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1049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10:42
通过包括固定轴,能获得稳定的振动并享受耐冲击强度优良的优点,与此同时,能实现薄型化或者宽度方向的紧凑化。线性振动马达(1)包括:可动件(10),该可动件(10)包括磁体部(4)和配重部(7);框体(2),该框体(2)收容可动件(10);线圈(3),该线圈(3)固定于框体(2)且沿着一轴方向驱动磁体部(4);弹性构件(6),该弹性构件(6)对可动件(10)施加弹力,反抗对磁体部(4)施加的驱动力;以及一对引导轴(8),一对该引导轴(8)沿着一轴方向配置,一端侧固定于框体,并且自由端侧将可动件(10)支承为滑动自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性振动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振动马达(或振动致动器)作为内置于移动电子设备并通过振动向携带者传达信号接收或警告等信号的产生的装置而广泛普及,在携带者随身携带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中是不可或缺的装置。此外,振动马达作为实现触摸面板等人机界面中的触觉技术(皮肤感觉反馈)的装置,近年受到关注。在各种形态的振动马达的开发中,能通过直线的往复振动而产生比较大的振动的线性振动马达得到了关注。上述线性振动马达通过设置直线状的固定轴并使可动件沿着该固定轴振动,能获得稳定的振动,且由于能用固定轴保持可动件,因此能获得落下冲击时的耐损伤性。作为包括固定轴的线性振动马达的现有技术,有人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等:在可动件侧设置有配重块和磁体,通过对设置于固定件侧的线圈通电而向磁体施加驱动力(洛伦兹力),其中,在可动件上形成沿着振动方向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贯穿有一根固定轴(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或者,沿着振动方向设置两根固定轴,在两根固定轴之间配置线圈和磁体,并通过两根固定轴将可动件支承为滑动自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615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97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伴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对装备于上述移动电子设备和上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振动马达提出了更加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特别是在智能手机等包括平板显示部的电子设备中,与显示面正交的厚度方向的设备内空间有限,因此,对配置于上述空间的振动马达有薄型化的较高要求。在考虑包括固定轴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薄型化的情况下,像前者的现有技术那样,在使配重部沿着振动方向与磁体连接而成的可动件上形成沿着振动方向的贯通孔的线性振动马达中,磁体自身形成贯通孔,为了确保足以获得希望的驱动力的磁体体积,需要使磁体的厚度相对于固定轴的直径充分厚。另外,由于在上述磁体的周围还配备线圈而构成驱动部,因此存在不能充分应对薄型化的问题。像上述后者的现有技术那样,在设置两根固定轴并在其间配置线圈和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中,由于无需在磁体上形成贯通孔,因此能够实现磁体的薄型化。然而,由于在磁体的两侧设置了两根固定轴,因此会产生线性振动马达的宽度变大的问题。作为在近年来的小型化的电子设备中装备的线性振动马达,不仅是厚度方向,宽度方向也追求更紧凑化。此外,由于上述现有技术都绕固定轴配置了螺旋弹簧,因此需要使螺旋弹簧的直径比固定轴的直径大。为了获得零件的加工性和稳定的振动,固定轴的直径需要一定程度的大小,因此,配置直径比它更大的螺旋弹簧会导致很难应对薄型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技术问题的一例。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包括固定轴,能获得稳定的振动并享受耐冲击强度优良的优点,与此同时,能实现薄型化或者宽度方向的紧凑化,进一步而言,能在抑制磁体的体积减少和配重块的体积减少的基础上实现薄型化或者宽度方向的紧凑化等。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以下结构。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包括磁体部和配重部;框体,该框体收容上述可动件;线圈,该线圈固定于上述框体且沿着一轴方向驱动上述磁体部;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对上述可动件施加弹力,该弹力反抗对上述磁体部施加的驱动力;以及一对引导轴,一对该引导轴沿着上述一轴方向配置,一端侧固定于上述框体,并且自由端侧将上述可动件支承为滑动自如。专利技术效果具有上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能获得稳定的振动,且耐冲击强度优良,能实现薄型化或者宽度方向的紧凑化。此外,能抑制磁体部的体积减少和配重部的体积减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说明图(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说明图(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引导轴和引导轴支承构件的说明图(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另一形态例的说明图(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装备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电子设备(移动信息终端)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不同的图中的相同符号表示相同部位,省略各图中的重复说明)。