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127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血根碱和毒藜碱组成,血根碱和毒藜碱的重量比为30:1~1:30。本发明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防治茄子蓟马、甘蓝蚜虫、棉花棉铃虫等害虫效果优秀,持效期长,对农作物安全。血根碱和毒藜碱复配后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增加农药使用寿命。

A pes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nguinar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血根碱和毒藜碱为有效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组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害虫的防治。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也带来了以下问题:污染环境、土壤板结、残留超标,并影响了人、畜健康。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有些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抗性,使化学农药的防效下降,为了确保杀虫效果,化学农药的用量不断增加,结果提高了防治害虫的成本,也加重了使用者的负担。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剧毒化学农药正在被禁止生产和使用,研制低毒、少残留或者无残留、少抗性或者无抗性的农药品种正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深化,而其中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则是低毒、少无残留、少无抗性的重要农药品种之一,也是目前生物农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血根碱(sanguinarine):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提取物博落回生物总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毒藜碱(anabasine):又名新烟碱,和烟碱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本专利技术人在深入研究血根碱和毒藜碱复配配方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血根碱和毒藜碱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尤其是对茄子蓟马、甘蓝蚜虫、棉花棉铃虫等害虫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杀虫效果优秀,持效期长,用药成本低,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且对农作物安全的农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制剂剂型。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农药组合物在防治茄子蓟马、甘蓝蚜虫、棉花棉铃虫等害虫上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血根碱和毒藜碱组成,血根碱和毒藜碱的重量比为30:1~1:30,优选血根碱和毒藜碱的重量比为20:1~1:20,最优选血根碱和毒藜碱的重量比为1:3。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中,血根碱和毒藜碱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0.1%~85%,优选血根碱和毒藜碱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70%。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可溶液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等。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制备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增效剂、防腐剂和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所述农药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血根碱和毒藜碱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害虫的防治效果。2、血根碱和毒藜碱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3、血根碱和毒藜碱均为植物源杀虫剂,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对于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以下物质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血根碱9%、毒藜碱3%、丙二醇脂肪酸酯8%、N-甲基吡咯烷酮5%、乙酸乙酯1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12%血根碱·毒藜碱可溶液剂。采用上述12%血根碱·毒藜碱可溶液剂用于防治茄子蓟马:12%血根碱·毒藜碱可溶液剂按5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茄子蓟马的防效分别为79.62%、72.36%;9%血根碱可溶液剂按5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茄子蓟马的防效分别为53.64%、45.86%;3%毒藜碱可溶液剂按10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茄子蓟马的防效分别为61.45%、54.13%。可见,血根碱和毒藜碱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茄子蓟马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12%血根碱·毒藜碱可溶液剂后对茄子产生药害。实施例二以下物质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血根碱10%、毒藜碱30%、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0%、二甲基甲酰胺5%、乙酸乙酯10%、增效醚2%、乙二醇2%、硅酸铝镁2%、硅油0.2%、苯甲酸钠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40%血根碱·毒藜碱水乳剂。采用上述40%血根碱·毒藜碱水乳剂用于防治甘蓝蚜虫:40%血根碱·毒藜碱水乳剂按10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甘蓝蚜虫的防效分别为89.75%、84.91%;10%血根碱水乳剂按5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甘蓝蚜虫的防效分别为66.02%、58.34%;30%毒藜碱水乳剂按10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甘蓝蚜虫的防效分别为68.37%、61.56%。可见,血根碱和毒藜碱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甘蓝蚜虫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40%血根碱·毒藜碱水乳剂后对甘蓝产生药害。实施例三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含量:血根碱30%、毒藜碱30%、琥珀酸磺酸盐8%、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7%、膨润土5%,海泡石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即可制得60%血根碱·毒藜碱可湿性粉剂。采用上述60%血根碱·毒藜碱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棉花棉铃虫:60%血根碱·毒藜碱可湿性粉剂按7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棉花棉铃虫的防效分别为84.52%、77.32%;30%血根碱可湿性粉剂按5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棉花棉铃虫的防效分别为61.79%、53.28%;30%毒藜碱可湿性粉剂按10ga.i./ha施用,药后7d、14d对棉花棉铃虫的防效分别为65.96%、57.04%。可见,血根碱和毒藜碱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棉花棉铃虫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60%血根碱·毒藜碱可湿性粉剂后对棉花产生药害。实施例四血根碱和毒藜碱对茄子蓟马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6-2006》,采用浸虫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1血根碱和毒藜碱对茄子蓟马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从表1可以看出,血根碱和毒藜碱在20:1~1:2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茄子蓟马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血根碱和毒藜碱以1:3(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95.19。可见,血根碱和毒藜碱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五血根碱和毒藜碱对甘蓝蚜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由血根碱和毒藜碱组成,血根碱和毒藜碱的重量比为30:1~1: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由血根碱和毒藜碱组成,血根碱和毒藜碱的重量比为30:1~1: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血根碱和毒藜碱的重量比为20:1~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血根碱和毒藜碱的重量比为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溶液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血根碱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制成可溶液剂时,重量百分含量为:血根碱9%、毒藜碱3%、丙二醇脂肪酸酯8%、N-甲基吡咯烷酮5%、乙酸乙酯12%,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无龄康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