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合分体锁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27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五金配件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自动开合分体锁扣,包括主锁和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锁内设有自动扣合装置,所述的副锁内设有与自动扣合装置对应设置的挂舌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设计巧妙,在使用中开合时不必刻意做压按动作和外拉动作,锁钩自身就能自然地扣进和脱离挂舌,避免压按不到位而造成空扣,使用更便利也更傻瓜化,极大的区别与同类的锁具。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ardware fittings,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split lock, which comprises a main lock and a secondary lock,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at the main lock is provided with an automatic buckle device, and the auxiliary lock is provided with a hanger seat corresponding to the automatic lock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ingenious design, and when in use do not have to deliberately do press action and pull action, the lock hook itself will naturally buckle into and out of the hanging tongue, to avoid the press is not in place due to the empty button, the use of more convenient and more of a fool,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same class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开合分体锁扣
本技术设计五金配件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自动开合分体锁扣。
技术介绍
所谓的分体锁扣,通常是装设于箱子的盖部与箱体之间,盖子与箱体各安装一半,通常箱盖装小边,箱体装大边。合上箱盖时大边锁体与小边锁体位置对齐,大边锁体滑动的钩片扣紧小边锁体上的挂舌,以达到将箱盖与箱体扣合在一起,常见装于航空箱、仪器箱、音响设备防护箱和柜子等箱状物体上。传统分体锁扣结构基本是:锁体支架两侧各开一对圆形跑道状的孔,以穿装弹簧,弹簧的一端直腿穿进滑轨上的圆筒,滑轨里的滑钩受到装在滑轨上的锁芯旋转所产生凸轮推动效果作用下前后滑动,锁耳(把手)、锁芯、钩片、滑轨形成一个组合体(锁体),该组合体以滑轨的圆筒为旋转圆心作窄幅旋转动作,滑轨下装置一弹片,打开锁扣时弹片将组合体中的钩片推离挂舌,合上时需用手额外施加压按力令组合体中的钩嘴扣进挂舌,这是传统锁扣的特性。闭合时需用手施加压按力令钩嘴扣进挂舌,不然做完了旋转锁耳动作也扣不上挂舌,不能令箱盖与箱体扣合在一起,这是传统锁扣使用时的不便利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一种自动开合分体锁扣,该锁扣上加改了目前市面上所没有的装置,可以令到打开锁扣时钩片自主弹起脱离挂舌,闭合时钩片自主低头扣进挂舌,解决了国内市面现有锁扣要额外施加压按动作的不便利的缺点,让产品功能更完善好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开合分体锁扣,包括主锁和副锁,所述的主锁内设有自动扣合装置,所述的副锁内设有与自动扣合装置对应设置的挂舌座。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扣合装置包括弹片、滑钩、滑轨和旋转把手,所述弹片设于主锁内端面上,并且向上水平平翘,所述滑钩的尾端与弹片平翘部分相互压迫,使调节弹永远被向下压缩,向上释放推力,构成调节滑钩上下翘曲的压逼平衡基点,所述滑轨与滑钩相互卡合,使滑钩能够沿滑轨来回行走,所述滑轨末端与主锁侧端相互铰接,构成自动扣合装置上下摆动的旋转连接基点,所述的旋转把手下方设有迫使滑钩沿滑轨来回行走的推动片。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挂舌座包括开设有钩槽的挂舌板,所述挂舌板两侧设有扭力缓冲的弹性件,端部通过设置压板固定限位。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滑钩尾端设有避开旋转连接基点的弧状部,滑钩尾端的最末端设有压逼平衡基点的凸起。