图1至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各图中的X方向表示振动方向(一轴方向),Y方向表示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厚度(高度)方向。线性振动马达1包括:可动件10,该可动件10包括磁体部4和配重部7;框体2,该框体2收容可动件10;线圈3,该线圈3固定于框体2且沿着一轴方向驱动磁体部4;以及弹性构件6,该弹性构件6对可动件10施加弹力,反抗对磁体部4施加的驱动力。框体2只要是具有能收容各部分的框结构即可,在图示的例子中,框体2具有在矩形的底面2A的周边立设的侧壁2B、2C、2D、2E。此外,框体2根据需要包括覆盖框体2内的收容物的盖板2Q。盖板2Q形成为安装于侧壁2B-2E的上端面的矩形板状。框体2能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冲压加工等)而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框体2呈厚度方向(图示Z方向)的尺寸比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的尺寸要小、振动方向(图示X方向)的尺寸比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的尺寸要大的厚度薄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箱形形状)。线性振动马达1由固定于框体2的线圈3和可动件10的一部分即磁体部4构成驱动部。通过将振动产生电流从设置于框体2的信号输入部2A1输入至固定于框体2的线圈3,从而对磁体部4施加沿着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的洛伦兹力(驱动力)。磁体部4是将扁平矩形的磁体片4A、4B、4C以彼此同极相向的方式配置多个并在中间夹着间隔轭4D、4E而将磁体片4A、4B、4C结合而成的,上述磁体片4A、4B、4C具有沿着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的极性。在磁体部4的侧面根据需要固接了加强板5,藉此提高磁体部4的刚性。线圈3沿着Y、Z方向绕磁极的方向朝向X方向的磁体部4卷绕电线,在该线圈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侧或两侧,进一步根据需要将侧面固定于框体2的内表面。线圈3向框体2的固定既可以是直接固定于框体2,也可以是将线圈3卷绕于绕线管后将绕线管固定于框体2。在图示的例子中,可动件10的配重部7与磁体部4的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两端部连接。配重部7能由比重较高的金属材料(例如钨)等制成,在图示的例子中,配重部7呈大致长方体形状,该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比磁体部4的厚度大的Z方向的高度且具有比磁体部4的宽度大的Y方向的宽度。配重部7经由连接构件12与磁体部4连接。在框体2内固定有一对引导轴8。一对引导轴8沿着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分割配置,其一端侧固定于框体2,并且另一端侧(自由端侧)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可动件10。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引导轴8配置成其中心一致。另外,一对引导轴8沿着一轴方向即可,也可以以其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并排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引导轴8的一端侧被框体2两点支承。具体而言,引导轴8的端部固定于框体2的侧壁2B、2C,并且在从引导轴8的端部离开的部位被支承部2S支承。如图3所示,侧壁2B、2C和支承部2S能作为一个引导轴支承构件11而一体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在侧壁2B、2C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包括磁体部和配重部;框体,该框体收容所述可动件;线圈,该线圈固定于所述框体且沿着一轴方向驱动所述磁体部;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对所述可动件施加弹力,该弹力反抗对所述磁体部施加的驱动力;以及一对引导轴,一对该引导轴沿着所述一轴方向配置,一端侧固定于所述框体,并且自由端侧将所述可动件支承为滑动自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01 JP 2015-1327511.一种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包括磁体部和配重部;框体,该框体收容所述可动件;线圈,该线圈固定于所述框体且沿着一轴方向驱动所述磁体部;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对所述可动件施加弹力,该弹力反抗对所述磁体部施加的驱动力;以及一对引导轴,一对该引导轴沿着所述一轴方向配置,一端侧固定于所述框体,并且自由端侧将所述可动件支承为滑动自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田好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