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800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滞育诱导、滞育储存:(1)滞育诱导是将茶足柄瘤蚜茧蜂高龄幼虫(3‑4龄)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待寄主苜蓿蚜形成僵蚜后即得到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由该方法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率可达70%以上;(2)滞育贮存是将所得到的进入滞育状态的茶足柄瘤蚜茧蜂僵蚜,转移至温度4℃、黑暗条件下贮存,保存90天,羽化率、羽化后的成蜂在寿命和寄生性上与非滞育僵蚜无显著性差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有效延长茶足柄瘤蚜茧蜂保存周期3倍以上,实现了对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进度的调控。

A method of regulating tea ashigara: Aphidiidae diapaus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a ashigara: Aphidiidae diapause, diapause induction of diapause, the method includes storage: (1) the tea ashigara diapause induction: Aphidiidae old larvae (3 4 old) in the temperature of 10 DEG C, 8 light cycl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8:D16 were induced to host alfalfa the formation of aphid stiff aphid is obtained after tea ashigara: Aphidiidae diapause pupae, induced by the method of tea ashigara: Aphidiidae diapause rate can reach more than 70%; (2) storage is the diapause diapause state of tea ashigara: Aphidiidae stiff aphid, transferred to the storage temperature of 4 DEG C, dark conditions and kept for 90 days in the life, bee and parasitic and non diapause mummified aphid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the emergence rate, after the emergence.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preservation period of tea: Aphidiidae enough to handle more than 3 times, to achieve the regulation of tea ashigara: Aphidiidae development sche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苜蓿蚜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暴发性的农业害虫,该虫可危害400余种植物,世代重叠严重,近年来在我国多种豆科作物上为害猖獗,一年发生20多世代,随着苜蓿蚜的危害逐年增多,加至化学农药的大量频繁使用,使得苜蓿蚜的抗药性逐年增强,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生产和应用上迫切需要改进苜蓿蚜的防控技术。利用寄生蜂等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防控是一种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手段。茶足柄瘤蚜茧蜂是苜蓿蚜重要的寄生性天敌,该蜂将卵产在苜蓿蚜体内,蜂卵孵化后,茶足柄瘤蚜茧蜂幼虫在苜蓿蚜体内吸取营养,使寄主不能完成正常生命活动并最终死亡,从而达到防控苜蓿蚜的目的。目前,通过人工繁殖茶足柄瘤蚜茧蜂并释放到田间来控制苜蓿蚜,是改变当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治理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茶足柄瘤蚜茧蜂人工繁殖过程中,蜂种保存一直依靠周年继代繁殖来实现。每代历期约1个月,僵蚜低温贮存期一般在1个月以内,超过一个月则僵蚜羽化率和成蜂产卵量大幅降低,因此必须有专人常年坚持继代饲养,而且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多会导致蜂种退化,无法继续扩繁,繁殖成本高。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蜂源不能长期贮存及不能适时释放,成为制约茶足柄瘤蚜茧蜂大规模扩繁及应用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进入滞育态;(2)将步骤(1)得到的进入滞育态的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4℃、黑暗的条件下贮存;(3)贮存结束后,将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25±1)℃、湿度(70±10)%、光周期L14:D10条件下恢复发育,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由滞育态转变为正常的发育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及贮存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及贮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进入滞育态;(2)将步骤(1)得到的进入滞育态的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4℃、黑暗的条件下贮存。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进入滞育态。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温度为8℃、9℃或10℃;所述条件为光照强度(4000-5000)Lx,相对湿度(70-80)%。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待进行滞育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为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卵或幼虫;茶足柄瘤蚜茧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虫态为3-4龄幼虫,在实际应用中,优选茶足柄瘤蚜茧蜂3-4龄幼虫进行滞育诱导。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诱导的时间为30-40天,优选为30天。上述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贮存的时间在120天以内,优选为90天。