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318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包括子盘、母盘和连接轴,所述子盘后方设有母盘,所述子盘及母盘前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子盘及母盘连接,所述子盘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设有螺棍,所述圆饼型的母盘上设有螺孔,所述子盘通过螺棍穿过螺孔与母盘旋转连接;所述连接轴皆固定焊接与子盘和母盘的中心,所述连接轴外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置有内芯层,所述内芯层内置入子钢管,所述子钢管通过内芯层与连接轴连接,该装置通过设置子盘和母盘的组合,分设螺母和螺孔进行串联,可对钢管进行有效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属于钢管施工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需要满足施工要求,场内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各种材料能按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充分利用场地;材料尽量靠近使用地点,减少二次搬运;平面图布置应符合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使用的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因为在建筑施工中,钢结构较为普及,固经常会运用到此种装置,但是在实际运用中钢管连接装置皆为不用的螺母旋转连接,连接性较差,前端的连接轴也是通过简单的插拔处理,在施工中造成晃动时,容易造成脱落,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为施工速度和人员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都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是实际存在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包括子盘、母盘和连接轴,所述子盘后方设有母盘,所述子盘及母盘前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子盘及母盘连接,所述子盘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设有螺棍,所述圆饼型的母盘上设有螺孔,所述子盘通过螺棍穿过螺孔与母盘旋转连接;所述连接轴皆固定焊接与子盘和母盘的中心,所述连接轴外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置有内芯层,所述内芯层内置入子钢管,所述子钢管通过内芯层与连接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子盘上固定设有第一钢丝孔,所述第一钢丝孔与螺母位置数量一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子盘上固定焊接设有固定底仓,所述固定底仓为中心长方体,所述固定底仓设置于螺母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母盘上固定设有第二钢丝孔,所述第二钢丝孔与第一钢丝孔位置大小一致,所述第二钢丝孔下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之间固定焊接设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与固定底仓位置一致,所述母盘末端设有母钢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芯层外侧设有凹凸颗粒,所述内芯层的中心位置设有固定芯,所述内芯层与外壳之间设有卡扣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在装置设置子盘和母盘,子盘和母盘上有常规的螺母和螺棍搭配可进行旋转连接,在此基础之上,增设了第一钢丝孔和第二钢丝孔,第一钢丝孔和第二钢丝孔位置一致,可置入钢丝进行连接。增加稳定性,在螺母之间也增设了固定底仓。2.通过在连接轴的内部设置内芯层,在内芯层与外壳之间预留出的卡扣层,方便了与钢管进行咬合,内芯层中间设置的固定芯,可以置入钢管内部,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加大连接装置与钢管的承接力,同时内芯层上设有凹凸颗粒,钢管置入后会增加摩擦力,进一步稳固了连接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侧面示意图;图中:1-子盘、2-第一钢丝孔、3-螺母、4-螺棍、5-固定底仓、6-母盘、7-第二钢丝孔、8-螺孔、9-固定桩、10-连接轴、11-外壳、12-内芯层、13-凹凸颗粒、14-固定芯、15-卡扣层、16-子钢管、17-母钢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包括子盘1、母盘6和连接轴10,所述子盘1后方设有母盘6,所述子盘1及母盘6前端设有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通过子盘1及母盘6连接,所述子盘1上设有螺母3,所述螺母3内设有螺棍4,所述圆饼型的母盘6上设有螺孔8,所述子盘1通过螺棍4穿过螺孔8与母盘6旋转连接;所述连接轴10皆固定焊接与子盘1和母盘6的中心,所述连接轴10外设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内置有内芯层12,所述内芯层12内置入子钢管16,所述子钢管16通过内芯层12与连接轴10连接。子盘1上固定设有第一钢丝孔2,所述第一钢丝孔2与螺母3位置数量一致,第一钢丝孔2与螺母3位置一致方便了进行连接。子盘1上固定焊接设有固定底仓5,所述固定底仓5为中心长方体,所述固定底仓5设置于螺母3之间,底仓5为长方体便于固定桩9的置入。母盘6上固定设有第二钢丝孔7,所述第二钢丝孔7与第一钢丝孔7位置大小一致,所述第二钢丝孔7下设有螺孔8,所述螺孔8之间固定焊接设有固定桩9,所述固定桩9与固定底仓5位置一致,所述母盘6末端设有母钢管17,母盘6后设有母钢管17,便于钢管间的衔接。内芯层12外侧设有凹凸颗粒13,所述内芯层12的中心位置设有固定芯14,所述内芯层12与外壳11之间设有卡扣层15,凹凸颗粒13的设置便于钢管产生摩擦力。工作原理:首先在子盘1和母盘6之上都固定焊接了一段连接轴10,子盘1和母盘6皆为圆盘型,尺寸大小一致方便了进行衔接,在需要进行使用时需要对齐子盘1和母盘6,保证第一钢丝孔2和第二钢丝孔7;螺母3和螺孔8位置一致,方便钢丝和螺棍4的有效连接,其次固定桩9与固定底仓5尺寸一致,插入后保证了连接的更加稳固,不会因为子盘1和母盘6表面平滑,而造成侧滑和移动,然后连接轴10内的内芯层12与其上的凹凸颗粒13都为钢管的连接起到了防滑抗磨的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包括子盘(1)、母盘(6)和连接轴(10),所述子盘(1)后方设有母盘(6),所述子盘(1)及母盘(6)前端设有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通过子盘(1)及母盘(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盘(1)上设有螺母(3),所述螺母(3)内设有螺棍(4),所述母盘(6)上设有螺孔(8),所述子盘(1)通过螺棍(4)穿过螺孔(8)与母盘(6)旋转连接;所述连接轴(10)皆固定焊接与子盘(1)和母盘(6)的中心,所述连接轴(10)外设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内置有内芯层(12),所述内芯层(12)内置入子钢管(16),所述子钢管(16)通过内芯层(12)与连接轴(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包括子盘(1)、母盘(6)和连接轴(10),所述子盘(1)后方设有母盘(6),所述子盘(1)及母盘(6)前端设有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通过子盘(1)及母盘(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盘(1)上设有螺母(3),所述螺母(3)内设有螺棍(4),所述母盘(6)上设有螺孔(8),所述子盘(1)通过螺棍(4)穿过螺孔(8)与母盘(6)旋转连接;所述连接轴(10)皆固定焊接与子盘(1)和母盘(6)的中心,所述连接轴(10)外设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内置有内芯层(12),所述内芯层(12)内置入子钢管(16),所述子钢管(16)通过内芯层(12)与连接轴(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架构钢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盘(1)上固定设有第一钢丝孔(2),所述第一钢丝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惠玉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顺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