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992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采用交叉承压膜湿铺防水卷材、设计承插型变形缝、采用抗渗混凝土来解决管廊渗漏问题。利用湿铺法铺装防水卷材形成防水层,能够确保防水层铺装平整,将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顶板以及外墙完全包裹起来,保证防水效果。设置的底板变形缝、外墙变形缝和顶板变形缝均为L型缝,由一侧的结构单元包覆另一侧的结构单元的端部而形成,能够保证变形缝在结构变形和/或相互间有轻微错动时仍能够连接紧密,保证防水体系能够正常工作。

Waterproof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tube Galler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waterproof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including adopting cross bearing membrane wet laid waterproofing membrane, designing socket type deformation joint and impermeable concrete to solve the leakage problem of pipe gallery. The waterproofing layer is paved with wet paving method to form waterproof layer. It can ensure that the waterproof layer is smooth, and the floor, roof and outer wall of the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can be completely wrapped up, so as to ensure the waterproof effect. Joint, wall and roof deformation joint deformation joints were L type deformation joint setting bottom end structure unit is composed of structure unit side coated on the other side of which can ensure the deformation joints in t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and / or between a slight dislocation can still be connected closely, ensure water proof system to normal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俗称共同沟,指设置于地面以下可容纳电力、电信、供水、煤气、交通信号、闭路电视等两种以上的公共设施管线,并拥有完整的排水,照明、通讯、监控等设施的地下箱涵隧道。由于管廊主要埋在地下,非常容易产生渗水、漏水的现象。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四周包覆一层防水层,但由于地下综合管廊会发生变形,比如沉降、相互位置的微小错动等情况,很容易使得防水层被破坏,从而使得地下综合管廊发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综合管廊发生变形时会破坏设置的防水层进而发生漏水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时,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湿铺一层防水卷材形成第一防水层;施工所述底板时以设定间距留设底板变形缝,所述底板变形缝的两侧包括第一底板单元和第二底板单元,于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的底部施工形成有一凸伸出其端部的承托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时,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湿铺一层防水卷材形成第一防水层;施工所述底板时以设定间距留设底板变形缝,所述底板变形缝的两侧包括第一底板单元和第二底板单元,于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的底部施工形成有一凸伸出其端部的承托台,且所述承托台设于所述第二底板单元端部的下方,从而所述承托台和所述第二底板单元的底部之间与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底板单元的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底板变形缝;于所述底板变形缝处施工第一防水结构;施工地下综合管廊的外墙时,于所述外墙的外侧面湿铺一层防水卷材形成第二防水层;施工所述外墙时以设定间距留设外墙变形缝,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时,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湿铺一层防水卷材形成第一防水层;施工所述底板时以设定间距留设底板变形缝,所述底板变形缝的两侧包括第一底板单元和第二底板单元,于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的底部施工形成有一凸伸出其端部的承托台,且所述承托台设于所述第二底板单元端部的下方,从而所述承托台和所述第二底板单元的底部之间与所述第一底板单元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底板单元的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底板变形缝;于所述底板变形缝处施工第一防水结构;施工地下综合管廊的外墙时,于所述外墙的外侧面湿铺一层防水卷材形成第二防水层;施工所述外墙时以设定间距留设外墙变形缝,所述外墙变形缝的两侧包括第一外墙单元和第二外墙单元,于所述第一外墙单元的外侧面靠近端部处施工形成有一凸伸出其端部的凸台,且所述凸台设于所述第二外墙单元端部的外侧,从而所述凸台和所述第二外墙单元的外侧面之间与所述第一外墙单元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外墙单元的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外墙变形缝;于所述外墙变形缝处施工第二防水结构;施工地下综合管廊的顶板时,于所述顶板的顶部湿铺一层防水卷材形成第三防水层;施工所述顶板时以设定间距留设顶板变形缝,所述顶板变形缝的两侧包括第一顶板单元和第二顶板单元,于所述第一顶板单元的顶部施工形成有一凸伸出其端部的压边台,且所述压边台设于所述第二顶板单元的端部的上方,从而所述压边台和所述第二顶板单元的顶部之间与所述第一顶板单元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顶板单元的端部之间形成所述顶板变形缝;以及于所述顶板变形缝处施工第三防水结构,从而完成地下综合管廊的防水体系的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底板变形缝处施工第一防水结构,包括:提供第一钢边橡胶止水带,在施工所述第一底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板单元时,将第一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一端以向上倾斜的状态埋设在所述第一底板单元内,另一端以向上倾斜的状态埋设于所述第二底板单元内,并且所述第一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中部挡设于所述底板变形缝处;提供第一填缝板,将所述第一填缝板满塞于所述底板变形缝内;于所述底板变形缝上位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开口处利用聚硫密封膏密封形成第一密封层;于所述底板变形缝上位于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开口处利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封堵;于所述第二底板单元的底部填充混凝土形成与所述承托台的端部相接并封堵所述底板变形缝的填充结构,所述填充结构的底面为倾斜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外墙变形缝处施工第二防水结构,包括:提供第二钢边橡胶止水带,在施工第一外墙单元和第二外墙单元时,将所述第二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一端埋设在所述第一外墙单元内,另一端埋设在第二外墙单元内,并且所述第二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中部挡设于所述外墙变形缝处;提供第二填缝板,将所述第二填缝板满塞于所述外墙变形缝内;于所述外墙变形缝上位于所述外墙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开口处利用聚硫密封膏密封形成第二密封层;于所述第一外墙单元和所述第二外墙单元的内侧面上嵌设对应所述外墙变形缝设置的第一接水盒;提供第一泡沫棒,将所述第一泡沫棒立设于所述凸台和所述第二外墙单元夹角处并挡设所述外墙变形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顶板变形缝处施工第三防水结构,包括:提供第三钢边橡胶止水带,在施工所述第一顶板单元和所述第二顶板单元时,将所述第三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一端以向上倾斜的状态埋设在所述第一顶板单元内,另一端以向上倾斜的状态埋设在第二顶板单元内,并且所述第三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中部挡设在顶板变形缝处;提供第三填缝板,将所述第三填缝板满塞于所述顶板变形缝内;于所述顶板变形缝上位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开口处利用聚硫密封膏密封形成第三密封层;于所述第一顶板单元和所述第二顶板单元的下表面嵌设对应所述顶板变形缝设置的第二接水盒;提供第二泡沫棒,将所述第二泡沫棒设于所述压边台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兵许松宜张永林金隆何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