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旭专利>正文

弹簧接线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988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簧接线柱,包括接触端子和接触弹簧,所述接触端子为圆锥体结构,所述接触端子的大圆端面固定在塑料外壳上,所述接触端子的小圆端面朝向接触弹簧,所述接触弹簧固定在电路板上,接触弹簧为螺旋弹簧,所述接触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电路板上,另一端朝向接触端子的小圆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易变形,连接可靠、易于安装定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的成品率高。

Spring junction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ring terminal, comprising a contact terminal and a contact spring, the contact terminal is a cone structure, round face of the contact terminal is fixed on the plastic shell, the contact terminal end face to the small contact spring, the contact spring is fixed on the circuit board, contact spring the spiral spring, one end of the contact spring is fixed on the circuit board, small round face towards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tact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is not easy to be deformed, the connection is reliable, and the positioning is easy to be installe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product yield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簧接线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柱,特别涉及弹簧接线柱。
技术介绍
接线柱用在多种领域,现有的接线柱一般由铜端子和铜触手组成,其中铜触手为左右对称的铜片,铜端子固定在塑料外壳上,铜触手固定在电路板上。当合上外壳时,铜端子与铜触手接触,铜端子位于两个铜片中间,利用两个铜片弹力,夹住铜端子,实现导通。当分开外壳时,铜端子与铜触手分离。由于现有接线柱连接利用铜触手的弹力夹紧铜端子。但由于铜端子在多次插入、插偏的情况下,铜端子和通触手容易产生变形造成接触不良,无法实现可靠连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弹簧接线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触可靠、加工效率高、成品率高的弹簧接线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弹簧接线柱,包括接触端子和接触弹簧,所述接触端子为圆锥体结构,所述接触端子的大圆端面固定在塑料外壳上,所述接触端子的小圆端面朝向接触弹簧,所述接触弹簧固定在电路板上,接触弹簧为螺旋弹簧,所述接触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电路板上,另一端朝向接触端子的小圆端面。以上结构,当塑料外壳合上时,接触端子插入到接触弹簧内并压缩弹簧,实现紧密接触,利用接触弹簧的弹力顶住并包围接触端子,实现可靠的连接导通;接触端子设计成圆锥体,保证在反复使用情况下,不易变形,且能准确的插在接触弹簧中间,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较佳的,所述接触弹簧为圆锥弹簧,所述接触弹簧的小圆端固定在电路板上,所述接触弹簧的大圆端朝向接触端子的小圆端面。接触端子的小圆端从接触弹簧的大圆端插入,接触弹簧的内锥面与接触端子的外锥面接触,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易于安装定位。较佳的,所述接触弹簧的小圆端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由小圆端的簧丝弯折而成,所述固定部插在电路板内。固定部插在电路板内,将接触弹簧固定在电路板上,起到固定和定位的作用。较佳的,所述接触弹簧的自由状态下的高度高于塑料外壳的扣合平面。在未全部合上塑料外壳时,因接触弹簧的高度高于扣合平面,故可使接触端子部分插入接触弹簧中,易于人眼定位安装。较佳的,所述接触端子通过接触底座固定在塑料外壳上,所述接触底座贯通的嵌入在塑料外壳上,所述接触底座朝向壳体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接触底座朝向壳体内侧的一端与接触端子相连。接触底座一端连接接触端子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通过内螺纹孔与外部电路固定连通。较佳的,所述接触端子和接触弹簧均采用铜材料制成。接触端子选用铜作为材料,导电率高,抗氧化,可靠性好;铜弹簧选用铜材料,抗氧化性好,弹性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不易变形,连接可靠、易于安装定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的成品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扣合状态)。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未扣合状态)。图3是接触端子和接触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接触端子1a、接触底座1b、接触弹簧2、塑料外壳3、电路板4等部件。如图1和图5所示,接触端子1a为圆锥体结构,接触端子1a的大圆端面固定在塑料外壳3上,接触端子1a的小圆端面朝向接触弹簧2,接触弹簧2固定在电路板4上,接触弹簧2为圆锥螺旋弹簧,接触弹簧2的小圆端焊接在电路板4上,大圆端朝向接触端子1a的小圆端面;接触弹簧2的小圆端有固定部2a,固定部2a由小圆端的簧丝弯折而成,固定部2a插在电路板4内;接触端子1a采用铜材料制成,接触弹簧2采用铍铜材料,表面镀镍。如图3所示,接触端子1a通过接触底座1b固定在塑料外壳3上,接触底座1b贯通的嵌入在塑料外壳3上,接触底座1b朝向壳体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1b1,接触底座1b朝向壳体内侧的一端与接触端子1a相连。如图1和图2所示,接触弹簧2的自由状态下的高度高于塑料外壳3的扣合平面A。使用时,合上塑料外壳3,触端子1a插入到接触弹簧2内并压缩弹簧,实现紧密接触,利用接触弹簧2的弹力顶住并包围接触端子1a,实现可靠电路的导通;需要维修时,拆除塑料外壳3,触端子1a与接触弹簧2自动分离,断开连接。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弹簧接线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接线柱,其特征是:包括接触端子(1a)和接触弹簧(2),所述接触端子(1a)为圆锥体结构,所述接触端子(1a)的大圆端面固定在塑料外壳(3)上,所述接触端子(1a)的小圆端面朝向接触弹簧(2),所述接触弹簧(2)固定在电路板(4)上,接触弹簧(2)为螺旋弹簧,所述接触弹簧(2)的一端固定在电路板(4)上,另一端朝向接触端子(1a)的小圆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接线柱,其特征是:包括接触端子(1a)和接触弹簧(2),所述接触端子(1a)为圆锥体结构,所述接触端子(1a)的大圆端面固定在塑料外壳(3)上,所述接触端子(1a)的小圆端面朝向接触弹簧(2),所述接触弹簧(2)固定在电路板(4)上,接触弹簧(2)为螺旋弹簧,所述接触弹簧(2)的一端固定在电路板(4)上,另一端朝向接触端子(1a)的小圆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接线柱,其特征是:所述接触弹簧(2)为圆锥弹簧,所述接触弹簧(2)的小圆端固定在电路板(4)上,所述接触弹簧(2)的大圆端朝向接触端子(1a)的小圆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接线柱,其特征是:所述接触弹簧(2)的小圆端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韩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