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推动片呈“8”字形,且整体镶嵌在滑钩内,推动片的一端面与旋转把手相互锁紧,构成扭力输出的基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构造简单,设计巧妙,在使用中开合时不必刻意做压按动作和外拉动作,锁钩自身就能自然地扣进和脱离挂舌,避免压按不到位而造成空扣,使用更便利也更傻瓜化,极大的区别与同类的锁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张开状态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平衡状态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闭合状态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拆解状态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立体状态的结构图。图中:1.主锁2.副锁3.自动扣合装置4.弹片5.滑钩6.滑轨7.旋转把手8.推动片9.弧状部10.凸起11.挂舌座12.钩槽13.挂舌板14.弹性件15.压板16.旋转连接基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自动开合分体锁扣,主体包括主锁1和副锁2,主锁1内设有自动扣合装置3,副锁2内设有与自动扣合装置3对应设置的挂舌座11,用于相互扣合;自动扣合装置3包括弹片4、滑钩5、滑轨6和旋转把手7,弹片4设于主锁1的内端面上,并且向上水平平翘,所述滑钩5的尾端与弹片4平翘部分相互压迫,使调节弹4永远被向下压缩,向上释放推力,构成调节滑钩5上下翘曲的压逼平衡基点,所述滑轨6与滑钩5相互卡合,使滑钩5能够沿滑轨来回行走,所述滑轨6末端与主锁1侧端相互铰接,构成自动扣合装置3上下摆动的旋转连接基点16,所述的旋转把手7下方设有迫使滑钩5沿滑轨6来回行走的推动片8。如图5所示,推动片8呈“8”字形,并且整体镶嵌在滑钩5内,该推动片8的一端面与旋转把手7相互锁紧,构成扭力输出的基点,通过推动片8旋转后产生的扭力迫使滑钩5沿滑轨6来回行走。如图1-3所示,作为一个避位结构,滑钩5的尾端设有避开旋转连接基点16的弧状部9,滑钩5尾端的最末端设有压逼平衡基点的凸起10。挂舌座11包括开设有钩槽12的挂舌板13,该挂舌板13两侧设有扭力缓冲的弹性件14,通过体现件能够实现挂扣后自动复位和受力缓冲保护,便于后期使用和保养,挂舌板13的端部通过设置压板15固定限位。如图1-5所示,主锁1内端面上设置弹片4,通过滑钩5的尾端的凸起10逼压在弹片4上并与滑钩5同步前后滑动,该凸起10支点的行程控制在滑轨6末端与主锁1侧端相互铰接部分的下方,当扭动旋转把手7后使锁体张开并通过“8”字形的推动片8带动滑钩5前行将近尽头时,滑钩5支点越过主锁1侧端相互铰接部分的中点少许距离后,将产生一个类似跷跷板的杠杆效果,弹片4的弹力通过旋转连接基点16推动整体向中右侧上方推,当达到开锁位置时滑钩前端的钩嘴自动脱离挂舌座的钩槽,进而实现锁体的相互分离。同理,当扭动旋转把手7使锁体闭合时,滑钩5向左侧滑行并越过主锁1侧端相互铰接部分的中心点,产生的杠杆效果会推动左侧的装置尾部上升从而右侧的滑钩5前端的钩嘴被动低头扣进挂舌座11的钩槽12内,从而达到了不用额外做按压动作就能令滑钩5前端的钩嘴被动扣进钩槽12之内。本技术构造简单,设计巧妙,在使用中开合时不必刻意做压按动作和外拉动作,锁钩自身就能自然地扣进和脱离挂舌,避免压按不到位而造成空扣,使用更便利也更傻瓜化,极大的区别与同类的锁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开合分体锁扣

【技术保护点】
自动开合分体锁扣,包括主锁和副锁,所述的主锁内设有自动扣合装置,所述的副锁内设有与自动扣合装置对应设置的挂舌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扣合装置包括弹片、滑钩、滑轨和旋转把手,所述弹片设于主锁内端面上,并且向上水平平翘,所述滑钩的尾端与弹片平翘部分相互压迫,使弹片永远被向下压缩,向上释放推力,构成调节滑钩上下翘曲的压逼平衡基点,所述滑轨与滑钩相互卡合,使滑钩能够沿滑轨来回行走,所述滑轨末端与主锁侧端相互铰接,构成自动扣合装置上下摆动的旋转连接基点,所述的旋转把手下方设有迫使滑钩沿滑轨来回行走的推动片。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开合分体锁扣,包括主锁和副锁,所述的主锁内设有自动扣合装置,所述的副锁内设有与自动扣合装置对应设置的挂舌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扣合装置包括弹片、滑钩、滑轨和旋转把手,所述弹片设于主锁内端面上,并且向上水平平翘,所述滑钩的尾端与弹片平翘部分相互压迫,使弹片永远被向下压缩,向上释放推力,构成调节滑钩上下翘曲的压逼平衡基点,所述滑轨与滑钩相互卡合,使滑钩能够沿滑轨来回行走,所述滑轨末端与主锁侧端相互铰接,构成自动扣合装置上下摆动的旋转连接基点,所述的旋转把手下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心海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