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05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宝,包括机壳、主电路板、与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电池、充电接口和充电线,充电接口与主电路板电性相连,机壳上对应于充电接口的位置开设有开孔,电池安装于机壳中,充电线包括一端与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导线和连接于导线另一端的多种充电插头,导线的另一端伸出机壳,机壳上设有配合收纳各充电插头及导线的收纳腔,机壳上开设有供导线伸出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充电线,将充电线的导线的一端与主电路板相连,并在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多种充电插头,以便适配对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在机壳上设置收纳腔,以便在不使用该共享充电宝时,可以将充电线置于收纳腔中,以方便携带,减少占用空间。

Shared rechargeable trea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享充电宝
本技术属于移动电源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共享充电宝。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又称充电宝,主要用于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实现对电子设备移动便捷式充电。为了方便对电子设备充电,充电宝上往往会安装数据线。由于当前不同的电子设备,其充电接口不同,如有些是使用MicroUSB接口,有些是使用Type-C接口中,有些是使用Lighting接口,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电子设备配备不同的插头。为了便携,安装有充电线的充电宝,其侧边一般会设置容置腔,以容置充电线,避免充电线掉出。然而为了将充电宝结构制作紧促,减少设置容置腔的体积,当前安装有数据线的充电宝一般仅只有一种插头,但这种充电宝无法为不同接口的电子设备充电,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充电宝,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宝上安装的数据线仅有一个插头,无法适配不同接口的电子设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共享充电宝,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主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电池、用于连接外部充电器的充电接口和充电线,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所述机壳上对应于所述充电接口的位置开设有开孔,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机壳中,所述充电线包括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导线和连接于所述导线另一端的多种充电插头,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配合收纳各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导线的收纳腔,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供所述导线伸出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插头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导线呈十字形布局。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还包括支撑各所述充电插头的硬质胶块,所述导线与所述硬质胶块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还包括套于所述硬质胶块上的胶套,所述胶套上开设有供各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导线伸出的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还包括连接各所述充电插头的辅电路板,所述导线与所述辅电路板电性相连,所述硬质胶块包裹所述辅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硬质胶块上安装有第一磁吸块,所述机壳中对应设有磁性吸附所述第一磁吸块的第二磁吸块。进一步地,所述收纳腔包括用于收容各所述充电插头的容置腔和用于收容所述导线的线槽,所述容置腔设于所述机壳的一面上,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另一面上,所述线槽由所述容置腔延伸并绕过所述机壳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包括圆形凹腔,所述圆形凹腔的底部对应开设有配合卡接各所述充电插头的卡槽。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确定所述充电插头收于所述收纳腔中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检测开关和用于控制所述检测开关的控制件,所述检测开关安装于机壳中对于所述收纳腔上邻近收纳所述充电插头的位置,所述控制件安装于所述充电线上。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开关为机械开关,所述机壳上开设有露出所述机械开关的通孔,所述控制件为凸设于所述充电线上的凸块。本技术提供的共享充电宝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充电线,将充电线的导线的一端与主电路板相连,并在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多种充电插头,以便适配对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在机壳上设置收纳腔,以便在不使用该共享充电宝时,可以将充电线置于收纳腔中,以方便携带,减少占用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享充电宝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共享充电宝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1的共享充电宝的充电插头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共享充电宝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图1的共享充电宝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图1的共享充电宝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三;图7为图6的共享充电宝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图6的共享充电宝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图2的共享充电宝的充电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500-共享充电宝;50-机壳;51-上壳;52-下壳;521-开槽;522-开孔;523-操作口;53-挂口;54-收纳腔;541-线槽;550-容置腔;551-圆形凹腔;552-卡槽;555-沉槽;556-通孔;60-充电线;61-充电插头;62-导线;63-硬质胶块;64-胶套;641-出口;65-辅电路板;66-第一磁吸块;67-第二磁吸块;68-线卡;69-支撑块;691-凹槽;71-电池;711-连接条;712-盖帽;72-主电路板;73-控制开关;731-键帽;732-弹性片;74-电量指示灯;741-导光柱;742-支撑架;75-充电接口;751-接触式充电头;752-通用接口;78-检测机构;781-检测开关;782-控制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共享充电宝进行说明。所述共享充电宝500,包括机壳50、主电路板72、电池71、充电接口75和充电线60;主电路板72、电池71和充电接口75安装在机壳50中,通过机壳50来支撑与保护主电路板72和电池71。电池71用来供电;电池71与主电路板72电性相连,充电接口75与主电路板72电性相连,充电线60与主电路板72电性相连,从而通过充电线60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通过充电接口75对电池71进行充电。充电接口75可以安装在主电路板72上,也可以安装在机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共享充电宝

【技术保护点】
共享充电宝,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主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电池、用于连接外部充电器的充电接口和充电线,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所述机壳上对应于所述充电接口的位置开设有开孔,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机壳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包括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导线和连接于所述导线另一端的多种充电插头,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配合收纳各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导线的收纳腔,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供所述导线伸出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共享充电宝,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主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电池、用于连接外部充电器的充电接口和充电线,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所述机壳上对应于所述充电接口的位置开设有开孔,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机壳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包括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相连的导线和连接于所述导线另一端的多种充电插头,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配合收纳各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导线的收纳腔,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供所述导线伸出的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导线呈十字形布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还包括支撑各所述充电插头的硬质胶块,所述导线与所述硬质胶块固定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还包括套于所述硬质胶块上的胶套,所述胶套上开设有供各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导线伸出的出口。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还包括连接各所述充电插头的辅电路板,所述导线与所述辅电路板电性相连,所述硬质胶块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移超黄伟李向源袁敏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嗨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