所述条件为相对湿度为(70-80)%。上述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恢复发育的时间可为7天。7天后进入滞育态的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僵蚜)即可羽化为成虫。所述条件为光照强度(4000-5000)Lx、相对湿度(70-80)%。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进行滞育诱导、滞育维持或滞育解除时的寄主为苜蓿蚜,如2龄末-3龄初苜蓿蚜,以蚕豆苗作为苜蓿蚜的寄主植物。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为将茶足柄瘤蚜茧蜂高龄幼虫(3-4龄)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待寄主苜蓿蚜形成僵蚜后即得到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由该方法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率可达70%以上;将步骤(1)得到的进入滞育态的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4℃、黑暗的条件下贮存,保存时间可达90-120天;贮存后,可将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25±1)℃、湿度(70±10)%、光周期L14:D10条件下恢复发育,滞育态的茶足柄瘤蚜茧蜂7天左右即可羽化为成虫,羽化率和羽化后的成蜂在寿命和寄生性上与非滞育僵蚜无显著性差异,实现茶足柄瘤蚜茧蜂由滞育态转变为正常的发育状态。本专利技术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诱导、滞育贮藏及滞育解除的条件(光周期、温度和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实现了对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进度的调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环节包括:(1)确定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调控敏感虫态;(2)通过温度、光周期环境因子的组合,筛选最佳的滞育诱导条件使茶足柄瘤蚜茧蜂进入滞育状态;(3)筛选适宜的滞育贮存时间,保障滞育态的茶足柄瘤蚜茧蜂长期存活;(4)筛选有效的滞育解除手段,实现茶足柄瘤蚜茧蜂由滞育态转变为正常的发育状态。以滞育状态进行贮存的茶足柄瘤蚜茧蜂,其产品货架期从未滞育的20天延长到了120天,滞育解除后的寄生蜂生命活力如羽化率、寿命等与非滞育茶足柄瘤蚜茧蜂无显著性差异。利用这一技术,将茶足柄瘤蚜茧蜂通过滞育技术进行储存,可实现其周年生产,在苜蓿蚜大量发生的季节及时解除滞育,野外释放,与自然条件下种群相互配合,可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为蚜类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天敌产品,提高了农林害虫的科学治理水平。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下述实施例所用的供试虫源、试验仪器及材料:(1)供试虫源苜蓿蚜:记载于“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刘爱萍、黄海广等《环境昆虫学报》2012年第1期”一文中,公众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获得。苜蓿蚜作为供试寄主,在温室(25℃、L16:D8、相对湿度RH80%、光照强度5000Lx)内用蚕豆苗连续饲养,建立试验种群。本实验采用2龄末-3龄初的苜蓿蚜幼虫作为寄主,以蚕豆苗作为苜蓿蚜的寄主植物。茶足柄瘤蚜茧蜂:记载于“茶足柄瘤蚜茧蜂扩繁技术的基础性研究,黄海广,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2年”一文中,公众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获得。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所羊柴上的苜蓿蚜僵蚜,经室内饲养获得蜂种,已在室内用苜蓿蚜连续繁殖多代。在温度25±1℃、光周期L14:D10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茶足柄瘤蚜茧蜂僵蚜使其羽化,成蜂羽化后用体积分数为10%的蜂蜜水进行饲喂,放入繁蜂箱(40cm×40cm×35cm)内让其自由交配48h后,接入2龄末-3龄初苜蓿蚜供其寄生,寄生24h后的苜蓿蚜用100目尼龙袋笼罩,直至被寄生的苜蓿蚜形成僵蚜,每日收集僵蚜,取羽化24h内的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供试。(2)试验仪器及材料温度和光周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的影响试验均在人工气候箱(SPX-300I-G型,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内进行,人工气候箱温度设置误差为±0.1℃,相对湿度设置误差为±5%。苜蓿蚜及茶足柄瘤蚜茧蜂的饲养均在自制养虫装置中进行,试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进入滞育态;(2)将步骤(1)得到的进入滞育态的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4℃、黑暗的条件下贮存;(3)贮存结束后,将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25±1)℃、湿度(70±10)%、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恢复发育,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由滞育态转变为正常的发育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进入滞育态;(2)将步骤(1)得到的进入滞育态的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4℃、黑暗的条件下贮存;(3)贮存结束后,将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25±1)℃、湿度(70±10)%、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恢复发育,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由滞育态转变为正常的发育状态。2.一种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诱导及贮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茶足柄瘤蚜茧蜂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进入滞育态;(2)将步骤(1)得到的进入滞育态的所述茶足柄瘤蚜茧蜂转入温度4℃、黑暗的条件下贮存。3.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萍孙程鹏李钢铁任卫波高书晶徐林波张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