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20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包括开关,PCB板,硅胶盖,开关压环,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正极组件包括尾盖,正极连接片,正极弹簧,正极贴片和正极柱;负极组件包括负极连接片,负极弹簧,负极贴片和负极柱;负极柱固定在硅胶盖内且负极柱伸出硅胶盖的盖面,PCB板固定在硅胶盖内且PCB板的上表面与负极柱电连接,正极柱与PCB板的中心电连接且正极柱伸出硅胶盖的盖面,PCB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负极贴片和正极贴片;负极连接片,负极弹簧,负极贴片,负极柱形成负极通路;尾盖,正极连接片,正极弹簧,正极贴片,正极柱形成正极通路,开关并联在此正负极通路中。它的优点是实现零待机功耗,硅胶盖防水同时可实现开关行程中的弹性连接。

The integration of magnetic charge by the tai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magnetic charge and tail press, including switch, PCB plate, silicone cover, pressure switch r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mponent assembly; cathode assembly includes a tail cover, cathode connecting plate, cathode anode and cathode spring, patch column; cathode assembly includes a cathode connecting piece, negative spring, and negative patch the negative electrode is fixed on the silica gel column; column cover and cover cover out negative column silica gel, silica gel PCB plate is fixed o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PCB connection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anode cathode column and PCB column, the center of the board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column out of silicone cover surface, negative and positive patch patch fixed the surface of the PCB board; negative electrode connecting plate, negative electrode spring, negative electrode patch, negative pole form negative pathway; tail cover, cathode connecting plate, positive spring, positive patch, positive column form positive pathway, and switch In this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 path. Its advantages are the realization of zero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water-proof silicon cover and the flexible connection in the switch stro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尤其是一种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
技术介绍
磁吸直充的照明装置主要有侧面磁吸和尾部磁吸两大类。这两种两种磁吸直充的照明装置都是侧按开关控制,都有待机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包括开关,PCB板,硅胶盖,开关压环,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正极组件包括尾盖,正极连接片,正极弹簧,正极贴片和正极柱;负极组件包括负极连接片,负极弹簧,负极贴片和负极柱;负极柱固定在硅胶盖内且负极柱伸出硅胶盖的盖面,PCB板固定在硅胶盖内且PCB板的上表面与负极柱电连接,正极柱与PCB板的中心电连接且正极柱伸出硅胶盖的盖面,PCB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负极贴片和正极贴片;尾盖为中空结构,尾盖的后端与硅胶盖密封固定连接且与硅胶盖形成一容纳腔,开关压环固定在容纳腔内,开关压环内固定有负极连接片,负极弹簧的下端与负极连接片电连接,上端与负极贴片电连接,正极连接片与尾盖内壁固定连接,正极弹簧的下端与尾盖的连接,上端与正极贴片连接;开关底部两侧分别与负极连接片和正极连接片连接。一种优选方案是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还包括压圈和环形磁铁,压圈内侧面设有环形槽,环形磁铁固定在环形槽内,压圈贯穿有负极柱孔和正极柱孔,压圈与硅胶盖的盖面盖合,正极柱穿过正极柱孔,负极柱穿过负极柱孔。一种优选方案是开关为阶梯型结构,负极连接片包括底板,顶板,以及连接底板和顶板的连接板,顶板设有环形孔,底板的下表面与外部负极塔簧接触,底板的上表面与开关底部接触,开关的顶部穿过顶板的环形孔且与顶板绝缘连接。一种优选方案是负极贴片和正极贴片均为环形盖状结构,负极贴片和正极贴片的盖面均设有通孔,正极贴片套于负极贴片外且分别与PCB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负极贴片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正极贴片的内侧设有第二安装槽,负极弹簧套于开关外,负极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下端与顶板的上表面接触,正极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槽内,下端与尾盖连接。一种优选方案是尾盖的上端为阶梯型结构,靠外的一阶梯面设有环形的的固定槽,硅胶盖密封固定在固定槽内,正极弹簧的下端与尾盖的一阶梯面套接。一种优选方案是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还包括环形的锁紧环,锁紧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固定槽靠外的一侧壁沿尾盖长度方向延伸有固定壁,固定壁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锁紧与固定壁螺纹连接,使得硅胶盖压紧于固定槽内。