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9404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沼液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三个以上吹脱池、氨气吸收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方法,包括:利用控制装置使每个所述吹脱池依次进行进料、吹脱和出料操作,且同一时间至少一个吹脱池进行进料、吹脱或出料操作;氨气吸收装置吸收经吹脱后排出的氨气;经吹脱的沼液与未吹脱的沼液进行高温换热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回收利用处理后沼液中的热量,减少热量浪费,且能连续处理沼液,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去除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沼液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是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技术之一,但是多数厌氧技术要求发酵物的水分含量很高,这就导致了沼液的大量产生并带来沼液的储存、消纳等衍生问题。对于本身含水率不高的原料,将沼液回用于原料的稀释是一个可行的减排途径,然而有些沼液中氨氮浓度很高,如鸡粪沼液中氨氮浓度可能高达3500mg/L以上,直接回用时高浓度的氨氮会对发酵系统中的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因此需要在沼液回用前降低其氨氮浓度。液体中的氨氮可以通过化学沉淀法、空气吹脱法、生物法等多种方法去除,其中空气吹脱法的应用较广。空气吹脱除氨氮与液体的PH和温度两个因素有关,现有的吹脱装置一般采用填料塔形式,且在处理之前先调节PH至10以上。但沼液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酸碱缓冲物质,调节PH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药剂导致成本很高,且碱性的沼液不利于后续处理或复用,所以此方法并不实用。若不调节PH,仅通过提高温度的方式,沼液在吹脱塔内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水分蒸发,导致液体温度很快下降,很难达到较高的去除率。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一换热器(2)分别与沼液进料管道(1)和沼液出料管道(14)连接;三个以上吹脱池,每个所述吹脱池均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液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每个所述第一进液口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与所述沼液进料管道(1)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排液口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与所述沼液出料管道(14)连接;氨气吸收装置(20),所述氨气吸收装置(20)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气口以及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每个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一进液口、每个所述第一排液口以及每个所述第一进气口均分别设有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一换热器(2)分别与沼液进料管道(1)和沼液出料管道(14)连接;三个以上吹脱池,每个所述吹脱池均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液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每个所述第一进液口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与所述沼液进料管道(1)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排液口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与所述沼液出料管道(14)连接;氨气吸收装置(20),所述氨气吸收装置(20)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气口以及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每个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一进液口、每个所述第一排液口以及每个所述第一进气口均分别设有控制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与所述吹脱池第一进液口之间的管路设有加热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脱池为三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吹脱池中均设有温度探测装置与盘管加热装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口均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还设有增压风机(2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气吸收装置(20)还设有循环进液口与循环排液口,所述循环进液口与所述循环排液口相连,所述循环进液口与所述循环排液口之间还设有母液循环泵(22)。8.一种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吹脱池依次进行进料、吹脱和出料操作,且同一时间至少一个吹脱池进行进料、至少一个吹脱池吹脱及至少一个吹脱池出料操作;氨气吸收装置吸收经吹脱后排出的氨气;经吹脱的沼液与未吹脱的沼液进行高温换热处理。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低沼液氨氮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第一吹脱池进料,沼液从沼液进料管道进入,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和加热装置加热后,打开第一进液控制阀,关闭第二进液控制阀和第三进液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燕宋来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合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