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头体分离喷流干扰试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超声速风洞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头体分离喷流干扰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高超声速风洞模型状态复杂,模型姿态变化频繁,对于级间分离喷流干扰试验来说,一级、二级模型可能存在大量任意组合的相对攻角和相对侧滑角调节状态。而攻角机构不能实现两级模型的相对姿态调节。目前,均采用加工不同转接支杆实现一二级相对姿态的调节,加工的转接支杆数量多,模型结构复杂。常规变换姿态角和级间距采用在天平和二级底部支杆之间连接一个转接支杆,每个姿态对应一个转接支杆。装置复杂连接拆卸零件较多。当二级相对一级的姿态角度改变时,二级底盖和支杆之间发生干涉,目前解决方式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扩大底盖支杆穿过孔的尺寸,这样无论模型怎么移动只要底孔足够大就不会发生干涉。但该方式会导致底孔与支杆间隙过大,影响底部流动特性。第二种方式针对不同姿态加工多个底盖,底盖预留一圆孔穿过支杆。由于底盖与支杆接触会向模型传力,支杆与底盖之间必须预留约2mm间隙。这种方式每次调姿态角都要更换底盖,底盖和转接支杆更换时间长,严重影响实验效率。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头体分离喷流干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级间距调节装置(2)、喷流连接装置(3)以及可滑移底盖(4),其中,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级间距调节装置(2)以及喷流连接装置(3)依次顺序连接,并在级间距调节装置(2)上套有可滑移底盖(4);所述的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安装在二级模型内部,并通过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实现二级模型上下方向的正负攻角调整以及水平左右的侧滑角调整;所述的级间距调节装置(2)可实现一级模型与二级模型相对位置变化的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头体分离喷流干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级间距调节装置(2)、喷流连接装置(3)以及可滑移底盖(4),其中,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级间距调节装置(2)以及喷流连接装置(3)依次顺序连接,并在级间距调节装置(2)上套有可滑移底盖(4);所述的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安装在二级模型内部,并通过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实现二级模型上下方向的正负攻角调整以及水平左右的侧滑角调整;所述的级间距调节装置(2)可实现一级模型与二级模型相对位置变化的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头体分离喷流干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包括内环(101)、外环(102)以及竖直销轴(103),其中,外环(102)套在内环(101)前端端口处,并通过竖直销轴(103)连接,使内环(101)与外环(102)沿竖直销轴(103)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头体分离喷流干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中外环(102)水平方向上设有水平销轴(104);模型姿态调节装置(1)套入二级模型中,并通过水平销轴(104)实现外环(102)与二级模型的连接,使二级模型与外环(102)沿着水平销轴(104)相对转动;所述内环(101)后端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分别设有竖直调节螺钉(105)及水平调节螺钉(106),并在二级模型内壁相应位置上开有螺孔,使竖直调节螺钉(105)和水平调节螺钉(106)可分别旋入二级模型内壁上相应的螺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头体分离喷流干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级间距调节装置(2)包括支杆A(201)、支杆B(202)以及调节螺母A(205),其中,支杆A(201)为阶梯圆柱筒结构,支杆B(202)前端为阶梯圆柱体结构,其前端匹配套入支杆A(201)后端的圆柱筒中,实现支杆A(201)与支杆B(202)无间隙相对滑动,在支杆B(202)阶梯圆柱体后端设有调节螺母A(205),调节螺母A(205)前端具有向内延伸的凸起圆环,其与支杆A(201)末端圆柱筒端部卡扣,通过旋转调节螺母A(205),可带动支杆A(201)相对于支杆B(202)相对滑动,支杆A(201)与二级模型内部中内环(101)固定连接,支杆B(202)与一级模型位置相对固定,通过支杆A(201)和支杆B(202)的相对滑动,实现一级、二级模型相对位置变化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高超声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福田,许晓斌,林敬周,钟俊,涂建秋,赵健,舒海峰,龙正义,刘志强,毛春满,范孝华,巢根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