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硅胶盖防水同时可实现开关行程中的弹性连接,开关为机械开关可断开照明装置回路,切档同时实现零待机功耗;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比现有的其它直充防水性能更可靠。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包括开关70,PCB板50,硅胶盖31,开关压环40,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正极组件包括尾盖20,正极连接片21,正极弹簧22,正极贴片23和正极柱24;负极组件包括负极连接片11,负极弹簧12,负极贴片13和负极柱14;负极柱14固定在硅胶盖31内且负极柱14伸出硅胶盖31的盖面,PCB板50固定在硅胶盖31内且PCB板50的上表面与负极柱14电连接,正极柱24与PCB板50的中心电连接且正极柱24伸出硅胶盖31的盖面,PCB板50的下表面固定有负极贴片13和正极贴片23;尾盖20为中空结构,尾盖20的后端与硅胶盖31密封固定连接且与硅胶盖31形成一容纳腔,开关压环40固定在容纳腔内,开关压环40内固定有负极连接片11,负极弹簧12的下端与负极连接片11电连接,上端与负极贴片13电连接,正极连接片21与尾盖20内壁固定连接,正极弹簧22的下端与尾盖20的连接,上端与正极贴片23连接;开关70底部两侧分别与负极连接片11和正极连接片21连接。如图1所示,负极连接片11通过负极塔簧10与电池连接;负极连接片11,负极弹簧12,负极贴片13,负极柱14形成负极通路;尾盖20,正极连接片21,正极弹簧22,正极贴片23,正极柱24形成正极通路。当开关关闭时,即负极连接片11和正极连接片21导通时,此时开关70并联在正负极通路中,电池对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组成的照明装置供电;当开关70打开时,即负极连接片11和正极连接片21断开时,电池串联在正负极通路中,此时,电池可为外部设备供电。本专利技术中,开关70是自锁开关,当关闭开关70时,正负极通路处于短路状态,当打开开关70时,正负极与电池处于导通状态。如图1所示,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还包括压圈30和环形磁铁60,压圈30内侧面设有环形槽,环形磁铁60固定在环形槽内,压圈30贯穿有负极柱孔和正极柱孔,压圈30与硅胶盖31的盖面盖合,正极柱24穿过正极柱孔,负极柱14穿过负极柱孔。环形磁铁60与外部外部电器设备相互吸引,此时打开开关70,电池,负极柱14,正极柱24和外部设备处于串联状态,电池对外部设备充电。如图1所示,开关70为阶梯型结构,负极连接片11包括底板,顶板,以及连接底板和顶板的连接板,顶板设有环形孔,底板的下表面与外部负极塔簧10接触,底板的上表面与开关70底部接触,开关70的顶部穿过顶板的环形孔且与顶板绝缘连接。如图1所示,负极贴片13和正极贴片23均为环形盖状结构,负极贴片13和正极贴片23的盖面均设有通孔(图中未标记),正极贴片23套于负极贴片13外且分别与PCB板5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负极贴片13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槽(图中未标记),正极贴片23的内侧设有第二安装槽(图中未标记),负极弹簧12套于开关70外,负极弹簧12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图中未标记)内,下端与顶板的上表面接触,正极弹簧22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槽(图中未标记)内,下端与尾盖20连接。尾盖20的上端为阶梯型结构,靠外的一阶梯面设有环形的的固定槽(图中未标记),硅胶盖31密封固定在固定槽(图中未标记)内,正极弹簧22的下端与尾盖20的一阶梯面套接。如图1所示,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还包括环形的锁紧环80,锁紧环80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固定槽(图中未标记)靠外的一侧壁沿尾盖20长度方向延伸有固定壁,固定壁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锁紧与固定壁螺纹连接,使得硅胶盖31压紧于固定槽(图中未标记)内。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PCB板,硅胶盖,开关压环,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所述正极组件包括尾盖,正极连接片,正极弹簧,正极贴片和正极柱;所述负极组件包括负极连接片,负极弹簧,负极贴片和负极柱;所述负极柱固定在硅胶盖内且负极柱伸出硅胶盖的盖面,所述PCB板固定在硅胶盖内且PCB板的上表面与负极柱电连接,所述正极柱与PCB板的中心电连接且正极柱伸出硅胶盖的盖面,所述PCB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负极贴片和正极贴片;所述尾盖为中空结构,所述尾盖的后端与硅胶盖密封固定连接且与硅胶盖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开关压环固定在容纳腔内,所述开关压环内固定有负极连接片,所述负极弹簧的下端与负极连接片电连接,上端与负极贴片电连接,所述正极连接片与尾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弹簧的下端与尾盖的连接,上端与正极贴片连接;所述开关底部两侧分别与负极连接片和正极连接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PCB板,硅胶盖,开关压环,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所述正极组件包括尾盖,正极连接片,正极弹簧,正极贴片和正极柱;所述负极组件包括负极连接片,负极弹簧,负极贴片和负极柱;所述负极柱固定在硅胶盖内且负极柱伸出硅胶盖的盖面,所述PCB板固定在硅胶盖内且PCB板的上表面与负极柱电连接,所述正极柱与PCB板的中心电连接且正极柱伸出硅胶盖的盖面,所述PCB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负极贴片和正极贴片;所述尾盖为中空结构,所述尾盖的后端与硅胶盖密封固定连接且与硅胶盖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开关压环固定在容纳腔内,所述开关压环内固定有负极连接片,所述负极弹簧的下端与负极连接片电连接,上端与负极贴片电连接,所述正极连接片与尾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弹簧的下端与尾盖的连接,上端与正极贴片连接;所述开关底部两侧分别与负极连接片和正极连接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还包括压圈和环形磁铁,所述压圈内侧面设有环形槽,环形磁铁固定在环形槽内,所述压圈贯穿有负极柱孔和正极柱孔,所述压圈与硅胶盖的盖面盖合,正极柱穿过正极柱孔,负极柱穿过负极柱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磁吸直充尾按,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珺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