底或大底以具有较佳吸震性的材质制成,但这种改变材质的设计,并不能提供较佳的弹性效果,在脚步提起再走下一步时,反而需消耗更多的体力。另外,有的是在鞋底的预定部位装设有气囊,但由于气囊中需要灌注预定压力的气体,使得制造成本较高。另外,由于材料的吸震性与反弹性的效果相反,也就是吸震性好,反弹性不好,相反地,反弹性好,吸震性不好。在鞋子上如能两者兼具,则可发挥多功能性的效果,简化鞋子的种类,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且减少运动伤害,增加、提高运动表现及减少能量消耗。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具有吸震与反弹功能的鞋构件。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吸震与反弹功能的鞋构件,该弹性元件装设在鞋底;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是以弹性材质制成,并且其结构包括一连结片,其两侧面各凸设有多个凸柱,该凸柱由与连接片连结的一端朝外延伸,厚度渐渐缩小,在相邻两凸柱间形成一变形空间。本技术的具有吸震与反弹功能的鞋构件,在对称于足部后跟、前掌的鞋子中底位置处各固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以聚氨基甲酸乙酯(PU)、橡胶、热可塑性橡胶(Thermoplastic Rubber)、矽胶或聚氯乙烯(PVC)等弹性材质且以上下两片结合成一体或直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其结构为在一连结片两侧面各凸设有多个凸柱,该凸柱均制成锥状,且凸柱与连结片连接的一端厚度较大,在朝外延伸时厚度渐渐减少,在相邻两凸柱间形成有一变形空间。藉此,当人体足部在鞋子内部时,可利用弹性元件提供双向吸震、反弹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受力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请配合参阅图1、2与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吸震与反弹功能的鞋构件,在对称于人体足部的跟部及掌部的一中底20两端位置处,各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具预定深度的一凹孔21,各凹孔21中分别装设有一弹性元件10,该弹性元件10以聚氨基甲酸乙酯、橡胶、热可塑性橡胶、矽胶或聚氯乙烯等弹性材质制成并且以上下两片式结合成一体或直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本实施例是以一体成型方式说明),其结构包括一连结片11,其顶、底侧面上各凸设有多个凸柱12、13,该凸柱12、13呈实心六角锥柱状,且该凸柱12、13与连接片11连结的一端厚度较大,并在朝外延伸时厚度渐渐缩小,在相邻两凸柱12、13间形成有一变形空间14。当人体足部在鞋子内部时,足部与鞋子接触的着力点位于该两弹性元件10设置的位置处,且当人体在进行跑、跳动作,使足部的跟部及掌部施力于两弹性元件10上时,位于连结片11顶侧面上的凸柱12受到足部施力作用,由于本身材质的特性,该凸柱12会产生变形,且如图4所示,该凸柱12受到由上而下的施力作用,使得高度变小、径向宽度变大。由于凸柱12间设置有变形空间14,在凸柱12产生变形时,凸柱12周边互相抵靠,凸柱12与凸柱12间的稳定性佳,且足部可获得较佳的缓冲弹性。同时,位于连结片11下方的凸柱13,在鞋子接触地面时,该凸柱13亦会产生变形,且藉连结片11上、下两侧凸柱12、13的设置及互相配合作用,在吸震、反弹的功能上具有相乘效果,比单侧面结构的效果更显著。所以,藉由弹性元件10的设置,可避免因震动产生的运动伤害,并且因为有良好的反弹效果,可减少能量消耗,增加成品鞋的功能性。值得一提的是,该弹性元件10可以贴合方式固定在中底20的凹孔21中,也可采用直接放置而不贴合方式固定。或者在无中底的成品鞋中,直接将弹性元件放置在有边墙的大底中,都可以达到双向吸震、反弹的功能。另外,如图5与6所示,在弹性元件101的凸柱121、131内部设有沿轴向设置且具单向开口的一孔洞151,藉此结构,可使凸柱121、131贴合地面的效果更好,并且也可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在本实施例中,该凸柱121、131呈中空六角锥筒状,而在实际实施时,也可将该凸柱制成中空圆锥筒状、多边锥筒状或其他造型的凸柱状。再如图7与8所示,该弹性元件102的凸柱122、123及凸柱132、133为大小不同的六角柱体组成,且各凸柱122、123及凸柱132、133的中心点距离均相等,该凸柱122、123及凸柱132、133与连接片112连接的一端厚度较大,并在朝外延伸时厚度渐渐缩小,藉此结构可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而在实际实施时,也可将该凸柱制成圆柱状、多边锥筒状或其他造型的凸柱状。将凸柱122、123及柱132、133制成大小不同的凸柱状的原因是因为较小圆径的凸柱123、133,在中心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两小凸柱123、133间的变形空间142较大,具有较佳的缓冲效果。而较大圆径的凸柱122、132变形空间142较小,反弹效果更好,所以藉由大凸柱122、132与小凸柱123、133的组合,可兼具反弹、吸震的功效,且在走路时的弯曲度更大,更具有舒适感,并且鞋底可随地形而产生变化。另外,本技术的连结片两侧的凸柱可以是不同凸柱形状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吸震与反弹功能的鞋构件,该弹性元件装设在鞋底;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是以弹性材质制成,并且其结构包括一连结片,其两侧面各凸设有多个凸柱,该凸柱由与连接片连结的一端朝外延伸,厚度渐渐缩小,在相邻两凸柱间形成一变形空间。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震与反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滨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鞋类设计暨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